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驱动法在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
2017-09-27邓婵
邓婵
摘要:计算机基础教学在高校的教学中是一项较大的教学任务,本文在论述任务驱动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优势的基础上,阐述了任务驱动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实践应用,并指出了任务驱动法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任务驱动;自主学习;教学实践
【分类号】TP3-4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会各行各业对从业人员的信息技术素养和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近年来,各高等院校越来越重视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同时在计算机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也在不断努力改进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 我们发现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按照从易到难, 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 学生容易感到枯燥乏味。而采用任务驱动法教学更能体现计算机教学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综合素质和应用能力。
任务驱动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情境设计,学生围绕着任务展开学习,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学生进行探究式地学习完成一个或多个任务,主动建构知识体系。
1任务驱动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优势
1.1使学生有更多的实践机会,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计算机技术发展迅速,知识更新速度极快,随着软硬件的不断更新,对计算机教学必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计算机教学不但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知识和应用能力,更要培养自主学习提高信息素养的能力。因此在计算机基础的教学中应该体现这样一种教学氛围,创造尽可能多的机会,让学生亲自动手。传统的教学往往采用灌输式的授课模式,传统课程的教学内容比较稳定,而计算机基础是一门操实践操作性很强的课程,其技术更新较快,并且很多知识点和技能点的分布也是相互交错,知识体系结构较一般的线性知识体系结构要复杂。而任务驱动法的采用,使得学生有很多的实践操作的时间,在操作中掌握应用能力并探索自主学习的方法。同时根据任务的要求学生可以从不同的知识点切入到相互交错的知识体系中,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1.2学生更容易掌握教学内容。
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教师将教学内容设计成一个或多个任务,学生的学习都是围绕如何完成这个具体任务而进行,学生学习目的明确, 更容易握学习内容。同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等具体情况设计不同难度的任务或设计一个个层层递进的任务,这样既以旧的知识体系为基础,又将新的知识点融合到实践当中,便于学生吸收掌握。
1.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在教学过程中, 如果总是教师讲学生听, 学生被动地接受信息,这样学生情绪容易疲劳,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容易养成依赖教师教的习惯。而任务驱动法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完成相应的任务,学生在思想上就会有紧迫感,在听课与实践操作中就会更加积极。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通过不断的探索还会不断地获得成就感,在一次次对自己的肯定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慢慢调動起来。在这种积极的学习气氛中,学生再次遇到问题时,会更加积极地主动探索,也更乐于与同学进行交流,有效地提高了学习效率。
2任务驱动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
虽然在计算机的教学过程中,任务驱动教学法更容易发挥它的优势,但要在教学中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却并不容易。那么如何有效地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呢,这里笔者将介绍任务驱动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几个必不可少的环节。
2.1情境设计,激起学生兴趣
情境设计是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在进行情境设计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现有认知能力、接受能力、兴趣爱好,在认真分析教学内容目标的基础上,创建一个与现实生活情况相似的情境,引导学生带着任务进入学习情境。由于情境的直观性和形象化,从而能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绪反应,给学生以强烈的真实感,便于学生集中注意力,迅速进入学习状态。
2.2任务提出
通过创设的情境,把所要实现的教学目标巧妙地隐含在任务中,让学生面对一个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由于知识点是隐含在任务中的,这就要求教师将任务展示给学生后,要引导学生一步步分析任务,分析这些任务有哪些步骤,可不可以再细化成一个个子任务,子任务是否还能再细化,哪些可以运用原有知识来解决,哪些是新知识点。例如,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在讲到word图文混排这一节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制作电子板报”的任务将艺术字、文本框、图片、自选图形的使用这几个内容融合在一起。首先,教师向学生展示几张精美的电子板报,这样既然学生有了一个直观整体的认识,又引起了学生兴趣,将学生带进教师设计的情境中。接着教师便和学生一起来分析电子板报的结构,分析它的组成部分,这样就将整个任务细化到艺术字、文本框、图片、自选图形这几个知识点上了,同时将一个任务分化成了几个小任务。
2.3任务实施过程、学生自主探索
通过前期的任务分析,学生有了明确的任务目标,任务实践过程应鼓励学生自主积极的探索学习。学生通过多次尝试,慢慢地找了解决问题方法,在实践中体会由不会到会的成就感,形成一个正面的反馈,激起学生探索下一个子任务的动力。在实践中,教师应注意观察学生完成任务的进度,注意学生在完成任务时存在的问题。有时候学生会遇到一些问题,产生消极的学习情绪,此时教师应善于发现,及时地给予引导。
3任务驱动法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3.1注重任务的可操作性
“任务驱动”教学将学习置于接近真实的环境中,使学生不仅学到知识,更重要计算机基础课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学生亲自上机动手实践远比听老师讲、看老师示范要有效得多。因此教师在进行任务设计时,一定要注重任务的可操作性,任务要符合学生特点,遵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循序渐进等原则。在任务的设计时要能充分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既不能因任务太容易让学生浮于表面,又不能因任务太难而打击学生的学习兴趣。
3.2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在任务驱动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从多个方面、多种角度去思考问题,用不同方法去解决同一个问题,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与创新能力。努力培养学生不按照固定的框架思维模式思考问题,鼓励学生大胆尝试。通过任务的驱动,诱导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自己去纠正和补充片面的认识,同时培养学生利用书本、网络等学习资源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掌握了基本方法后,能够触类旁通,开阔思路,增加完成类似任务的能力,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总之,任务驱动法应用于计算机基础教学之中,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尽管如此,在教学实践中,为了让任务驱动法充分发挥其优势,我们仍需要在实际教学中不断摸索和改进。
参考文献:
[1] 王皖君; 陈薇,Matlab及其应用课程教学研究与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5.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