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探究式阅读教学模式探究
2017-09-27彭维娟
彭维娟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阅读教学能够开拓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阅读鉴赏与写作能力。随着新课程的改革,教师也要转变对学生的教育方式,由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改变为对学生的引导式教学。在小学语文中开展探究式的阅读教学模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提高教学效率。本文就小学语文探究式阅读教学模式进行研究,分析开展探究式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并提出教学策略,为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水平出一份绵薄之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探究;阅读教学
· 【中图分类号】G623.2
一、小学语文开展探究式阅读教学模式的重要性
探究式阅读教学是指教师根据阅读内容设置问题,引导学生主动的对阅读内容进行研究与感悟,并对文中表达的内容和道理进行描述分析。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独立自主的对文字信息进行分析,判断与总结。传统的阅读教学方法是以完成教学目标为目的,对课本内容进行流水线解析,并将课本内容重点直接划给学生,很少开展课堂讨论,学生都是被动接受学习。另外教师很少开展课后实践活动,如社会调查,课外阅读研究等。使得阅读教学变得单调乏味,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随着课程的改革,语文教学标准也发生了变化,在语文课程新标准的第三条有提出要“倡导自主、积极、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由此可以看出在教学过程中要避免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现象,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行探究式教学,让小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的内容,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并通过亲身实践或者其他途径来对问题进行解析,通过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调动课堂活跃气氛,提高学生的文章鉴赏与写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小学语文开展探究式阅读教学的策略
1.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语文是一门熔铸了人类智慧,情感的一门学科,也是一门极富人文性的学科。在语文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情感需要。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可以让学生身心得到放松,思维得以活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 2.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自主的去学习,发现并获取知识的过程。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教师不给学生提供现成的理解思路与答案,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并通过分析研究,来解决问题,加深学生学习的印象。例如《争吵》这篇文章主要描述的是同学间因为一桩小事而引发争执,双方事后发现自身的错误,相互道歉后重归于好。文章主要表达的思想是知错能改方为一种优良的品质。笔者会先让学生通讀全文,然后马上向学生抛出问题:“文中是谁和谁发生争吵呢?”学生通读全文对文章有一定的了解后都可以回答出来,然后紧接着问:“为什么他们会发生争吵呢?”“争吵后结果是什么样的呢?”“通过这件事情,你们认识到了道理呢?”等等问题。根据文中故事情节的发展设置相关联的问题,学生会根据问题对文章内容进行仔细阅读,边找边画,通过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最后教师可以适当对学生进行指导,让学生对文章中心思想进行解答,从而提高学生的分析,总结能力与口头表达能力。3.在文章中设置悬念,引发学生学习认知的矛盾。小学生都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根据文章内容设置悬念,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在学生阅读过程中将学生引入到已知与未知的矛盾中,引发学生的好奇心,进而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促使学生主动学习,探究更多的未知领域。例如《草坪上的小黄花》一文,笔者告诉学生今天要学习一篇关于小鸡的课文,在黑板上板书“草坪上的小黄花”。这时就会有学生提出:“老师您刚刚说是学一篇小鸡的课文,为什么会写小黄花呢?”笔者这时可以通过设置悬念,抓住学生认知上的矛盾,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让学生对课文产生兴趣,并深入的阅读理解课文内容。4.对学生进行点拨,解疑。由于小学生的理解能力与性格差异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学生探究的内容比较表面也比较简单。教师可以从课文的题目,文中特色表达方法和课文的重点难点等多方面内容要对学生适时进行有效的引导。5.延伸阅读内容,提高学生探究能力。小学语文探究式阅读教学是为了让学生将课本内容与生活相联系,引发学生自主探究能力。教师要善于利用身边的资源,拓展教学渠道,可以通过开展课后语文活动,对课文内容进行延伸,使得学生的探究能力得以提升。
三、小学语文探究阅读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1.探究性阅读教学应根据学生的兴趣,并将课文内容与生活联系在一起,使得学生更容易理解文中内容。2.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探究性学习。小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与无限的潜力,探究阅读教学是让学生积极参加到课堂教学中,并通过自己的思维方式对文章内容进行探究。教师也可以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同学们的努力,寻找到解析方法。4.尊重学生的个性阅读。在阅读教学中要注重学生个性的发挥,要以学生为主,尊重他们的阅读个性,并通过鼓励学生,让他们对文章的感受与认知通过自己的理解方式表达出来。例如《田忌赛马》一文,在学生通读全文之后,笔者让学生挑选出自己喜欢的人物,并说出喜欢这个人物的原因。有的学生喜欢田忌,认为田忌虚心听取他人的意见。有的学生喜欢孙膑,认为孙膑不仅聪明还乐于助人。有的学生喜欢齐威王,认为他善待动物。笔者此时会对学生的回答都给予肯定,尊重学生对文章不同的见解,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人文性体现出来。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行探究式阅读教学不仅能丰富学生的知识面,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勇于探究,并乐于探究,全面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文章品鉴能力与写作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值得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 陈桂香. 绝知此事怎躬行——语文探究性学习中的几点思考[J]. 新课程(教育学术版). 2008(04)
[2] 李广义,林志军,关祥荣. 小学语文“启导——实践”阅读教学模式[J]. 黑龙江教育. 2001(03)
[3] 梁春莲. “行为—认知”教学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实践[J]. 教学与管理. 2009(36)
[4] 高桂峰. 小学语文阅读中教师积极引导分析的作用[J]. 学周刊. 2013(2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