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和学习方法研究

2017-09-27刘春宏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5年6期
关键词:英语阅读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刘春宏?

摘 要:在英语语言学习中,听、说、读、写是四项基本技能,阅读作为知识输入的主要形式,是高中学生吸收、理解和掌握英语的重要途径。因此掌握阅读的教学和学习方法对高中英语教和学来说至关重要。

关键词:高中英语,英语阅读,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41

高中生学习英语的目的之一是浏览并理解英语文章。在目前的高考英语中,阅读理解一直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比其它题型的分值都要多。不仅如此,完形填空、短文改错、短文填空,甚至写作和听力题型都依赖阅读水平来解答。因此,培养和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是高中英语教学的重中之重。本文讨论三种阅读教学和学习方法,分别是体裁教学、思维导图教学以及研究性学习。

1 体裁教学方法

影响高中生英语阅读能力水平的因素很多,教学方法不适合学生是主要因素之一,因此采取行之有效的英语阅读教学方法显得尤为重要。目前,体裁教学法是公认的有较大影响力的语言教学法。

1.1 体裁涵义及特点

斯维尔斯学派认为:体裁是一种可辨认的交际事件,其交际目的和达成其目的的交际步骤是明确的[1]。体裁的交际目的制约语言内容和结构形式,结构特征鲜明,交际步骤明确,易于识别。澳大利亚学派认为:体裁是一种有步骤的、以交际目的为导向的社会交往过程[1]。

总之,体裁是有目的的社会交往过程,也是一种工具,它在语篇内容选择等方面发挥着作用。我们在使用体裁进行社会活动时要按照步骤进行,同时要根据其内在结构和环境的不同灵活使用得体规范的语言进行社会交际。

1.2 体裁分析与教学方法

体裁分析包含文体分析和语篇分析。前者不仅涉及语音、词汇和句式等语篇内部结构,还涉及语言规范性和得体性分析;后者包括语言选择、语言风格及语篇宏观结构。总之,词汇语法分析、语篇结构模式分析、语篇的跨文化分析是体裁分析的主要层次内容[2]。

体裁教学法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是建立在体裁基础上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围绕语篇的体裁结构,运用体裁理论展开教学,让学生了解并掌握相关语言知识。和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较,体裁教学法可以让学生了解语篇涉及的社会建构、交际目的,熟悉不同体裁语篇的内在结构,最终提高阅读速度、阅读质量和语言表达功能,养成正确的阅读习惯,提高閱读理解能力。

1.3 应用案例

据统计,高中英语教材和各类考试试题中的阅读部分的体裁类型主要是记叙文(65%)、说明文(25%)和议论文(10%)。这里讨论记叙文和说明文的应用。

(1)记叙文教学分析

记叙文通过讲述人物和事物展现情节发展,文章情节包含事件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从结构分析,文章展开顺序依次为:文章开始对故事进行概要总结;陈述语篇;跟踪故事发展;发表评论;事情发展结果;点题结束。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根据情节发展和语篇内在结构展开教学活动,指导学生进行策略阅读训练,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

设计思路。引导学生从时间、地点、人物、起因、发展和结局开展阅读,设计教学活动,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结构、理解文章内容,实现自我学习、自主学习、发现式学习的目的。

教学内容。不论是人物还是事物类记叙文,都是以故事发展展开文章内容的,分析并找到文章内容的中心、事情发展的脉络,按图索骥地引导学生阅读文章、理清文章内容目的,不断提高阅读质量,养成阅读习惯,提升学习效果。

教学目标。掌握文章结构,理清语篇内容发展过程,养成阅读习惯。

教学过程。根据文章内容设计若干表格,利用表格信息开展教学。设计若干相关问题吸引学生注意力,问题的设计不仅要围绕文章主题展开,使学生能够去发现和挖掘文章的主要信息,还要设计主观性的问题,让学生身临其境,根据文章背景和自身知识背景,充分发挥理解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2)说明文教学分析

