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当代大学生教育管理模式探析
2017-09-27田润崔晓萌
田润 崔晓萌
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当代大学生教育管理模式的僵化、教育管理形式的单一、教育管理主体的缺失等问题越来越明显,这也是我国高校大学生教育管理模式中存在的主要弊端。本文将就目前我国当代大学生教育管理模式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找出新时期大学生教育管理的新模式。
关键词:新时期,当代大学生,教育管理模式,探析。
【分类号】G647
正文:
(一) 引言:
一直以来,当代大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就是我国高校中的重要工作内容,它对于提高我国各高校的教育质量、快速促进我国高校人才综合素质的提升起着积极作用。随着我国高校招生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与高校大学生素质的整体变化,在当代大学生的教育管理中,传统的教育管理模式已经无法再适应新形势的变化,由此而表现出的各种弊端也逐渐凸显。行政化的管理模式、单一的形式、滞后的内容、教育管理模式的僵化等问题严重阻碍着对当代大学生的教育与管理。近年来,我国大学生的结构发生了转变,他们大多数都是90后的独生子女,他们在家中娇生惯养,缺乏坚强的意志品质,在性格、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呈现出明显的时代特点。这一时代特征的体现是由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与经济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国内外环境的变化等因素引发的。如何在新时期实现当打大学生教育管理模式的转变与创新?切实解决存在于当代大学生教育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已经成为各高校在新时代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二) 当代大学生教育管理模式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我国各高校的大学生教育管理中主要采取的是行政管理制度的模式。这种管理制度使得高校的管理者、教师,学生之间的相互协作关系转变为一种行政化的上下级关系。处于高校的高层管理者在很多方面处于权威的地位中,而学生不能对教师的命令产生质疑与反对。
2.1、僵化的教育管理模式
目前,我国各高校的大学生教育管理模式仍采取的是呆板的、僵化的规章制度。这种重视规章制度、忽视对大学生人文关怀的教育管理模式无形中在高校的教育管理者与广大大学生之间架起了一条无法逾越的鸿沟。师生之间的和谐关系也变成了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上下级关系。新时期的大学生,受到来自国内外环境变化与西方发达国家思潮的影响,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具有较强的叛逆性。当代大学生基本都是独生子,他们从小的生活环境优越,在成长过程中经历的挫折较少,具有极强烈的自我认可意识,很多大学生十分反感、厌恶那些条条框框的约束。可见,在这种思想背景下如果各高校还在采取原有的僵化的教育管理模式必然会激化规章制度与大学生之间的矛盾,不仅起不到对大学生的教育效果,更对高校的教育管理工作产生严重的阻碍作用。另外,我国各高校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仍停留在简单地说教方式上,忽視了大学生的性格特征与兴趣爱好,最终导致大学生在被动接受教育理念的同时教育效果并不明显。
2.2、单一的教育管理形式
目前,我国各高校的教育管理工作中,主要采取的是在高校举办相关的会议、讲座、专门的课堂教学等形式。教师与学生的思想沟通交流仅局限于课堂与会场上。这种远距离的沟通方式无形中增加了当代大学生与教师的距离感,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真实思想无法及时沟通。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与网络技术的高速普及,很多大学生喜欢通过网络与其他人进行交流。而在我国大部分高校中,教师们并不习惯使用这种新型的交流方式,并未将网络对大学生的教育作用充分体现出来。师生之间沟通与交流的缺乏造成师生之间产生了各种误解,这对大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产生了障碍。另外,在我国高校中,教育管理工作者并未积极融入到当代大学生的学习、活动、生活、就业等活动中进行有效指导,这主要是由于在我国高校中教育管理工作,并未对教育者工作职责具体进行明确的分工造成的。
2.3、主体缺失的教育管理模式
目前,我国各高校的教育管理主体主要是各高校的教师,各班级、各系中的少部分学生参与并配合教师的教育管理工作。由于缺乏教育管理的主体,高校出台一些相关的措施、方针、政策时极有可能会出现与大学生利益相冲突的状况。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也是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教育管理的主体,但是,由于高校教育管理中并未将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进行密切的联系,使得很多大学生与家长、教师之间在交流中出现问题,最终造成学校、家长、学生之间产生分歧,增加了家长与学生对学校的不信任与误解,导致教育管理工作无法顺利深入下去。
(三) 当代大学生教育管理模式改进的新举措
面对新时期高校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传统的教育管理模式与方法已经无法再适应新时期的教育管理观念、教育体制发展的现实要求。因此,加强对当代大学生教育管理模式的转变与创新将对当代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产生积极地促进作用。
3.1、树立新理念提倡“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
在当代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引入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就是在对大学生进行教育管理时,在遵守本校的规章制度条件下引入人文关怀的理念与思想。多年的实践表明,传统的行政化的教育管理模式不利于对学生进行教育管理。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要求高校教育工作者放下姿态,放下身段与学生进行平等的对话与交流。教师可以深入学生的生活、学习环境中,,尊重学生的身心健康,因材施教,让学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真切的体会到教师的人文关怀,增加学生对学校的认同感、归属感,使学生能够自觉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从而保证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
3.2、拓展教育管理的参与主体
高校可以形成多元化主体参与的教育管理机制。一方面,进一步加强、明确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者的职能。目前,我国的高校管理模式中的主要教育管理者是各班级的辅导员,一般采取的是以为辅导员负责一个年级、一个班级、几个特定的班级的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但是,并不是高校安排的所有教师都对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能够得心应手,这对大学生的发展不利,教育管理工作的效果也不明显,还很容易造成当代大学生的方案与抵触。因此,各高校要对教育管理工作者的工作进行明确的分工,例如:学习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辅导员、生活辅导员、就业辅导员等,各类辅导人员分门别类的由专业人员来担任,可以更好地保证大学生教育与指导工作的专业性。另外,还必须形成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教育管理机制,让广大家长与社会参与到大学生的教育管理机之中来,增强对教育管理工作的效果。
3.3、创新教育管理形式
当代大学生具有明显的思想特征、性格特点、兴趣爱好,传统的灌输式、说教式的教育方式已经无法在吸引大学生的目光。因此,创新教育管理模式,通过灵活的教育管理形式来拓展教育面、扩大大学生的参与面,让更多的大学生参与到教育中来。如:组织各种社团活动,在学生的参与中帮助大学生发现自己的特长,增强集体凝聚力,为学生提供与社会接触的机会,提高学生的自信心、竞争意识、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
总之,高校大学生教育管理模式的转变与创新势在必行,这是一条慢慢求索的道路,广大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者只有通过不断地尝试、创新、探索才能取得成效。因此,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者必须认清形势,积极探索,研究创新新时期的教育管理模式,大力推进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发展与创新,为社会主义的发展培养合格接班人。
参考文献:
[1]周红耀。高校学生教育工作中的柔性管理[J]。高等建筑教育,2011(03)。
[2]张红梅。90后大学生教育管理模式初探[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02)。
[3]赵树江。大学生的角色社会化教育问题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0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