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论语》看大学生领导素质

2017-09-27陈晓钢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5年13期
关键词:论语大学生

摘 要:当代社会是一个体系庞大而又分工精细的大系统,许多工作的完成皆因其所涉及的面较广而需要多人协作。要把专业、志趣、性格等都各有差异的人们,凝聚在一起协同攻关,就需要工作负责人具有较强的领导能力。重视领导素质的培养,已日益成为高校广大师生的共识。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经典的《论语》,对领导素质所涉及的道德、责任、公正、诚信、学习、协调等要素,有着独到的见解,对于当代大学生培养自身领导能力,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论语》 大学生 领导素质

中图分类号:C933;G641

当代社会的构成十分复杂,一方面,无论是社会政治、经济、军事领域,还是教育、科学、文化、卫生等领域,都无一不是涉及面十分宽广的大系统;另一方面,社会的分工却又十分精细,许多工作的完成皆因其所涉及的面较广而需要多人协作。要把专业、志趣、性格等都各有差异的人们,凝聚在一起工作,朝着一个共同的目标迈进,就需要工作负责人具有较高的领导能力。当前,重视领导素质的培养,已日益成为高校广大师生的共识。《论语》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经典,其对人的领导素质有着独到的见解,特别是对道德、责任、公正、诚信、学习、协调等要素的强调,十分契合领导工作对人所提出的要求,对当代大学生培养自身领导能力,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一、道德素质

领导工作是一项针对人、财、物、信息等资源进行合理配置的复杂管理工作,人则是其管理对象中最活跃的因素,只有实现了对人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激发,才能顺利实现领导工作的目标。而领导者是否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在管理工作中能否实现“德治”,则对管理对象积极性的发挥构成重大影响。

首先,要有坚定的道德信仰。据《论语》记载,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里仁》第十一章)孔子认为君子时常想着道德,小人则时常思念乡土;君子关心法令制度,小人则贪图私利。子张曰:“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子张》第二章)子张则认为,对于道德不能坚守不一,信仰道义不能忠诚执著,(这種人)有他不为多,没有他也不为少。孔子和其学生子张认为,君子不光要有道德意识,更要有坚定的道德信仰。否则,他便会成为一个可有可无、无足轻重的人,而这样的人显然是不适合担任领导工作的。

其次,要成为道德风尚的带头人。子曰:“德不孤,必有邻。”(《里仁》第二十五章)即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单的,一定会有人与他为伴。因此,“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颜渊》第十九章)即君子的德行就像风,百姓的德行就像草,风吹向哪边,草就跟着向哪边倒。而“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为政》第二章)只要一个执政者能够用品德教化来治理国家,他就会像北极星那样,泰然处于自己的方位而使众多的星辰环绕着他。在孔子看来,一个执政者的良好道德行为,具有十分积极的引领行动方向、带来凝聚力的榜样作用。

道德素质是领导素质中的首要素质,有良好道德修养的领导者能够团结起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朝着一个共同的目标迈进。当代大学生只有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从提高个人道德修养水平入手,切实践行自己的道德职责,增强自己的人格魅力,才能胜任将来的领导工作。

二、责任能力

领导工作涉及决策、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多个复杂环节,其中,决策环节尤为重要,如果决策失误,则所做的一切工作都将毫无意义。特别是在涉及重大事项的决策上,如果出现偏差,就会给工作带来巨大损失。因此,领导者只有具备高度的责任意识和决策水平,才能带领团队向着正确的目标迈进。

首先,要有强烈的责任意识。《论语》记载,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第八章)孔子的学生曾子认为,读书人不可以不心胸宽广、意志坚强,他们责任重大,道路遥远。把实现天下的仁德作为自己肩负的责任,致死方休,这对个人而言既是十分重大的,也是非常遥远的。

其次,要在切实履行职责中实现仁德。如前所述,在孔子及其门人看来,作为曾经是读书人的领导者,他们的职责就是为了实现天下的仁德,进而体现一种无疆的大爱精神。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颜渊》第二十二章)孔子的学生樊迟问什么是“仁”。孔子说:“爱人。”而“爱人”所指的则是“……泛爱众,而亲仁。”(《学而》第六章)即要广泛地爱大众,亲近有仁德的人。很难想象,一个没有责任心的人,能有博爱的胸怀;而一个频频决策失误的人,也是无法承担起这份爱的责任的。

