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大学生觉察力的培养

2017-09-27周龙英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5年30期
关键词:理论课政治思想

【摘要】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以当下为中心,通过悬隔、描述和水平化等觉察的体验形式,协助大学生寻找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个人责任,觉察他们所形成的思想、政治、道德、法律、历史的经验,以及外在行为,通过这种察觉,处理未完成的情结,形成整合的能量,得到自我了解和改变的知情意。如此有助于增强大学生选择自己的行动、态度,提升他们的回应能力,从而学会对个人、社会、国家的感情、思考和行为负责。

【关键词】觉察力;当下悬隔描述水平化

【中图分类号】G641

互联网时代全新地注解了现代生活当中的各类事物和人及其相互关系,各种信息以亿的数量在大学生面前闪烁,大学生感受到这是一个开放的,多元的时代。人不再局限于某一个区域,已成为一个个的“地球人”。他们既要关注中西方传统文化因素,又要吸收现代观念,这看似丰满而有意义,进驻到其感觉、知觉和理性当中,形成仓库式的意识层面。如果他们没有很好的觉察力,非常容易被众声喧哗的状态淹没,只能看到和听到一部分或一个片段而已,失去了人的自我意识自觉性,导致心理上莫名的恐惧、焦虑、抑郁甚至攻击。当被这些负面的包袱加载时,他们就会出现“价值悬浮,情感无根”,意识目标不清晰。如果能够培养大学生觉察当下整体,就能全神贯注地行动,而非在显意识和潜意识之间游荡,行动就会轻松多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宗旨是促使大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这个全面不只是简单“物”的形式,更重要的是身心和谐和生活健康。要达到身心和谐,觉察力是一个重要的动力要素。

一、以当下为中心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培养大学生觉察力的空间要求

“以当下为中心”意味着重要的是实在,而非潜在的或过去的。实在,就时间而言,它就是现在;以位置来说,则是此地。在高校思政理论课中最重要的、获得收获的问题是为什么?是什么产生了目前的情况?答案与过去的事件有关。这必然会把人的眼光從当下离开,用已经获得的经验去揣测过去。这时往往出现的课堂状况却是为历史感动、唏嘘甚至蒙羞。一番体验,时间就过去了,课堂的教育效果成了忆苦思甜的感叹。然而以当下为中心的方法,则会思考:历史发生了什么?这个经验是什么?它包含了什么?重要的是,这对“我”来说如何?“我”是历史中的人和事,如何面对和组织?经过这些“以当下为中心”的问题轰炸,自然对历史的考察趋向于整体性,而不是简单看到一个个没有连接起来的片段,最后得到“盲人摸象”的结论。换言之,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需要将大学生的视野穿越到过去,进入“彼时彼刻”,用真实史料客观描述各方面的观点,将其正义性和趋向性总结出来,获得鼓舞当下的力量。

二、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培养大学生觉察力的教学体验形式

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通过悬隔、描述和水平化体验形式来探索大学生的主观意向和外部世界中的体验自我,构建大学生自身的觉察力。只有他们知晓并塑造自己的思想及言行,才能打破限制,进而从认知的片面性与行动的冲动性走向健全和成熟,担起对家庭、社会和国家的责任。

1、悬搁的态度,即教师和学生先将自己的信念、假设和臆断暂时搁置一边,对待所要讨论的问题,以一种“恍若初识”的态度。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不要带着成见去看待一件需要研究的事,以便收集更多的信息,为达到整体性认识做准备。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为例,首次授课就需要对政治课印象做悬搁处理,对于上思想政治理论课这件事,你有什么感受?这件事对你意味着什么?你如何理解这件事?事情是怎样发生的?但是,不要期望学生能找出答案(至少在最初的时候)。教师应等待课堂讨论事态发展而渐露端倪,通常开放和悬搁的态度是走向发现的开端。

2、描述的手法,指仅仅对那些直接而明显地被感知到的现象进行描述。在进行课堂问题研究时,教师尽可能描述从学生那儿所觉察到的一些现象(见到、听到、感觉到的等等),描述教师感觉学生将要说些或做些什么以及学生当前自身的一些体验(无须对此解释)。经常用到的措辞可能会是:我注意到。。。。。。(你的呼吸变得急促);你看上去。。。。。。(情绪低落);我发觉。。。。。。(你迟到了十分钟)。教师必须密切关注那些直接、明显的现象以及有关接触功能和躯体反应的一些信息。当教师这样做的时候,一些有趣的情形就会逐渐浮现出来——学生的体姿、音调、复习的节律。这样一来教师描述了学生正在浮现的情形和主题。教师的这些行为也被称为“追踪”,即对现象学过程在时间维度上的演变趋势进行跟踪观察。学生通过教师的演绎,模仿和掌握这种描述方式,提高应对社会能力。教师则可以打通学生可能受阻的内心情感通道,帮助其呈现自我解释、信念以及理解;并且帮着他们充分地认识自己的感受和体验。这里需要强调,教师必须善解人意,注意描述内容的关联性,不能让学生感觉在大庭广众之下在被肢解分析。

3、水平化或(同等化)每一件发生的事情都有可能同等重要(或水平化)。教师不要随意对学生参与的研究、讨论的事情做出任何重要性的等级评定。学生的躯体动作有可能与他讨论的内容同等重要的意义,也许更深层次的想法会逐渐浮现出来,进入一种创造性状态,那是让教师和学生都感到非常鼓舞的一件事。

在课堂上运用以上教学体验形式,具有多种效用。首先,大学生通常发现自己被教师非批评地倾听,特别对大多数自责、自罪的大学生来说,这种体验本身就可能具有深远的人本关怀;其次,通过这些教学体验形式的示范和帮助大学生提高其躯体和意识觉察能力,它鼓励大学生徜徉在此时此地,接近自己的想法和体验,并对任何新的可能性持开放的态度;第三,这样的教学体验形式不仅帮助教师,尤其帮助他们找到理解自身存在意义和对待问题的特定方式,这使得学生发现和重新评估自己;第四,在此教学过程中,向大学生展示教学将是一个共同探索的过程。

参考文献

1、 Ewdin c.Nevis 主编卓纹君、黄进南、何丽仪译《完形治疗:观点与应用》,四川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2、 Gerald Corey,Marianne Schneider Corey著,胡佩诚等译《心理学与个人成长》,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0年版

作者简介:周龙英(1973-),女,江苏海安人,研究生学历,博士在读。东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理论教育、高校学生心理咨询、完形治疗理论。江苏省教育厅项目编号:2012SJD880054 项目名称:探究教学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研究与实践endprint

猜你喜欢

理论课政治思想
办公室政治
改革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践探索
第1课夏商周政治制度教案
办好思政课铸魂育新人
辩证认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两个关键”
我得了一种叫手痒的病
极限思想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
讲政治要防止几个误区
一次函数中折射的重要思想方法
政治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