APP下载

幼儿绘画需要创造

2017-09-27王景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5年13期
关键词:色彩绘画美术

摘要:美术是幼儿的一种语言,是幼儿自我表达的工具。由于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不完善,美术活动成为幼儿表达思想、抒发情感的特殊“语言”,因此美术是内在于儿童的一种语言,是儿童自我表达的工具。我国传统教育的主要弊端就在于忽视孩子创造性的培养。不少教师在教育中重视了孩子依样画葫芦,循规蹈矩,一板一眼地记忆现成的知识而不鼓励孩子自己动手动脑去创造,孩子的画稚拙、纯真而富有情趣,在他们的画里蕴藏着鲜活的艺术生命。我们教师一方面要鼓励孩子的好奇心与探究行为,创造条件让孩子动手动脑,丰富孩子的知识,另一方面要提供给孩子创造的空间,让他们创造中得到创造的快乐成果。

关键字:绘画、创造性、兴趣

中图分类号:G613.6

幼儿期是一个充满幻想的年龄,幼儿的许多想法与现实都有很大的距离,但美术可以使他们把自己的想像、愿望变成可见的作品表达出来。尤其是绘画更是幼儿表达自己对周围事物的感受和内心意愿的最主要方式之一,孩子们都愿意,甚至是无意识地用“涂鸦”来表达自己的所见、所想、所感,这几乎是每一个儿童的天性。作为教师我们该怎样引导孩子呢?

一、掌握基本技能的基础上进行创造

当然,我觉得要想使孩子很好的进行创造,还是应该掌握一些绘画的技巧的 ,如果连物体都不会画,又怎么创造呢?我们应该怎么教孩子画画呢 ?

1、选择幼儿感兴趣的、贴近幼儿生活的教学内容

幼儿的观察力比较直观,生活经验少,他们往往只对日常生活中熟悉的和感兴趣的物体产生绘画的兴趣。因此我们在选择绘画活动的教材时就应选择幼儿熟悉或感兴趣的题材。

2、提供丰富多样的绘画材料,让幼儿觉得绘画是在游戏

幼儿具有思维直觉行动性的特点以及对自己活动的控制能力较弱,并且小肌肉发展还不完善,动手操作能力较差,重复单一的操作材料不易激发幼儿的操作兴趣,因此我们需要准备丰富多样、有趣的操作材料供幼儿自由选择,这样不仅使幼儿对绘画活动产生兴趣,而且让幼儿觉得绘画是在游戏。

3、在绘画活动中运用游戏性语言

幼儿好动、好模仿,行为受情绪的支配,他们把绘画当作一种游戏来对待、来实践。只有在这种绘画游戏中,孩子才感到无拘无束,没有精神压力,才能对绘画保持浓厚的兴趣,才能将自己的内心感受尽情发挥。

二、色彩中的创造

色彩对于一幅作品,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色彩是生命的象征,正因为世界上有了色彩,才使各种物体光彩夺目。色彩还能传达美好的情感。研究表明,在不同的颜色环境中生活的孩子,性格也是不一样的。在暖色环境中长大的孩子,性格开朗,在颜色暗淡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性格较内向。怎样提高孩子的色彩感觉呢?

1、通过游戏,让幼儿感知原始色彩

万紫千红的大自然孕育着无穷的色彩,为了让孩子正确感知色彩,感知色彩间的变化,我们就把大自然作为我们的课堂。春天,我们就带着孩子感受春天,孩子问我"春天是什么样子的?"我说:"春天到了,小草怎么样了?小树怎么样了?"孩子们马上发现都变绿了。有个细心的孩子还告诉我有好多种绿色,我就问孩子这些绿色有什么不一样,并且让孩子去找不一样的绿色。孩子们马上发现树叶之间和草地的绿色都是不一样的。有的是嫩嫩的绿,有的是很绿很绿,还有的绿有一点点黄。在这样一个个不经意的过程中,幼儿发现颜色是有深浅的,从而掌握了颜色的渐变和过渡。

春天的鲜花五颜六色,孩子们非常喜欢,我就问孩子你看了这些花有什么感觉。孩子们就回答:"红颜色很暖和""黄颜色很柔和""白色很冷的"……这些原始的色彩给了孩子不同的感受,在游戏的过程中,孩子有了自己的思想。也因此提高了孩子对于色彩的理解能力。通过这样的活动,让幼儿也逐步认识到自己生活在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中。

2、各门学科与美术相结合,提高幼儿色彩表现能力

音乐的表现形式无不例外是舞蹈、律动或者是歌唱。能否把音乐与美术结合起来呢?音乐是听觉艺术而美术是视觉艺术,但是两者却有互通的地方,不同的音乐带给孩子的感受是不一样的,而孩子可以用不同的颜色不同的内容来表现。

欣赏《水族馆》的时候,我没有给孩子任何提示。孩子们也闭着眼睛煞有其事的感觉着,听完乐曲,孩子马上举手告诉我他们的感觉,我告诉孩子请他们用他们的画来告诉我他们的感觉。结果,效果出乎我的意料,孩子的画非常漂亮,有的画了小鱼在游、有的画了一条小河和柳树、还有的画了小朋友在月亮上睡觉、还有的画了许多星星,背景是蓝色。用色以淡暖色为主,总之给人的感觉是非常安静,非常温馨。孩子们从不同的角度来表现不同情绪的音乐。

三、纠正家长的误区,使其鼓励孩子的創造

1、过分强调绘画技巧

把美术学习看作是一种技能的训练是不对的,它应该是孩子自我表现的一种手段。如有的家长因为孩子画的苹果不够圆,太阳涂成黑色而懊恼。对孩子要求过高过严,过分强调技巧的运用,忽视孩子自身的需要和兴趣的培养,而导致孩子产生畏惧的厌学心理。家长应该转为这种不科学的认识,充分认识技巧只是达到美术教育目标的手段,孩子可以通过美术来表达自己的感觉和情绪,用自己的方式表达自我,获得满足感。

2、以成人的眼光评价孩子的作品

有的家长以干净,规矩为标准来评价孩子的作品。最典型的表现在用“像不像”“美不美”作为唯一标准。我们时常听到有的家长会说:“今天画的小汽车真像,”“你怎么画的乱七八糟的,又有星星又有月亮。”“你怎么又撕纸了。”有的家长甚至动手帮孩子添画,来达到自己的满意。

孩子的作品有些在成人看来很可笑,但却真实地反映了孩子对事物的特征的认识。如画“我的家”时,有的小朋友将家安在了树上,说自己可以象小鸟一样长有翅膀,想飞到哪里就飞到哪里,自由自在。很富有想象力。

不管是教师还是家长,我们都不可追求一时的教育效果,更不能采取简单粗暴的态度或有盲从的心理,要呵护好孩子心中的艺术之芽,进行科学的美术教育,有效的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陶冶幼儿的情操,培养幼儿初步感受美,表现美的能力,才能有效的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作者简介:王景(1983-),女,汉族,河南郑州人,河南省直机关第二幼儿园,小学一级教师,幼儿教育专业,本科学历,主要从事幼儿艺术方面的教育工作。endprint

猜你喜欢

色彩绘画美术
美术篇
神奇的色彩(上)
春天的色彩
色彩当道 俘获夏日
2015春夏鞋履色彩大集结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中国美术馆百年美术收藏
台湾当代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