因此,孔子及其门人认为,实现仁德既是人生的一个重大目标,更是一种历史责任,是人生中一件十分紧要的事情。在当代社会,国家、集体、个人的利益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作为新时代大学生,所要实现的最大仁德则在于以高度的责任感、顽强的毅力和踏实的作风,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打下良好的知识基础和提高道德修养水平,积极参加社会实践,自觉培养和锻炼自身的领导素质,为将来肩负起更加重大的历史责任作好充分的准备。

三、公正作风

领导工作在对人、财、物等资源进行管理和分配的过程中,要发挥其最大效能,就必须在决策中以调动人的积极性为出发点,对各类资源实施公平合理的分配,从而达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的目的。如果在对有限资源的使用和分配过程中失去公正,就会严重挫伤人的积极性,进而给工作造成损害。

首先,行政的目标在于公正。《论语》记载,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颜渊》第十二章)季康子向孔子请教政事。孔子说:“政这个字的意思就是端正。你自己带头端正了,谁还敢不端正呢?”

其次,行政的公正与否将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子路》第十三章)孔子还认为,如果当权者本身品行端正,即使不下命令,百姓也会执行;而当权者本身行为不正时,即使下命令,百姓也不会服从的。假使让自己的品行端正了,处理政事就不会有什么困难,如果不能使自己的品行端正,那就不能服众,又怎能去要求别人的品行也端正起来呢?endprint

在孔子看来,为政者的品行是否端正直接影响着领导效能,为政者在行政工作中需要率先垂范、公平分配利益,才能产生激励作用。否则,领导人所下达的行政命令是不会有人服从的。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要成为一个组织或团队卓有成效的领导者,就必需切实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和公正行事的能力,见困难要上,对资源的分配也要有公平意识。只有这样,大学生们才能真正成为一个合格的組织者和领导人。

四、诚信态度

要成为一个好领导,就必须诚实和讲信誉,这是取得组织成员信任和开展领导工作的基础。如果一个领导者是一个不诚实的人,则其言行在组织成员面前就会失去信任,在成员看来,他就是一个不值得尊重和依靠的人,而两者之间就会失去良性互动。在此情形下,领导者的影响力就将陷入困境而无法展现,其在决策时也难以获得真实的信息,进而导致其决策的可靠性降低,并给组织目标的实现蒙上阴影。

首先,诚信是做人和行政的根本。据《论语》记载,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为政》第二十二章)孔子认为,一个人如果不讲诚信,就不知他怎样去做人。就好象牛车没有輗,马车没有軏,他怎么能够行走呢?(輗、軏都是车辕套牲口的横木上的活塞[关键],没有这个关键便无法套牲口而启动车辆。)子曰:“民无信不立。”(《颜渊》第七章)孔子说:对百姓没有诚信的政府是站不住脚的。“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子路》第四章)意思是说只要统治者爱好诚信,百姓就没有不说心里话的。

其次,诚信体现为言行一致。孔子认为治国要“敬事而信”(《学而》第五章)其意是讲对工作要严肃认真,诚实不欺;要“谨而信”( 《学而》第六章)其意是说要言行谨慎而诚信无欺;要从“谨言”、“慎于言”着手,不轻易许诺,而一旦许诺后就要“敏于行”,积极努力地去兑现自己许下的诺言。

当代社会是一个法制社会,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要求讲信誉、重合同,只有这样,社会才能正常运转。在此背景下,社会的管理者要赢得民心,就必须信守承诺、依法行政。

五、学习能力

当代社会是一个信息浩大,知识更新换代迅速,且在不断的知识创新推动下获得发展动力的社会,任何一个置身于这个社会中的人,如果不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其知识便会迅速老化,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最终就会成为时代的落伍者。特别是作为一个组织或单位的领导者,如果自身的学习能力不强,不但会导致知识的日益陈旧,而且还会因管理手段的落伍而失去组织成员的信任和尊重,进而在缺失凝聚力的情况下完成不了组织目标。

首先,要以学习为乐。据《论语》记载,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第一章)其意是说,学习知识以后,在一定的时候温习它,不也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让人快乐吗?别人不理解我,我也不懊恼,不正是君子应持的态度吗?

