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思想政治学科课程探究
2017-09-27李琦
李琦
【中图分类号】G633.2
高中思想政治新课改是对改革呼唤的回应,面对如火如荼的课改洪潮,我们每一位政治教师都必将完成一次深度蜕变,更新观念,创新方法,更须提升素质。我在教学实践中,努力贯彻新课改理念,尝试全新授课模式,收获了传统课堂中不曾遇见的效果,对新课程的认识也不再是雾里看花,水中望月,而是变得日
益明朗、深刻。
一、 高中政治学科课程价值与特点
㈠新课程以育人为核心
普通高中生面对的最根本的问题是人生道路的选择问题,促进高中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不是一种口号,而是一种根本的理念,它体现了教育民主化的趋势和要求。通过政治课的教育,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掌握适合自身条件的理论知识,引领他们获得顺利通过人生十字路口的钥匙。除了必修课外还增加了选修课知识,选修课是必修课教学的延伸和扩展,是体现课程选择性的主要环节,这样将学生升学和学生毕业后的就业需求得以兼顾,便
于找准人生坐标。
㈡新课程呼唤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
新课程明确指出:要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敞开学生选择的大门,在选择中学会选择,学会负责的思想并为学生的课程选择提供多种机遇,促进学生全面、持续、终身发展。
㈢新课程用“三个代表” 思想捍卫对共产党的坚定信仰
在价值观多元化的今天,青年学生极容易出现信仰失守,摧毁国家凝聚力,一盘散沙的局面就难以遏制。承担这一重要使命的就唯有高中政治了。新课程必修模块将“三个代表” 思想做了全面解读。学生用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加深对共产党的理解,不能因在党员队伍内出现个别腐败分子而动摇对共
产党的坚定信仰,把握了主流,就不会迷失方向。
二、 高中政治学科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合
高中政治新课程设计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认识到读完高中,学生出现分层是一种必然的结果,有的学生才智超群适宜到高等学府进一步深造,而有的学生在学业上已无发展潜力,步入社会才是最好的选择。因此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合上,尊重了矛盾特殊性原理,做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出现了必修课与选修课。
三、 高中政治学科基本理论与社会现实
高中政治新课程强调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与把握时代特征相统一的新理念,这坚持了用辩证唯物主义运动的观点对待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做到了与时俱进,而不是当做僵硬的死的教条。在课程编写上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題之中,将生活现象与学科知识相联系形成模块,将生活逻辑与理论逻辑有机结合,引导学生更好地洞悉社会、融入社会,在经济、政治、文化各个领域感受课本知识的价值,从而增强主动学习和发展的
能力。
四、 高中政治学科国家课程与学校课程关系与组合
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原理告诉我们看问题要坚持做到共性与个性的统一,对于人才的衡量不宜用“一刀切”,要坚持“大人才观”,高中教育不仅承担着为高等教育输送更多更好的人才,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素质,服务社区等,因此,在处理必修课和选修课的关系上,各地、各学校应在保质保量完成国家规定的国家课程即必修课程外,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有选择地学习选修课内容,解决部分学生“吃不饱”问题和“吃不了”问题,这样既着眼于学生升学的需要,又考虑学生毕业后的就业需求,既达到了德育教育的目的,又反映了政治课在人文与社会学
习领域的特有价值。
五、 高中政治学科课程实施要素与原则
高中政治新课程的实施要素集中表现为针对性、实践性、开放性和主动性,为落实这四项要素,需要遵守一定的原则。
㈠针对性
高中政治新课程强调将学科知识与生活主题相结合,目的就是注意授课内容要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否则就会照本宣科,令学生感觉枯燥、无聊,教学效果不佳。教育史上有多位著名教育家提出过教学生活化的主张,例如,杜威提出“教育即生活”,强调教育就是生活的过程。无独有偶,陶行知也提出“生活即教育,学校即社会,教学做合一的生活教育理念”的基本主张,他认为“教育不通过生活是没用的”。因此,教师应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构建学
生可能的生活。
㈡实践性
生活是教育的源泉,教育来源于生活,并必须服务于生活,课堂教学的过程也是师生的生活过程,为提高教育的效果,教师应在开发校本课程的过程中多组织些寓教于乐的文体活动,让学生在游戏的过程潜移默化地受到了熏陶,使知识得到进一步升
华。
㈢开放性
高中政治新课程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充满教学民主的过程中提高主动学习和发展的能力,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信息素养。为了落实这一要素,首先需要教师在备课时做好充足的准备,预测到课堂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并制定出与之相对应的预案。其次,教师为学生拓展教学时空的同时,避免课堂教学过程的庸俗化和无序
化,增强课堂驾驭能力。
㈣主动性
学生们谈起政治这门学科往往发出“爱你不容易”的慨叹,将“政治=枯燥”,认为学习政治就是“背、背、还是背”很无聊,从这门学科体会不到丝毫的快乐而只是负担。出现这样的结果,我个人认为老师有一定的责任,因为若采取单一的照本宣科的话,谁都很难激发求知欲。要改变现状,教师就要采取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通过生活案例多做引导,多创设问题情境,使政治课的原理与现实结合起来,让学生感到惊奇,有趣,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学生
思维的内驱力。
六、 高中政治学科课程评价
新课改明确提出了建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机制,传统意义上的评价机制是过分注重知识性和单一的纸笔测验,这样容易限制学生的思维发展,思维训练空间变窄。而现在的评价方式硬性指标不明显,在注重结果性评价的同时,更注重过程性评价。这样可以扭转“高分低能”的现象,既考评学生掌握和运用相关知识的水平和能力,更要考察他们的思想发生积极变化的过程,采用多种方式,全面反映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发展状况。在实际操作中,为提高评价效果,需要制定一些制度确保不走样。
高中政治新课程无论在内容编排还是能力训练方面较旧教材都有了很大的提升,对于用惯旧教材的老师来讲,要将新教材彻底吃透,在组织课堂教学中做到游刃有余,还需要我们下更大功
夫去研究它、丰富它。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