说明文是对某一现象或者某一种事物进行解释说明、介绍或者阐述。说明文方式和结构灵活,可以举例子、下定义、作比较等,可以表达观点、分类说明等。

设计思路。设计案例,分析框架,寻找主题句,找到跟主题句相关的细节,以培养学生关注点,即主题句和主题细节,整体上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意图。

教学内容。比如一篇介绍机器发明的说明文,根据机器发展初期、发展过程、普及应用等顺序展开,每段句首给出主题句以概括本段内容。由于这类文章中说明点太多,传统教学方法中学生容易产生混乱和疲倦,体裁法中教师引导学生对内容进行预测分析,根据时间线索理清文章思路,通过略读、精读理解全文。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说明文特征,掌握说明文阅读方法。

教学过程。设置情景,案例分析并解释说明文特点和阅读方法。针对这篇文章可以先让学生了解机器用途、产品特征、发展历史等常识,进行头脑风暴,和国内外同类产品比较寻找共同点和创新点等,使用多媒体进行展示,加深学生印象,启发学生联想,从而是学生明确文章体裁及文章内容。同时,设计若干表格,在略读阶段和精读阶段由浅入深的分别完成一些问题,找出主题句并进行讨论,找出衍生的细节语句,找出机器发展的关键时间点和发展状况,之后进行分组讨论,分享学习收获。最后,教师进行总结性复习,指导学生学习全文,进行透彻地剖析,也可以进行模仿性的写作,读写结合,以读促写。

2 思维导图模式教学方法

思维导图是可视化的知识表示工具,通过使用不同颜色的图形文字来描述事物,帮助理解和记忆,有助于左右脑开发,在国外教学和管理类领域被广泛推广使用。将思维导图模式应用到高中英语阅读中帮助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英语阅读,提高阅读水平,改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2.1 思维导图涵义及特点endprint

思维导图是英国学者托尼·博赞(Tony Buzan)在上个世纪60年底首先提出的,用于归纳和处理信息,是表征知识及思维过程形象化、可视化的工具。

思维导图充分挖掘大脑左脑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右脑的形象思维能力,利用图文结合的方式组织和表述知识。思维导图采用和大脑类似的树状结构,在绘制过程中,通过图形直观特性把新旧知识通过线的形式进行连接,整合新旧知识结构的同时促进对所学知识的理解,通过这种可视化的方式可以深刻、快速并有效地记忆知识内容。下图是典型的思维导图。

2.2 思维导图教学法

思维导图在高中英语阅读中能够以可视化图形来表示阅读内容的线索。学生脑海中对字词、数字、空间、色彩及逻辑关系等有了初步认知,在阅读过程中,思维导图帮助学习者理清思路,通过图形很容易抓住文章主要内容和阅读的关键,同时发挥想象力。

英语阅读水平的高低决定了学生学习效果的好坏,如果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能够有效组织相关的知识和信息,那么会取得满意的结果。在思维导图教学方法中,如果能够合理设计阅读内容的思维导图,使用不同颜色在合适位置不同层级表示语篇的关键词、关键句子,就能够帮助阅读者梳理语句之间的关系,凸显文章主要信息,使学生更好更快地理解文章,同时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创造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等。

2.3 应用案例

(1)教学程序

阅读前,通过设计文章体裁的思维导图,吸引学生注意力和阅读兴趣,有针对性的解释和分析文章体裁特征。同时,教师组织相关问题和话题供学生讨论,引导学生了解文章相关知识,并设计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对文章内容进行联想和预测。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体裁特征和思维导图,为后续的阅读打好基础。

阅读中,教师设计文章结构和层次关系等的思维导图供学生理解全文,在培养学生阅读技能和阅读策略的同时提高学生对文章的分析能力和写作能力。在阅读中要进行泛读和精读。教师在泛读过程中设计关系问题引导学生寻找重点,快速浏览文章,制作文章主线内容的思维导图,引导学生自己的理解能力设计不同的思维导图。在精读过程中,教师设计相关表格引导学生学习文章每段的细节内容并完成相关问题,完成思维导图的多级分支,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强化记忆力。

