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给语文课来点灿烂

2017-09-27张素珍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5年2期
关键词:语文课堂优化信息技术

【摘要】随着社会生活越来越“信息化”,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也在不断提高,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被引入教育教学过程。学生的阅读对象不再限于文字和图片,而且有大量的有声读物、大量的动画等视频资料。新形势下,语文教学要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来优化课堂教学,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本文从语文课堂信息技术运用的优势和特点出发,简述语文课堂设计巧妙利用信息技术优化初中语文课堂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信息技术 ; 优化 ; 语文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0113-01

传统的课堂容量小,形式单调,45分钟下来,学生所得并不多;而且课堂缺乏生动性和感染力,这样易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教学效果并不好。这样的教学手段,显然不利于实现当今教育培养素质型和开拓型人才。

本人从这几年的语文教学实践出发,对如何巧妙利用信息技术设计语文课堂浅谈几点看法。

一、巧妙组合多种电教媒体资源,优化设计教学环节

叶圣陶先生为《中学语文》所作的题词能给我们以启发。他说:“我想,教任何功课, 最终的目的都在于达到不需要教。假如学生进入这样一种境界:能够自己去探索,自己去辨析,自己去历练,从而获得正确的知识和熟练的能力,岂不是就不需要教吗?……”因此我认为:语文课堂是否高效,不能只看学生在课堂上落实了多少基础知识,而要看学生的思维品质是否处于发展性过程中。一堂好课应该从课堂教学的发展性上进行思考和设计。因此,环节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而怎样才能使得一堂课的教学环节呈现完整性的同时,又兼顧到发展性呢?我想,电教媒体的巧妙组合运用可以起到关键的作用。

初三上册《隆中对》一文,写东汉末年,刘备三顾茅庐,恭请诸葛亮。诸葛亮身在草庐之中,明察千里之外;一番隆中对策,既为刘备勾画了一幅战略蓝图,也给后世留下了一段盛传不衰的历史佳话。为提高课堂效率,增强课堂效果,针对学生的具体特点,在设计《隆中对》教学环节中,我就充分利用了电教媒体资源。具体环节设计是这样的:

课前三分钟,我先给学生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曲,先入为主,为学生创设下一个对历史和英雄人物吟咏的氛围,把学生的注意力马上转移到历史长河中来;接着,由主题曲尾句“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顺势引入话题:今天且谈一事——隆重对策。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环节中,我让学生跟着朗读录音节奏语调,边读边圈点勾画。在扫清文字障碍,熟读课文的情况下,我卖关子引出易中天教授《品三国之“隆中对策” 》,我把事先准备好的与文章内容紧密联系的一段放映给学生看。随着易中天教授的深入讲解,这样,学生在边欣赏视频的同时,还会时不时关注课文中的相应的句子段落内容,在无意中加深了对课文字、词、句、段的理解,从而把逐字逐句翻译文章的时间节省出来,足以突破重难点字词句翻译与积累。我巧用了一幅较为准确的三国地图,上面有标示“魏”“蜀”“吴”,以及“荆州”“益州”的精确位置。让学生对三分天下的局面有一个直观的认识。这样的课堂环节设计,兼顾到整体性和动态发展性,显然是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的。

二、合理利用图文声像资源,创设良好的语文学习情境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应当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我的学生很少有真正到过三峡,几乎没有人切身体验和感受过三峡的险峻与美丽。所以,在学习《三峡》这篇文言文时,我就借助多媒体的优势,让画面逐步呈现,与此同时,潺潺水声款款流泻而出。这样,一下把学生带进了另一个宁静美丽的世界,并且陶醉其间。接着我让学生们跟着录音朗诵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此时学生的兴致油然而生。在配乐朗读的带动下,学生不仅能初步感知了课文内容,而且能做到真正融入文章所营造的意境。他们时而为三峡两岸陡峭高峻的山峰惊叹不已,时而为夏水的迅疾凶险而紧张万分,时而沉醉在“春冬之时,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的美好景色之中,时而又陷入“猿鸣三声泪沾裳”的凄凉情境里。这样,通过多场景多角度向学生展示,让学生跟随作者郦道元一起游览了一趟美丽的三峡。并且在深入到文章,品味到文字的妙处的同时,增强了三峡的文学形象。多媒体的使用打破了时空的限制,让学生看到了从没看到过的景色,获得了美的体验。

三、利用信息技术优化语文课堂的制约因素及应对措施

巧妙合理地利用信息技术,可以优化语文课堂的设计,为语文课堂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提高教学质量;还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好习惯。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常常出现以下因素,制约着信息技术与语文课堂设计整合的有效性。

制约因素一: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过程中,往往忽视师生之间情感交流和情感因素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容易出现“计算机面孔”。——教师的注意力过多地注意鼠标和屏幕,而忽视了师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忽视语言的交际性能。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在这个土壤上。”语文教学应注重情感沟通。教学网络只是一种教学工具,人的要素是第一位的。所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随身携带麦克风、电子教鞭等通讯设备适当走动,尽量用身体语言来提示,交流教学信息,调动课堂氛围。

制约因素二:在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中,易导致学生自主学习的自由度过大,容易偏离教学目标要求,无法对其进行有力度的控制和引导,降低了学习效果。

为防止目标偏离,教师必须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各种媒体的不同功能,选择运用。在课件设计的时候,课件不易过大,首要问题是注意精简。将一些无关紧要的东西舍去(影视、音乐、图片等)。训练朗读能力,可让学生听优秀朗读录音;教读文学作品,可适当地放映有关影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和提高认识。

制约因素三:课件以大量的视听素材弱化或代替了语文基础能力的训练。

新技术新方法在开始阶段可能是幼稚的,但是如果没有初级阶段的幼稚,就不会有将来的成熟。作为语文老师,应该充分认识到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对于挖掘学生潜在的思维能力,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以及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方面的作用。尽力把学生领入多姿多彩的语文世界里,让学生轻松、愉快、主动、有效地学习。给语文课来点灿烂吧!

参考文献

[1]陈至立.《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的报告》2000年10月

[2]皮连生.《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2004-4第1版

[3]王笑梅.《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06年06期

作者简介:张素珍,女,本科,研究方向:学科教育。endprint

猜你喜欢

语文课堂优化信息技术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巧用应答器,提高小学语文课堂实效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浅谈游戏化教学提升低年级语文课堂实效的策略研究
营商环境五方面持续优化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优化英语课堂教学策略的探索
基于思维能力培养的语文课堂生成资源运用例析
“表现性”语文课堂风景——建瓯市东峰中学课改观摩侧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