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塑管理理念 共建平安校园

2017-09-27赵晓文张亚龙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5年27期
关键词:学校管理教育

赵晓文+张亚龙

教育和教学是一对孪生兄弟,在学校日常生活中是不可切割的,而且,教育是教学的目标,教育是教学成果落实的有力保障。本次培训中,在专家和学者所做的报告及讲课中,我收获和感悟如下:

当今中国的教育现状和环境中,学校和教师既要面对巨大的升学压力(社会对优质教育的需求),又要避开“学校安全责任”这一高压线。对于这类问题,除了加强学校日常的教育管理外,再没有什么更好的办法来解决。这次培训解读的日常管理,不是我们想象中的学校行政人员的责任管理,也不是班主任的管理责任,而是和每个教师,每一名教育工作者都有关的责任。因为,管理从大的方面说,可以是学校日常事务,也可以是一项工作或一个班级的工作;从小的方面说,也可以是一节课,或一个细小的工作。不论大小,如果我们不慎重对待,它都会有问题发生的可能性。南京师大教授傅宏说:“作为二十一世纪的教育工作者,都要学一点管理常识,而且也要学会管理。没有管理就没有学校和教師;没有管理,教学就没有保障;管理出成绩,管理出名师;不懂管理的人,永远成不了名师;不搞教学管理的教师,不是一名合格的教师。”

本次培训中专家提出的精细化管理,即教师要学会同(同事)学生“交流”,甚至说要学会“交际”。因为,我们今日面对的,是有独立人格和尊严的,有思想和思维方式的人——学生。所以,我们要平等的面对,和他们要“交际”要“沟通”才可以完成我们的教育教学目标。卡耐基说:“专业知识在一个人成功中的作用仅占15%,而其余的85%则取决于人际关系。”因此,在我们身边常会出现十分有趣的教育现象:有的教师温文尔雅,却能叫那些顽皮不驯的学生听话;要的老师批评学生,能叫他心服口服,而有的老师批评学生,却引发学生的逆反心理,引起师生矛盾,甚至发展成教育事故。其原因就是前者了解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他们走进了学生的心灵,而后者却游离于学生之外。这也就是“精细化”管理同“粗放式”管理的差距。因此要求教师在学校生活中必须推行精细化管理,和学生进行沟通,要走进他们的心灵,以此改变他们的行为方式,对于精细化管理,根据专家的讲座,我总结了以下五种简单易行的方式。

1.班会辅导式:

即主要针对班级多数学生存在的思想与心理方面的问题,进行有目的、有针对性的专题性辅导。例如:在学习过程中,如何提高学习效率,如何管理时间,如何应对考试,如何应对考试焦虑。人际交往中的礼仪问题,如何遵守常规等等。这需要班主任做大量的摸底、调查、统计整理等有关的信息收集与分析工作,并注重交流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互动,是交流不仅具有交流性和专题性,而且具有互动性和可交流性。

2.个别谈话式:

即对个性特征鲜明,自尊心强的学生,在思想、学习、班级生活中存在的心理问题,(或某些不宜公开的事情),进行耐心、细致的辅导。

3.书面交流式:

教师通过学生的周记、作文或日记,总结班级日志等,了解学生在思想,学习,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自己的分析与判断,写出对学生存在问题的开发与建议,指导学生的日常行为;学生也可以写出自己的见解想法及体会,形成师生之间书面上的双向交流。

4.网络、短信沟通式:

通过给学生提供的电子邮箱或个人网站、论坛,让学生不露出真实姓名,通过网络平台,敞开心扉,发表自己的真实观点与感受。借助虚拟网络环境与学生进行各方面的交流、沟通、了解、疏导学生的思想,消除学生的心理疑惑(对于这种模式,尽管有关专家提倡,我个人认为,在我们现实教育中,要尽可能少用或不用)。

5.集体辩论式:

针对学生在思想、生活,学习中存在的疑难问题,或难以达成共识的问题,可以组织全体学生或以部分学生为中心,召开小范围的座谈会,通过创设座谈会这样一个环境,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进行师生或生生相互之间的争论、辩解、反思,通过与对方的辩论,产生思想上的碰撞,交锋与反思,使学生对存在的问题有进一步的理解与认识 ,使问题得到解决。

在与学生进行沟通时,除可以选用上述方式外,教师必须要注意沟通的理念与技巧,重点要把握好以下几点:

①不可厚此薄彼,而要一视同仁。

②要建立一种平等和谐的关系。(因为中学生最突出的心理特点是:独立感与成人感。所以与老师平等对话与沟通是他们的需求。)

③先跟后带的技术(即欲擒故纵战术)。教师可以随和对方,跟着对方的感觉,行为或某种情绪状态,某种想法或观念,然后才带领去他真正该去的地方或方向(王向东模式)。

④要有同理心(即理解)设身处地的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思考问题,把学生的内心想法当成自己的,与学生同感,不指责,不批评。

⑤跟学生感觉,行为或某种情绪,从中找出其背面的或正面的动机,所有行为必有其正面动机,而每个人都为满足自己内心的需要而做事,所以,教师需要把学生的行为和动机分开,我们可以不接受一个人的行为,但可接受背面的动机。

⑥教师与学生沟通时尽量运用一致性表达,必须要把握好教师和学生的“身份地位”。

总之,就上述方式,教师可以在实际工作中根据需要,灵活使用,会收到意外之效。

二、平等、关爱教育(即对学生整体推进教育)

除上述“沟通”教育外,在现实生活中,在学校的日常教育教学中,我们还可以学习关注陶行知的“爱心”教育,把教育高度概括成一副对联,即“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在本次培训中,“行知学校”校长杨瑞清在做报告时,把这一点概括的更为具体,认为“生活就是教育,即教人生,教人活”的教育,他形象的把学生比喻成“花苞”,他说花苞由于先天原因或后天因素,可以有大有小,开的时间有先有后,但那朵更精彩,那颗能释放更多,更大香气,在开放前很难确认。如果说优秀的好学生是一朵正在绽放的鲜花,我们做老师的应该珍惜,欣赏和栽培,(当然也可以赞美和炫耀);但是也请我们要注意,不是所有的鲜花都是同时开放的,有一部分总是开放的迟,这就要求我们更应该关注他们,给予他们适当的温度,环境和水,让他们也尽快绽放,说不上还会更加芬芳,这就要求我们教育者有爱心,平等关注每一名学生,注意研究他们的特长和个性,用我们智慧的汗水,催促迟开的花蕾,充满盎然生机,而不是枯萎淘汰,落实在具体工作中,就是要重视每一名学生,只要我们用心,用智慧,用汗水浇灌,每一朵花苞都会绽放出芬芳的香气,他们会用独特美来装扮我们的校园,使我们的学校色彩缤纷,使我们的生活多姿多彩,使教师的教育生涯收获意外之喜。endprint

猜你喜欢

学校管理教育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学校推介
采用C—NCAP 2006年版管理规则
营销管理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教育教学
管理的另一半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