其次,要勤奋学习。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第七章)孔子说:“把所学的知识默默记住,勤奋学习而不满足,教导别人而不倦怠,对我而言,这些事又做到了哪一点呢?”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奋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述而》第十九章)叶公向子路打听孔子是什么样的人,子路不知该如何回答。孔子对子路说:“你为什么不说:他的为人呀,发奋忘食能忘记吃饭,从中获得快乐而忘记忧愁,连自己快要衰老了也不知道,如此而已。”

再次,要讲究学习方法。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不善者而改之。”(《述而》第二十二章)其意是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做自己老师的人,要选择他们的优点而学习,用他们的缺点来检查自己并加以改正。在此基础上,孔子进一步指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为政》第十五章)即孔子认为,只读书而不去思考,就会受蒙蔽;只是冥思苦想却不认真读书,就会疑惑而无所得。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孔子对学习有着系统的论述,他认为只有热爱学习,学而不厌,学习一切人的长处,并且将学与思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搞好学习,孔子的这一思想有着不朽的生命力。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如果既缺乏学习的热情,也不能在学习中博采众家之长,同时还做不到或不愿将学与思相结合,就不可能搞好学习,避免知识的老化,也不可能产生什么创意,最终也就搞不好领导工作。

六、协调能力

领导工作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式各样的矛盾和冲突,这就需要协调。协调本身是一项引导组织之间、人员之间建立相互协作和主动配合的良好关系,有效利用各种资源,以实现共同目标的活动。协调能力的好坏对领导绩效有着直接影响。

首先,协调要以人为本。《论语》描述孔子:“乡人饮酒,杖者出,斯出矣。”(《乡党第十》第十三章)“问人于他邦,再拜而送之。”“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乡党第十》第十三章、十五章、十七章)其意是说,孔子在同本乡人一起饮酒的仪式结束后,要等老年人都离席了,才能离席;在托人向身居其他诸侯国的友人问好送礼时,一定要向被托付人拜两次再送行;孔子家的马棚失火烧了,孔子退朝后回家,只问伤着人没有,而不问马怎么样了。从这些记述中我们可以清楚地体察到,孔子为建立和谐人际关系,始终是把对人的尊重与关怀置于一个优先地位的。

其次,协调要待人宽容。人们在交往中总会产生分歧,总会存在不同的价值取向,如果不尊重差异、不求同存异、不适可而止,就不能够团结人,形不成凝聚力,进而也就无法完成组织目标。据《论语》记载,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子路第十三》第二十三章)“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子路第十三》第二十六章)“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为政第二》第十四章)意即孔子认为,君子能相互和谐共处而不盲目附和,小人盲目附和却不能和谐相处;君子心情安宁而不骄傲自大,小人骄傲自大而心情却不安宁;君子与人团结而不是相互勾结、结党营私,小人相互勾结、结党营私而不讲团结。当然,能达到孔子“君子”标准的人,一定是一个具有宽容、团结和协作精神的人,也只有这样的人才能搞好协调工作。

再次,协调要把握适度。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雍也》第二十九章)孔子认为,中庸这个品德,是最高的了,且在当时人们也很久缺乏这种品德了。对中庸的含义,宋朝的程颐解释说:“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朱熹又把“庸”解释为“常”(平常)、为“用”:凡事取其中,为不易(变)之常道,就是中庸。在孔子看来,中庸是人人应该具备的重要品德,凡事应该掌握的恰到好处,既不要过头,也不要不及,一定要在重视仁与礼的基础上,才能达到和谐。

当代大学生只有具备深厚的人文关怀意识,在把握适度和尊重人的差异、满足人的需要、帮助人实现其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才能很好地化解矛盾、达成共识、搞好协调工作,形成团结合作的良好局面,进而为实现组织目标奠定良好的基础,并最终成为一个具有较高水平的领导者。

作者简介:

陈晓钢:男,重庆工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副教授,博士。endprint

猜你喜欢

论语大学生
第29届世界大学生 冬季运动会精彩掠影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点点读《论语》
点点读《论语》
《论语·学而第一》
《论语·为政第二》
点点读《论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