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2017-09-27张立峰巨正梅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5年30期
关键词:课件多媒体教材

张立峰++巨正梅

【中图分类号】F592.7

在现代信息技术高度发展和应用的今天,现代教育技术也随之有了飞速的发展,其重要标志是计算机辅助教学,即多媒体辅助教学。多媒体技术辅助课堂教学正在逐步融入我们的教学实践活动中,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多媒体技术运用于课堂教学,不仅大大提高了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所接触的信息量,而且正在逐步改变着教师传统的教学模式,更新学生的认知途径。两个课程标准的指导和强调,为多媒体优化教材情境开辟了广阔的空间。

下面就我在近几年的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让学生主动参与、自主运用、促进学生学习主动性,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的教学实践过程中的点滴体会与大家分享。

首先,多媒体技术运用于课堂教学,它能把视觉、听觉合一的功能和多媒体视频与真实图片相结合,创造出图、文、声、像集于一体的新型认知方式,从而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信息量,让原本枯燥单调的语文课堂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喜人景象。再次,多媒体辅助教学不仅是教学模式的转变,教学手段的更新,更重要是教学理念的转化。由过去的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为培养创新型人才,为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的形成提供理想的环境。另外,教学中的多媒体程序具有极长的存储时间,可以长期保存和使用,这样,教师的备课效率可大大提高,他可以利用更多的备课时间去不断学习,研究新的科学知识,探索,发现新的教学方法,完成自我“充电”达到丰富自我的目的。从学生层面上讲,他们也可在课后或是一段时间后查阅,补充。

正因为多媒体具有其他教学手段所无法比拟的优势,所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都对多媒体进入语文课堂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要“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要“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要科学有效地“利用多媒体搜集和处理信息”。两个课程标准的指导和强调,为多媒体优化教材情境开辟了广阔的空间。广大中学语文教师,对多媒体的价值和课程标准精神心领神会,并尽可能创造条件,在自己掌控的有限时间里,不失时机地亮出多媒体,也使课堂教学情境得到了空前的优化。

精心制作课件,在备课过程中立足于学生实际,考虑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让多媒体真正发挥其画龙点睛的作用,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习热情。因此,我们要立足于课堂教学的改革,在教学手段的运用上,更充分地发挥多媒体教学的综合优势。在制作和遴选ppt素材时,应当慎之又慎。

一、图文并茂,化抽象为具体。

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一课,文章语句优美,用词精确,有一种超然的意境之美,如何让学生感受到这一切呢?为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做如下设计:首先配乐示范朗读,把学生带进优美的情景之中。其次,学习荷花的姿态时,用课件展示荷花的千姿百态,引导学生观察,体会荷花的优美。观看屏幕,一幅幅荷塘美景陈列在眼前,一张张塘荷图画展览于课堂,那曲曲折折的荷塘,那密密田田的荷叶,那星星点点的荷花,那朦朦胧胧的月色,那脉脉阵阵的荷香,将荷塘之美、月色之美、课文之美,表现得淋漓尽致。这样,普通的文字转换成优美的图画,变无形为有形,化抽象为具体。同学们在美中熏陶,在美中体验作者的善美之心,最后配乐欣赏,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二、讲练结合,提高学生综合表现能力。

计算机进入课堂,为学生的说与练创设了情景。高中教材《哈姆雷特》,课文选的是剧本片段。教学中,有的教师采用了相同的电影《哈姆雷特》片段让学生欣赏。并让学生自己照剧本排演这一段戏,充分体验舞台戏剧艺术的特点。再如,语文必修《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学时,教师把电视剧《水浒》中《火烧草料场》的一段精彩片段为学生播放,犹如课文在屏幕上再现。一个富有正义感、勇而有谋、逼上梁山的林冲形象鲜活地地站在同学们面前。继而,教师用铿锵激昂的语调,讲述课文中关于“逼”的相关情节,使学生学习情绪高涨,将书面精彩的描写用自己的语言讲述出来,达到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随后实时引导作文“逆境催人奋起”,列出提纲,指导写作,以期提高学生综合表现能力。