(2)案例分析

以说明文为例,根据主题、主体、结局划分,其思维导图如下图所示。

教材分析。以介绍计算机功能的英语文章为例,课文生词较多,存在一些长难句,学习这篇文章有助于学生加深对计算机具体使用的了解。

学情分析。网络和计算机普及率很高,家家都有,对计算机并不陌生,了解一些基本常识,但是缺乏专业性的了解,通过学习本篇文章,可以理论联系实际,掌握计算机专业词汇,培养阅读技能。

教学目标。掌握计算机相关词汇,把握文章写作思路,培养文章整体阅读和理解能力,学会借助思维导图进行辅助阅读,培养处理信息和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教学过程。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計算机的不同组成部分,说明各个部分的功能,并指导思维导图画出其结构。引导学生略读文章,在思维导图中用英文词汇标出计算机各个组成部分,并从文章中找到合适的模块功能添加到思维导图中,用最主要的一个短句标出即可。在精读过程中,进行分组讨论,细化计算机各组成部分的功能表述,完善文章的整体描述,并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对文章中没有的功能进行添加和相互讨论。教师在此过程中可以参与讨论,并设计相关情景问题供学生回答、讨论分析,最后进行总结。

3 研究性学习方法

3.1 研究性学习涵义与特点

研究性学习是通过研究、讨论问题并解决问题,获得知识和学习能力的一种学习方式。解决问题是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师生共同参与研究性学习过程,使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美国教育学家施瓦布认为:研究性学习通过自主地参与知识的获得过程,掌握研究自然所必需的探究能力,同时,形成认识自然的基础科学概念,进而培养探索世界的积极态度[3]。可以说,研究性学习既是一种教学模式也是一种学习模式。

自主性、过程性、开放性和问题性是研究性学习的主要特点[4]。自主性指的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性,学生自我发现问题、自我解决问题。过程性是指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进行独立学习或小组讨论提出问题,表达认识,讨论问题,互相沟通并最终解决问题的过程。开放性是指学习形式和过程的多元化。问题性是指研究过程要以文章问题为中心,课堂活动要以问题展开,研究的结果是解决问题。

3.2 应用研究

以《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五第四单元《Getting the scoop》为例,设置情景:

(1)Why do you think the newspapers important for us?

(2)Ask students to read some popular English newspapers together.

(3)Students will be told what they will learn in this class:writing and printing process,and learn to become a good reporter.

课堂分析。布置任务,让学生搜索学习资料,了解相关背景知识,设置相关问题,激发对话题的学习兴趣。搜集学生对知识的疑问,鼓励并培养学生预习。由于是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因此解决问题的积极性较高。以学生自我阅读为主,教师引导学生对于较难的问题,可以和组员讨论来解决,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教师以问题为导入,让学生质疑提问,精读课文,自由分组进行阅读研究,训练学生掌握阅读技巧,教师帮助指导,可以采用有趣的的游戏,创造自由开放民主的氛围。

继续提出设置情景问题:

(1)show two pieces of news.One question for students:What are their differences, such as language,style,tone,and design so on?

(2)Write the news about the art festival held in our school last Friday.P1ay a role as a reporter to report it.

鼓励学生撰写新闻,在此过程中可以展示英语报纸新闻供学生模仿研究。并鼓励学生报道最近学校举行的活动,使学生在“做”中学,为英语学习开辟新途径。

最后,教师以学生自评反思、同伴互评等方式来总结研究性学习的过程,关注他人的见解、语言表达、设计等方面的亮点,向他人提改进建议,引导学生总结在学习中的收获,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和合作精神。

参考文献

[1] 韩金龙,秦秀白.体裁分析与体裁教学法[J].外语界,2000(1).

[2] 余音.论体裁教学法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D].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2012:8.

[3] 长松.探究式学习——学生知识的自主建构[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9页.

[4] 徐小娟.研究性学习在高中英语阅读课堂的应用[D].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2013:10.endprint

猜你喜欢

英语阅读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高中英语诗歌创作教学探索与实践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高中英语诗歌创作教学探索与实践
基于阅读韵律的高中英语默读朗读教学实践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初探利用讲故事的方式激发低年级小学生英语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