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主体,爱心教育
2017-09-27陈小辉
陈小辉
【摘要】语文教育讲究理论与实践并举,放眼整个教育体系,这两点都是不可忽略的因素。受这两种因素的影响,各科教育都存在着老师“课时量不足,理论讲授多,实践训练少”与学生“学习兴趣不高,背诵抄写多,实际收获少”的矛盾。要解决这些矛盾,教育者需正确看待师生关系,妥善处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让学生爱师、尊师,并学会兴趣学习。
【关键词】尊重 ; 沟通 ; 激情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7-0121-01
教育家叶圣陶说过,在中国每一个人都是独裁,有大权的是大独裁;有小权的是小独裁。然而独裁者对自己的独断行事却浑然不知,经别人提醒时才豁然醒悟:自己已在不经意间违反了民主,施行了独断,下一次却又是如此……在校的教育者也不乏独裁者:很多老师高高在上,习惯用高压政策去管制学生,不管学生的心理发展与需要,只按自己的意愿独断行事。结果事与愿违:学生不听、不学、不做,师生关系恶化,最后发展到了“两看两相厌”的地步。
老师辛苦教学收获少、学生费解听不懂,可谓是双双苦恼、两边嗟叹。如何化解师生苦恼、走出教育困境,关键是要让学生爱上老师、理解老师、尊重老师,实现师生和谐、友好互爱局面。在此基础之上,教师再用自身所学的知识、魅力以及修养去感染学生,让学生爱学并好学、学得多也学得懂。
一、尊重学生
基础教育界近来流行一句话:“蹲下来和孩子说话。”这对于过去教师“伟岸”地站在讲台上俯视学生无疑是一个进步。这里的“蹲下來”并非是说让老师的肢体下蹲,而是从内心让自己“降一等”,让学生的精神“站起来”。教师不再居高临下做高姿态去俯视学生,而是与学生平等相处,共同探讨与交流。
曾有这样一则事例:某教师应某中学要求去上语文公开课,上课前他便进入教室,发现该学校因为怕讲课效果不好,便把成绩不好的学生“淘汰”出了教室。这名教师当即表示:把另外的学生全部叫齐,一个都不能少,否则他便罢讲。直到所有学生都坐在教室里,才开始上课。他的举动,赢得了所有学生的“青睐”,专心致志的听他讲课。这名教师尊重了每一个学生,不但尊重了他们的学习权利,更重要的是保护了他们的尊严!还给每个学生接受教育的平等机会。当学生受到尊重与重视,得到老师的信任与支持后,才会带着自信与信心去享受学习,重视学习。他的课无疑是成功的,因为他给了每一个学生学习的信心,保护了他们的自尊,给了他们证明自己的机会。
歧视差生、淘汰差生是很多老师存在的弊病,在他们眼里差生似乎成了“拖后腿”、“笨”的代名词,这些老师忽略了教学应该“因材施教”,发现学生的长处,给每一个学生学习的机会和展示的空间,让每一位学生都学有所长。
要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从心做起:尊重学生,相信学生,做学生的朋友。
二、心理沟通
德育工作人人谈、人人做,却达不到预想的效果,学生行为习惯差、道德观念淡薄,其根本在于教育者的参与度还不够。这里就要求学校在重视成绩的同时,还应将德育放在首位,渗透到各科教学中去,做到全校师生共同参与。
德育人人,人人德育。用自己的行为修养去感染学生、影响学生,培养他们亲身体验感悟道德世界。提供与之方面的书籍,用书中的例子教化学生;带学生观看德育方面的电影,如《成长的天空》,让学生去寻找生活的榜样,在感动心灵的同时学会改变自己。还可以此让学生树立自己的德育目标,循序渐进,通过生活实践使自己不断取得进步。此外,让学生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和才艺,让学生感悟生活,让自己的精神世界丰富起来,让他们热爱生活、享受生活。
作为教师,在教学中如何体现德育呢?——宽容。重视心灵的沟通,而不是对学生大吼大骂,对于学生不懂的问题可引导学生进行讨论,通过沟通、探讨与问答等方式,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意观察学生的心理变化,善于和他们沟通,做好开导与安抚工作,做学生信任的朋友。
某校高一二班,有位学生沉迷在小说世界,无法自拔。该班主任将其叫到办公室,问他的喜好,该生的回答是除了上网、打游戏、看小说,什么都不喜欢。听后,班主任面色从容地拿出一本小说给他,问到:“你喜欢小说,也看了很多小说,这本书老师觉得写得很好,也很适合你看,现在我把它给你,希望你看后能将你认为写的好的地方抄下来,每周星期五都把你抄下的内容交给我。其次,你爱上网打游戏,老师希望你每次上网后能向老师汇报一下你上网的内容,有什么新奇发现,哪怕只有两三个字。”
该生觉得讶异,但还是接过书本,回到教室。从那开始,该生每次都将看过的小说抄一些内容给班主任,字迹越来越漂亮,但上交的次数逐渐减少,到后来他交上的不再是抄写内容,而是心得体会或者作文。某一天他找到班主任,把自己以前的学习生活经历都告诉老师,并表示自己并非不想学习,只是觉得自己得到的爱护太少、关注太少、尊重更少。班主任鼓励他重返课堂,并不断肯定与表扬他,之后该生的成绩开始慢慢好转起来,课堂表现也获得其他科任教师的认同。
三、激情教学
教师的智慧,应该是超越理论走向课外实践,用激情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展示自己的才能。教学以人为本,步入课堂以学生为本。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让学生个性学习。走出分数误区,重视人文情怀,协调学生的共性与个性,让学生自由实践,学会与生活联系课堂内外。
一堂成功的课,应该是有活力的、有情趣的、充满智慧的课堂,学生懂得回归生活、联系课本、严密学习,做学的主人。这里的激情教育,并不单指老师个人很有激情,还包括教师用心融入课堂,将学生引进课堂,用情感去体会课文所蕴含的情感。只有教师诚挚又火热地带领学生催发学生的创造,学生才会用心去挖掘知识的宝藏。如高中语文《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中写的梁启超演讲一样,有起承转合,有情节,有背景,有人物,有情感。不但有学问,更有文采,讲学中不断引入实例或典故,吸引学生进入课堂,积极探讨。
某高二教师在给学生讲解课文《蜀道难》时,先进行范读:“噫嘘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读出了作者看到蜀道时的惊叹,让学生随之展开遐想。不仅如此,该教师还加以表情、肢体等动作来配合语言表现,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课文的语言魅力。
教育的成功,源于教师爱生尊生,与学生进行心灵沟通,既是学习的引领者更是生活的朋友。用智慧吸引学生进入课堂,提高学生的兴趣。将爱心传递,挥洒激情,和学生一起进入课文的学习,一起收获成长,见证结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