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课堂上的小组合作学习
2017-09-27谷瑶英
谷瑶英
【摘要】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小组合作学习这种学习方式越来越受广大师生的欢迎,可是,在实施时,也存在着不少问题。本文通过分析了当前学习小组存在的问题,也结合了我的教学经验,进一步提出了对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思考与探索。
【关键词】小组讨论 ; 独立思考 ; 愉快教学 ; 点评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7-0128-01
语文是我们传承中华名族五千年文化的一座桥梁,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语文学习中,无论是阅读、写作还是口语交际,都离不开学生个体的感受、理解、揣摩、咀嚼、体验、感悟。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不是茶壶,学生不是茶杯,学语文必须是亲历语文情境,眼看、耳听、心想,才能使学生能自主阅读、自主写作、自主学习。但是,还是有许多教师还在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而使学生成为被动接受者,导致课堂沉闷。为了改善这种情况,新颁布的《语文新课程标准》倡导采用活动途径,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参与学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开展的教学模式——小组合作学习。
在小组合作中,学生能更好地互相帮助,成绩好的学生带动成绩差的学生,大家共同进步。这样课堂上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有所效。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也一再强调说:“上课做什么呢?在学生是讨论汇报,不再是一味听讲;在老师是引导和订正,不再是一味讲解。”显而易见,合作学习在课堂上实施是非常有必要的。
那么,如何才能让小组讨论学习在课堂中真正落到实处呢?根据他人的指导和自己的教学实践,我对语文课堂的小组讨论的学习方式进行了一些摸索。
1.应给学生充足独立思考时间,不能让讨论流于形式
新课标刚一开始实施时,我们很多老师在上课时,为了让人看到自己是在用新课标上课,很着急,时不时让学生讨论,忽略了控制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结果得不偿失。
记得那是我上的第一次上公开课,我讲的是《丑小鸭》这篇课文。当时学校正提倡用新课标上课,为了急于体现新课标的精神,在学生初读课文后,我立即组织学生讨论“丑小鸭是怎样变成天鹅的,在变天鹅前遭遇了哪些困难?”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在很多学生都还没有完全了解课文内容,甚至有些学生还不知道讨论的题目时,我就进入了讨论的环节。所以在要求学生讨论时,课堂呈现了鸦雀无声的状态。过了几分钟,我有点着急了,为了让课堂气氛马上升温,我又让学生讨论“丑小鸭出生遇到了哪些人?它们是怎样对待它的。”讨论的结果还是不尽如人意。
后来一位老教师评课后我才知道,这是完全是没有给足时间学生思考造成的。学生根本还没有思考到点上,我就急于让学生回答,不仅打断了学生思考的思维,还让学生放弃了思考问题。所以,现在我在上课要求学生讨论时,一定会强调这样一句话:“请同学们独立思考几分钟后,再进行组内讨论交流。”只有这样,小组讨论才能有真正的价值,而不是只流于形式。
2.把愉快教学渗入到小组讨论中,让讨论更精彩、有效
《愉快教育模式论》中提到:“当学生在激起学习动机,产生求知欲望之后,教师再及时进行合作学习,学生的学习兴趣会更加浓厚。”为此,教师在组织学生讨论前,应围绕教学目标精心设计,以生动有趣的多样形式,先引发出问题,再让学生进行讨论。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讨论中来。
2.1需选择具有一定难度、学生感兴趣、爱参与的内容。如在教《一个小村长的故事》课文结尾“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时,学生自然而然地产生疑问:“小村庄为什么都没有了呢?”我就把该问题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我先让小组学生回顾课文内容,找出原因,再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在小组内发表看法,倾听别人的想法。这样学习内容由于是学生关心的问题,几乎每位学生都能谈出趣味,因此大家合作学习的积极性很高。
2.2调动起学生兴趣后,再进行合作交流,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上《可贵的沉默》一课时,我先用PPT出示课文中两张热闹、安静的图片,让学生感受不同气氛,再根据文本也向学生进行同样的提问,学生的表现跟文本上的同学们的表现一模一样,当问起“你们之中谁有向爸爸妈妈祝贺生日的,请举手!”时,教室里只有两三人举手,显然他们不知道如何回答,但他们的兴趣已被我调动起,顺藤摸瓜,我安排了这样一个讨论问题:根据文本同学们的沉默和刚刚你们听到这个问题后的“沉默“,说说原因?话音刚落,同学们马上就热烈地讨论起来。汇报的结果也让我很满意。
我以文本内容重现,诱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再设置问题,促使学生带着问题合作交流,这样不仅让学生讨论起来更加兴意盎然,还有效的解决了问题,达到了双赢的效果。
3.小组交流后,教师要及时进行点评,不能让学生留疑惑
学生讨论结束后,教師要及时的表扬小组讨论的优点,指出不足之处。不然学生会觉得老师不重视他们的劳动成果,不仅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灌输了错误的知识信息给学生。
如:前不久我听了一位老师的《三年级比喻句复习》的公开课。教师的ppt中出示了六张秋季不同水果成熟的图片,每组一张,并让学生讨论交流:请你用上比喻手法把水果成熟后的样子描述出来?答案不一。学生讨论结束后汇报很踊跃,有以下回答:第一组,黄澄澄的香蕉就像弯弯的月亮,香蕉像……第二组,西瓜像个小孩一样躺在西瓜地里,第三组,苹果像球一样挂在枝头……汇报后,这个老师只说同学们说得都很好,并没有进行点评哪组同学比喻的更贴切,包括那个说西瓜像孩子的学生也未进行及时指正,只是草草的结束了这个环节。
因此,教师的点评在小组讨论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而这个环节恰恰容易被老师所忽视。因为很多老师都认为,既然是学生讨论,主角应该是学生,老师就应该退到次要的位置,或者直接撒手不管了。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因为,学生在讨论时,思维发散开来,就会畅所欲言,想到什么就说什么,有时难免会偏离问题,所以在学生汇报时,我们应该及时把学生引导到讨论的问题上来,专注听后进行点评,而不应该袖手旁观。
4.结语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已成为语文课堂教学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讨论形式教学,这种新的教学方式,正像一股春风吹进我们的课堂,改变着我们课堂。所以,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在我们共同努力下,它将会是我们高效课堂中最璀璨的那颗明珠!
参考文献
[1]张斌.愉快教育模式论,广东省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1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