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教师与“学困生”的沟通障碍及对策研究

2017-09-27赵秀欣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5年30期
关键词:学困生对策

赵秀欣

摘要:“学困生”是一个相对的弱势群体,他们的类型影响着他们与教师的沟通,使得他们在沟通的过程中呈现出一系列的问题。论文就初中教师与“学困生”的沟通障碍进行了初步探索并提出了相关对策,力图为教师与“学困生”的沟通提出可行性的建议。

关键词:“学困生”;沟通障碍;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2.0

从师尊生卑到师生平等再到师卑生傲,教师的地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师被学生们赋予了“巫婆”“老邪”“灭绝”等各种不同的角色。从这些“角色”可以看出,学生和教师的沟通存在很大的障碍,特别是教师和“学困生”这一特殊群体的沟通。

一初中教师与“学困生”沟通障碍的表现

(一)“学困生”的类型

学困生,简单的说就是在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从广义上说,学习困难学生泛指各种原因导致的无法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的学生。从狭义上说,学习困难学生是指智力正常,但学习效果低下,达不到国家教学大纲要求的学生。本文主要是从狭义的方面对学习困难学生所作的分析。由于个体之间存在差异,故本文将狭义的“学困生”分为几种不同的类型。

1.自由散漫型。这一类型的“学困生”往往表现为不听老师的话,上课不积极回答问题,处于游离状态,自习课自己玩耍,家庭作业置之不理,对老师的批评也不会放在心上。

2.活泼好动型。这一类型的“学困生”总能与老师保持良好的关系,积极参加班内的各项活动,能够积极响应老师,回答老师的提问,不在乎问题回答的对错,爱跟老师搭讪开玩笑,能主动拉近与教师的关系,让老师既好气又好笑。

3.安静苦读型。他们的表现是,一直保持一种埋头苦读的状态,平时比较安静,能够非常认真的对待老师布置的任务,但接受能力较差,反应比较慢,一直与老师保持一定的距离,老师不找绝对不跟老师有交集,往往这部分学生也是比较容易会被老师忽视的群体。

4.安静不学型。他们往往主动避开老师的关注,不多管“闲事”,去獲得老师的表扬,也不会故意惹事得到老师的批评,上课表现的很认真听讲,实质处于游离状态,不主动回答老师的问题,课后作业能保证抄完,不到迫不得已不会与老师正面接触。

(二)教师与“学困生”的沟通问题

沟通少。初中生分科教学已经特别明显,每个教师负责一个科目,除班主任外,教师跟学生见面基本上是在课上,在课上教师难以在有效的时间内关注到每一个学生,尤其是回答问题会“耽误时间”的“学困生”。

沟通偏重说教。很多教师没有把与学生的沟通视为一种双向的互动,教师找学生谈话时,因为时间的问题,往往偏重于说教,教师一直在说,学生听,回答是与不是,明白与不明白。表面上看是沟通,实质上是教师进行思想教育。

沟通偏认知,少情感。教师往往重视知识的传递,把大部分的时间倾注在学生的学习上。教师在跟学生进行谈话时往往有种恨铁不成钢的期许,于是就跟学生讲大道理,而忽视了学生的情感世界,这就使得学生和教师之间难以建立起相互信任的关系。教师选择与学生面谈的地点不合适,阻碍了学生情感的表达。

沟通方式单一。教师与学生的沟通贯穿于教师教学的方方面面,教师在传授知识时往往忽视了与学生的有效沟通。很多教师仅仅与学生进行语言的沟通,而忽视了非语言沟通,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研究发现,高达93%的沟通是非语言的。

二初中教师与“学困生”沟通的策略

(一)教师充分发挥其主导性作用

教师在与“学困生”的交流中居于主导地位,因而教师要充根据“学困生”的不同类型,运用不同的沟通技巧与学生进行沟通。“学困生”因为学习上的吃力,往往会对老师有畏惧心理,害怕与老师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因而教师要主动与“学困生”进行情感交流。教师要倾听“学困生”在学习上以及生活上的困惑,利用情感移入式倾听,以学生的视角去体会学生的情感,把对学生先前的看法悬置起来,重新认识学生。对于那些自由散漫型的“学困生”,教师在批评他们时要善于把握时机,不在生气的时候当着全体学生的面批评他们,要多表扬这类学生,让他们在集体中找到归属感。

教师在与“学困生”沟通时,要善于运用语言技巧,多使用“我们”等词汇,主动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学困生”往往较一般的学生有比较多让老师头疼的地方,加之初中生自尊心强,这时候教师就应该多注重措辞,多陈述事实,避免使用“又”“总”这样的词汇,比如“你怎么又没交作业?”“你上课怎么总是走神?”教师可以说,这是“你已经第三次没交作业了。”这样的话既陈述了事实,让学生容易接受,又显出教师对“学困生”的关注。教师在批评学生时要就事论事,不随便上升高度。教师还应该尊重学生,在与学生沟通交流时选择合适的场域,比如,教师可以选择在走廊里与学生进行简短的对话,这样即让学生感觉没那么害怕教师,又不至于让其它的学生用异样的眼光看待谈话的学生。

(二)师生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

“学困生”在学习上居于弱势,因而很难在学习上找到自信,这时候就需要老师的引导。教师要保护好学生的自信心,给他们提供合适的“矮树枝”,通过表扬学生的优势,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兴趣,发掘自己的潜能。这样,学生从教师眼中看不到自己“学困生”的标签,依然可以得到老师的同等对待,就容易和老师建立信任的关系。另外教师表达对学生的赞美时,,一定要和具体的事情联系在一起,让学生觉得老师记得了自己的优点,从老师的话语中看到老师对自己的关注。教师要充分信任“学困生”,敢于放手让“学困生”去做一件事,这样会使“学困生”找到自身的优势,对自己充满信心。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优势与不足,经常与学生保持互动,当“学困生”遇到困难时,教师要主动且热心的去帮助“学困生”,这样他们才不觉得自己因为学习上的不优秀被老师抛弃了,才会与老师建立起信任的桥梁。

教师要善于运用非语言沟通。教师在与“学困生”沟通时,要注意与学生进行眼神交流,在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时,要不时的点头,并配以肯定的回答,适时运用总结的语言对学生的观点做出反馈。在课堂上,教师也应该注意自己的语音语调,切忌用带有讽刺挖苦的语音语调跟学生交流。教师的一个微小的动作,甚至一个请坐的手势,这些都会影响到本来自信心就不足的“学困生”。因而,教师要与学生保持亲近,与学生建立相互信任的情感。

参考文献

[1]胡谊.教育心理学——理论与实践的整合观[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549.

[3]张蕾苏春景李莹莹.当代问题学生的类型及其干预策略研究[J].特殊教育 2014(09).endprint

猜你喜欢

学困生对策
LabVIEW下的模拟电路实验教学创新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用爱和机智帮助学困生转化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如何转化学困生
浅谈转化学困生的几点体会
用爱托起明天的太阳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溶解度计算错误种种和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