三、化静为动,让单调的课堂灵动起来。

多媒体课件的应用,为学生学习新知识打开了一扇新的窗口,也是现代化教育思想、教育手段的有机结合。课堂上,教师无论怎样使尽浑身解数,文字还是文字,纸质还是纸质,怎么也不能化静为动,化腐朽为神奇;学生无论怎样浮想联翩,文章还是文章,课本还是课本,怎么也不能生成动态万千的现实生活。可是多媒体却有如此功能,它可以还原几千年前的历史画面,让刘邦项羽“鸿门”相聚;可以再现奥斯维辛阴冷的过往;也可以“重现”阿房宫的金碧辉煌。多媒体进入课堂,一下子改变了课本、文字、纸质等客观静止状态,如平静的池塘,陡然生发出漫天碧透的春草,展现出一派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崭新气象;如园中婆娑的垂柳,突然飞来了几只黄鹂,停落于柔软的柳枝,鸣唱着春天的序曲,这是一幅多么美妙的图景。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通过这样动化文本与纸质文字相应相合,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印象。

四、妙手回春,超然物外遠尘埃。

选入中学语文课本的几百篇(首)诗文,大多为古今中外的名家名作。从美学角度看,这些课文不仅内容健康,催人奋进,而且文字经过了反复锤炼,多次润色,炉火纯青。描写具体,绘制细腻,美在形象;阐发深刻,启迪深远,美在哲理;嬉笑怒骂,皆成文章,美在冷峻;万紫千红,五彩缤纷,美在色彩。可谓“见其鸿富,美不胜收”。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小说欣赏》中,节选了许多大家名著。从“四大名著”到《平凡的世界》,从《官场现形记》到《白鹿原》,众多经典的人物形象,通过中国文人的礼赞,都在作品中尽显传世的魅力。但他们都是通过文字形式展示在我们面前的。如果仅仅依靠老师在课堂怎样费尽口舌,苦口婆心,或者启发学生怎样闭目遐想,绞尽脑汁,要想还原世间真情、炎凉世态,无论主观怎样努力,都只能是白费功夫,望文兴叹。然而,妙手回春的多媒体,却能让课文内容神灵活现,曹操的奸雄,香玉的多情,匡超人的可憎,小团圆媳妇的悲剧……在多媒体技术的支持下,一个个鲜活的形象被真实地呈现在学生面前。通过课件打造,清一色的墨黑文字,幻化成形神兼备,神采飞扬的具体人物。 文学作品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经过精心制作的课件,特别是图象物景,以色彩明丽著称,优美如画见长,通过它的转换运作,可以化文字为图象,变一色为多彩,令求学者赏心悦目,兴味盎然。endprint

五、时空对话,呼唤心灵共鸣

作为课堂教学主导的教材,属于无声的读本,学生通过大声朗读,方可发出清脆悦耳的书声,这是课堂受知主体声情共振的结果,朗读停止了,课堂就会鸦雀无声,教材也就默然不响了。如何让课文内容发出声音,让文本说话,依靠课文本身固有功能,是无能为力的。可是多媒体却能如愿以偿,文中有笑,它能让笑声荡漾;文中有水,它能让水声潺潺;文中有歌,它能让歌声飞扬。如在《琵琶行》的教学过程中,我在教学导入时首先介绍中国民族乐器——琵琶,并让学生现场演奏(正好我了解到班上有一位学生会演奏琵琶),在悦耳动听的琵琶演奏中,如倾听“仙乐”之声,“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学生的情绪高涨,精神抖擞,再其后进行的教学中,课堂教学出奇地好。又如,我在教学曹操的《短歌行》这首诗歌时,就通过视频处理教材的方式,在波涛拍岸声中,赤壁大战前夕,曹操和众部将一起狂饮,他四顾空阔,意气风发,与诸将讲述自己希望收服江南的雄心壮志。这时候,看到乌鸦向南飞去,他已经喝得大醉,拿起自己的槊豪情满怀地讲述自己破黄巾、擒吕布、灭袁术、收袁绍等历史丰绩,一边唱起了《短歌行》这首气势磅礴的浪漫之作,激情澎湃于课堂。学生情感呼应,情绪高涨,将这首诗的景情趣理,综合圆满地展现出来。 教材资源得到了理想的开发,课堂气氛异常活跃,收到了预期效果。

