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阶段语文教学内容设计的思考

2017-09-27李广兴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5年2期
关键词:实用性人文高职

李广兴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0117-02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文件中明确指出:“在合理规划布局、整合现有资源的基础上,每个市(地)都要重点建设一所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和若干所中等职业学校。”在政策鼓励下,各地市中高职学校如雨后春笋,迅速崛起,随着高职教育数量的增多,规模的扩大,教育部也逐渐加强对高职教育的指导,在教育部教高[2006]16号文件中指出: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围绕这一目标,各高职院校都开始探索自身课程设置、教材编写、教学方法方面的改革,高职语文教育也不例外,笔者在此文中重点表达的是对语文教学内容设计方面的几项思考。

关于高职语文教育研究,主要存在两种倾向,一种主张高职语文教育要注重实用性,以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用能力为主,注重与市场就业接轨;另一种强调高职语文教育的人文素质培养,认为要以经典文学作品为主要教学内容,着重提高高职学生的人文素质。肖胜云在《高职语文教育改革应注意实用性和人文性相结合》中认为高职语文教育要以实用性为基础,同时兼顾人文素质教育。我认为高职语文教育不仅要注重实用性和人文素质培养,在当前的社会条件和经济背景下,更应注重融入地方文化资源、融入审美教育。

一、高职语文教材设计应充分注重语文的实用性教育

高职教育的目标更倾向于职业性和社会应用性,重点落脚于今后的专业就业问题上。但高职学生入学录取分数较低,基础教育底子比较薄弱,语文实用能力较差也是较普遍的现象,不会写,写错别字,读断句的现象时有发生,由于汉语是母语,听读能力还可以勉强过关,但“说”“写”“用”能力则太过牵强,既影响学生有效表达出自己的想法观点,影响有效的人际沟通,也让他们无法胜任有效使用标准文体办公等等问题,都将极大地影响毕业生与社会和市场接轨的有效性,也最终会制约毕业生的发展前景。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各类市场主体规模层次的上升,社会和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语文能力会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而这些能力的培养显然都离不开高职语文教育。当然语文教育的实用性还体现在它的专业性上,只有设计出有针对性的可以有效提高和训练各个专业学生相应的口语表达能力、社会交际能力、各类实用应用文体写作能力的教材内容,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成功应对社会和市场的需要[1]。

二、高职语文教材设计应全面凸显人文素质教育

高职语文教育最需要摆脱的就是照本宣科,枯燥乏味的形式和一成不变、老掉牙的内容,这些都只会让学生越来越麻木,越来越排斥它,站在全新的设计角度,高职语文教材应该以脱胎换骨的魄力重塑形象,破旧立新,换掉以往看到开头就知道结尾毫无新意的故事和情节,换掉晦涩干瘪的古板的文章形式,以人文的眼光在历史故事里重新搜索经典,以感人动人的哲理立意,通过文学艺术中鲜明的人文精神和人文思想,严谨务实的人文方法来影响学生的人生追求和价值情感,使他们学有所感,学有所思,学有所用[2],并通过人文素质教育的价值引导、情感教育、传统文化教育来汇聚爱国的情操,彰显出个人的气节和内在的精神品格、文化素质。在教学内容设计上,只有充分体现人文性,增强灵活的授课形式,如各类主题活动,辩论题目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能够利用教材的人文内容启发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思考感悟,触及灵魂,才能让学生汲取到语言文学带来的愉悦和营养,列宁曾说过“人的思想只有被浓厚的情感所渗透时,才能得到力量,引起积极的注意和思维。”而语文教育的最大优势,也正是表现在这种思想情感的渗透和共鸣上。总之在语文教学中凸显人文教育,必将有助于学生人格的完善,为未来学生的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情感支持,培养出具有较高人文素质和健康高尚人格的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

三、高职语文教材设计应始终渗透审美教育

审美教育是运用教学内容中一切美的形式给人们以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教育,以达到美化人们心灵、行为、语言、体态,提高人们道德与智慧的目的。高职教育迥然不同于高中教育,完全挣脱升学压力这一紧箍咒之后,高职教师可以完全放下应试教育的包袱,充分关注审美教育这一焦点,用充满激情的“赏析式”语言,大胆地引导学生领会有丰富人文内涵和审美美感的各类文艺作品[3],给学生提供淋漓尽致的美的享受,滋养学生青春澎湃的心灵,提高学生的充满正能量的审美情趣,这种审美教育的效果一定远超过“假大空”的说教。历史上已出现“六艺”或与“六艺”类似的教育体制,而现在高职语文教材中如何体现学校美育内容呢?要在初级教育阶段基础上,选择更优秀的文学作品供学生阅读和欣赏理解,同时还要增强各类文艺形式,如书画、舞蹈、戏剧、民间艺术、中国茶酒、饮食文化的内涵欣赏或设置一部分自由课程让学生讨论自娱总结,让学生在语文课上尽情徜徉艺术殿堂,在一定程度上,美学能力的提高对于学生提高创新创造的实践能力也必定大有裨益。

四、高职语文教材设计应大力分享地域文化资源

中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所拥有的文化资源丰富多彩,各有姿态,可以说每个地区都有属于自己的独特的地域文化资源,齐鲁文化、湘楚文化、吴越文化、巴蜀文化、草原文化、关东文化以及藏文化等,我们完全可以而且很有必要将我们所属地区的地域文化中的精华和特色,大力运用到我们的高职语文教材中[4]。由于高职院校百分之七十以上的生源都来自本省本地区,如将地域文化运用到教材中,很容易让学生产生亲切熟悉感,帮助他们很快走进书中内容,對语文课产生兴趣,还可以充分利用地域文化中的名人轶事,历史故事来引起学生共鸣,通过树立历史榜样,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可以利用教材中地域文化内容引导学生多看、多听、多想、多讨论,鼓励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直观感受家乡水、家乡情,热爱家乡风土人情,让他们自己主动关心家乡的发展变化,增强他们主动留守家乡,建设家乡的意识,激励他们自愿为家乡建设贡献力量,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有利于完成我们高职院校服务地方经济文化发展,促进地方经济文化繁荣的神圣职责。

参考文献

[1]肖胜云.高职语文教育应注意实用性和人文性相结合[J].南方论刊,2013年第6期

[2]周珊红.思考:重读经典 渗透人文素养[J].

[3]潘荣江.当前高职语文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读与写杂志,2007年10月

[4]曾云.高职语文教育与地方文化资源对接的探索[J].内江科技,2012年第2期endprint

猜你喜欢

实用性人文高职
美在山水,魂在人文
最朴素的人文
基于实用性知识教学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探索
凤凰精选
高职数学教学和创新设计的渗透
wolframalpha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抢眼披风
不一样的水桶包
人文社科
写人文的写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