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教育管理“四位一体”新模式的构建

2017-09-27张立虎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5年13期
关键词:四位一体教育管理育人

摘要:随着现代化建设的迅速发展,我国高校教育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严峻的形势。因此,高校教育管理模式极需创新,建构以育人为中心,“四位一体”教育管理新模式。

关键词:教育管理;创新;育人;

中国分类号:G40-058

综观学校管理的发展历史,从经验管理到科学管理,每一步发展都以管理创新为前提。管理实践也表明,没有管理创新,也就没有管理目标的实现。

一、高校教育管理创新的必要性

(一)高校教育管理创新是使高校更好地适应高校发展面临形势的需要

当前高校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正在发生着深刻变化。许多国家和地区高校展开了大学生录取竞争,要面对这种挑战,必须加强高校教育管理。同时,世界各国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中国为了适应激烈的国际竞争的需要,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重大战略思想和战略任务,而实现好完成好这些重大战略任务,需要高等教育提供人才支持,这就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挑战。

(二)高校教育管理创新是使高校更好地适应高等教育改革和自身发展的需要

随着高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教职工和学生数量的大量增加,与之相适应的教育管理却没有跟上,使得高校教育管理滞后于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速度,这对高校教育管理创新提出了现实要求。特别是当前出现了一场以有效学校、开放学校、优质学校、跃进学校、成功学校、丰富性学校、学习型学校、多元智能学校等为特征的“学校重建”运动,这些都对高校教育管理提出了挑战。所以,为使高校更好的适应高等教育改革和自身发展的需要,高校必须进行教育管理创新。

(三)高校教育管理创新是解决以往高校教育管理中存在问题的需要

以往高校教育管理的弊端,突出反映在三个方面:一是高校教育管理的观念比较落后,表现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就是习惯于按照传统的经验和管理方式来处理和解决问题,民主化程度不够高;二是高校教育管理没有形成一整套完整的管理标准和管理制度;三是高校缺乏对教育管理队伍的优化配置,影响了高校教育管理效率和质量的提高。

二、育人为中心,“四位一体”教育管理新模式

(一)育人为中心

学生是构成学校的主力军,是学校的主体,要把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体现出来,就要谨遵“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按照学校学生的成长学习规律,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配置最优的教学资源,构建和谐的教学环境,搭建良好的教育管理平台。在当代高校办学过程中,转变一些简单的说教、流于琐碎事务的解决的机械做法,结合当前的教育管理重点帮助大学生树立自信、自强、务实、感恩的优良品质,确定奋斗目标。同时要加强队伍建设,打造一支敬岗爱业、勤勉高效、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因此,高校教育管理创新之路必须以育人中心,形成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新格局。

(二)教风为基础。

加强教风建设,以教风带学风。从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大纲、教学管理、教学方法等方面都要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进一步加强教学的时效性。教师的教风对学风起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良好教学之风是学生良好学风形成的基础和前提。在课堂上,教师要用良好的治学态度、治学精神、师德师风、知识的力量、人格的力量感召学生、吸引学生。同时,加强考风建设,加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科学性、规范性建设,发挥其在学风建设中的监督作用;加强学生评价体系的建设,发挥其在学风建设中的杠杆作用,确保学生评价体系的客观性、公正性,正面引导学风建设。

(三)学风为导向

高校学风即指大学生群体在获取知识、培养技能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风气或氛围。具体表现为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旺盛的求知欲,刻苦钻研、勇于创新的治学精神,以及顽强的学习意志。学风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人才培养质量。随着学校的扩招, 高校近几年得到了快速发展。令人擔忧的是同时带来了学生生源质量的下降和学风的下滑。日常具体表现为学习动力缺失、学习积极性不高、沉迷网络、对未来的职业规划不清、就业迷茫、焦虑、被动等现象。为解决这些现象和问题,在实际教育管理工作中,我们提出了学风建设上的“三个环节、两手抓”的方法和措施,即专业思想教育、考风考纪教育、评价体系建设等三个环节;一手抓学历再提升,专升本、本考研、教师资格、职业资格证、英语过级、计算机过级等考试,抓理论学习;一手抓职业技能提升,加强实习、实训、实验、大学生挑战杯、创业大赛、职业技能大赛等,抓实践锻炼。学生的社团活动、班级管理、评优奖惩等都围绕这几个方面进行,充实和完善了学风建设的内涵,丰富和扩展了学风建设的路径,成效显著。

(四)实践为路径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蓬勃发展,高等教育呈现大众化和开放化趋势,大学生的社会化程度也有了较大提高。地方院校提出了大力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全面提升服务区域发展能力的办学方向,通过大力开展实践教育,引导和带领青年学生走实践成长的道路,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使学生在实践中成长, 在实践中成才。通过系团组织、学生分会大力开展“第二课堂”;通过实习见习、就业工作,搭建实践平台;建立开放实验室,鼓励学生结合大学生挑战杯、实验技能竞赛、数学建模大赛、创新实验、毕业论文等科技实验活动;其次,广泛利用校企合作为学生搭建社会实践平台。再次,创新实践教学,强化实践育人。

(五)就业为落脚点

就业是“四位一体”新模式的落脚点,占据着重要位置。在这个模式里,就业这个关乎民生、社会稳定的环节,首先要全面进入课堂、教材、头脑。专业课教师在课堂上,要结合学生的成人成才、充分就业、高质量就业,对所讲的知识点进行具体剖析和拓展,理论联系实际,知识结合技能,打好基础,学以致用,是学生就业工作的基础。其次,抓好学风建设和技能培训,在校期间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通过学习和训练,加强学生的技能培养。再次,加强就业指导。积极开展职业规划、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指导讲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理念,帮助学生更好更快的适应用人单位的要求,做好双向选择,实现顺利就业。

[参考文献]

[1]陈孝彬.《教育管理学》(修订版)[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程振响.《学校创新:一个永恒的主题》[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1

作者简介:

张立虎,男,1969年8月,陕西安康人,硕士研究生,安康学院化学化工系党总支书记,讲师。endprint

猜你喜欢

四位一体教育管理育人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悦人亦育人 冬季里的音乐绽放
推进“四位一体”土地制度改革
学习“四位一体”教学法,全面推行主体教育
ERP系统在成人教育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GIS在教育管理中的应用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