六、突出重点,有的放矢

在教学《梦游天姥吟留别》这首诗时,就充分发挥了多媒体的所有功能,突出重点,一是题眼“梦游”,二是内容“仙境”,三是“诗眼”最后一句话,以诗眼警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为例,精心设计课件,内容详实,辅助相关信息,使学生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可以广泛涉猎,准确把握此时此刻诗人感到最能抚慰心灵的是“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徜徉山水的乐趣,才是最快意的人生!长安曾是李白一生的向往,在这里,诗人寄意壶酒,布衣供奉翰林,曾令龙巾拭吐,御史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在这里李白因一曲《乌栖曲》得到了“四明狂客”贺知章的赏识,为其解金龟换酒,极尽荣华,肆意放诞,然而熙熙攘攘,闹闹哄哄的帝都亦不过如此,外戚专权,同僚争权,诗人无意留恋,诗人宁愿选择自己的生存空间,选择放鹿青崖,踏寻名山,释放自由与率气。这一切在学生的心目中叠合出了一位傲视权贵却又才华横溢的诗人形象,诗人气质不俗,潇洒浪漫,富于幻想充,对自由充满向往。“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一吐长安三年的郁闷之气。天外飞来之笔,点亮了全诗的主题:对于名山仙境的向往,是出之于对权贵的抗争,它唱出封建社会中多少怀才不遇的人的心声。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中,多少人屈身权贵,多少人埋没无闻!这些课件,有文字,有形象,省去了我多少口舌,言简意赅的几句话就能将这首诗的重点、难点、焦点罗列出来,如“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发出了耀眼的光辉。

七、旁征博引,拓展课堂容量

选入中学语文教材的诗文,相对于古今中外文学长廊来说,自然是凤毛麟角。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也只能看到沿途的风景,至于课本以外的内容,是不可能尽收眼底的;但通过多媒体来慧眼“拾”珠,便能扩展教材容量,丰富文本内容。例如,在《祭十二郎文》的教学中,补充儒家宗族知识,韩愈侄儿韩老成相关信息,孟郊簡介,甚至是一代名臣包拯与嫂嫂的亲情,让这些材料与教材形成呼应,从而促使学生加深对教材内容、主题、情感、写法的理解和认识,这样,教材就如那朗月偏西的“残夜”,“海日”却从这里冉冉升起,文本就如那刚刚逝去的“旧年”,“江春”却从这里诞生。我们要感谢互联网,因为网络,语文教材中与主题有关的时代背景,与作者有关的趣闻轶事,与写法有关的名家评介,与细节有关的特写镜头,与体裁有关的诗文字画,与情节有关的实物图景,还有成语、典故、传说、警言、谚语、建筑、风俗、民情、事迹等等,凡有尽有,这些资料为我所用,通过多媒体大大丰富了课堂的内容。

值得提出的是,在作文课堂教学中,多媒体课件能为学生创设逼真的情境、提供丰富的素材资源,为学生营造一个声像同步、动静结合的学习情境,从而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能有效地使学生由信息的被动接受者变成了主动寻求者,充分调动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创设情景,加强了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情感体验,激发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世间万物皆有两面性,有利也有弊。多媒体也好比一把双刃剑,如果使用得当,会使我们的语文教学锦上添花,否则,会弄巧成拙,适得其反。那么,我们在运用多媒体进行语文教学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首先,我们要对多媒体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无论多媒体技术多么先进,它只是课堂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它只能起配合作用,必须为教学服务。

其次,语文学科所承载的信息是很丰富的,所表达的意境是很精妙的,需要学生反复的涵咏、揣摩、深思,方能领悟其内涵。

我们用多媒体时,一定要考虑好使用它的目的究竟是为了什么,它能帮助我们解决什么问题,切忌盲目使用。

最后,我们应注意,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教学之间要相互配合,这样,才能扬长避短,相得益彰,才能使我们的课堂教学达到最优化。

综上所述,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日益普及的形势下,语文教学中多媒体的应用既不能盲目地过多使用,也不能因传统的语文教学理念而拒之门外。我们应该对多媒体教学有理性的认识,本着手段为教学服务的思想,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和具体的教学内容,做到适度应用,才能让多媒体真正服务语文教学,从而开创语文教学的新局面!endprint

猜你喜欢

课件多媒体教材
教材精读
借助多媒体探寻有效设问的“四度”
多媒体情境下培养学生阅读素养的三个维度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学课件
初中数学教学中课件设计的重要性
多媒体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浅谈HTML5的发展与应用趋势
WEB课件开发系统的设计思路
精简课件,优化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