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中如何实施体验性教学

2017-09-27王艳伟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5年12期
关键词:情感体验自主探究小学数学

王艳伟

摘要:《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以学生现有知识与经验为基础,不断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激发学生更加积极的数学学习热情。

关键词:小学数学 情感体验 自主探究

【分类号】G623.5

在新课改的提倡下,现在教师们往往致力于改变学生的认识、情感和能力,而忽略了学生学习中必要的体验过程。正因如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迫切需要提倡这种“体验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置身于一定的情境中,调用各种感官去体验、感受;只有注重实践,多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具体形象的问题情境,才能填补学生经验的不足,从而促进学生的体验学习获得成功。

一、自主探究——让学生体验求知乐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学和教育的艺术和技巧就在于发挥每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使他感到在脑力劳动中取得成功的喜悦。”学生学习的成功感是学生完成某项任务后产生的一种自我满足、积极而愉悦的情绪状态。让学生体验和享受成功的愉悦是学生的心理需要,有利于增强学习的自信心,也是学习的内隐动力,能促进思维活动。

例如:“认识面积单位”

1、认识平方厘米

(1)看一看:出示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模型,向学生说明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

(2)剪一剪:在纸上剪出大约1平方厘米的图形。

(生:正方形、长方形、圆……)

(3)估一估:a、周围哪些物体表面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让学生用1平方厘米的学具模型去检验。)b、课本中有关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厘米?(以小组为单位,用1平方厘米的学具模型去测量检验。)

2、认识平方分米

(1)提问:如果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去测量课桌的面积,会有什么感觉?

(2)仿照认识平方厘米的方法,引导学生认识平方分米。

3、认识平方米

(1)探究:如果用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去测量教室地面、操场地面的面积,会有什么感觉?(学生异口同声:太小了。测量起来太麻烦了。)谁能创造出一个比1平方分米大一些的面积单位?(学生竞相举手发言:平方米)

(2)动手:请学生在黑板上画出1平方米。(教师拿出1平方米的正方形模型检验。)

(3)估测:a、周围哪些物体表面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米?(让学生用1平方米的学具模型检验。)b、1平方米的区域里能站多少个学生?(通过游戏检验。)c、黑板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米?(让学生用1平方米的学具模型测量检验。)

面积单位教学的关键是设法让学生对各种面积单位形成鲜明而深刻的表象,为了达成这一目的,教师给学生设计了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看、剪、画、估、验、造…….教学方法灵活多变,组织形式极富动感,既帮助学生建立了各種面积单位的形状、大小等空间观念,又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总之,活动使学生兴趣盎然。

二、实践操作——让学生体验动手的乐趣

有效的数学学习应在蕴含思维的数学活动中产生。“动”是儿童的天性,教学过程中,我抓住这一特点引导学生主动操作,使其在操作中,理解新知的来源与发展,体验到参与之乐,思维之趣,成功之愉。

例如学习“圆环的面积计算”,首先,让学生充分交流圆环的面积是指哪部分,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明白圆环面积公式的方法与圆的面积计 算公式的紧密相连,是把不熟悉的平面图形转化为熟悉的平面图形来计算。接着,小组合作,画出两个大小不同的同心圆,想办法把它们剪成圆环。通过操作活动, 学生对两个同心圆组成圆环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讨论,进行计算圆环的面积。这一个环节我是让学生以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的,学生与学生交流,老师与学生交流,老师并不急于给出结论,而是让学生在动手操作,讨论乃至争论中进行思维的碰撞,在交流的过程中辩明正误。通过交流,学生很容 易理解圆环的面积计算过程,并且能够熟练掌握。再比如我在教学“米和千米的认识”时,让学生带来卷尺和米尺,分小组在室外进行教学,让学生亲自量出一千米然后去步量。学生对米和千米有了感性认识。

数学体验学习是学生在数学活动中的行为、认知与情感的整体参与。数学课堂上的行为具体表现为:看一看、摸一摸、摆一摆、拆一拆、拼一拼、折一折、剪一剪、画 一画等各种形式的感官活动。只有做过了,才会真正理解。教师要善于用实践的眼光处理教材,力求把教学内容设计成物质化活动,让学生体验“做数学”的快乐。

三、合作交流——让学生体验“说数学”的乐趣

“说数学”指数学交流。在数学教学中,由于每位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相同,在探究新知过程中各自的建构过程也是各不相同的,这种差异性建构正是一种宝贵的资源,而小组讨论和组际交流正是开发和利用这一资源的有效途径,它不仅可促进学生进行资源共享,发展联想思维,培养合作交往能力,而且还可促进学生不断反思,不断完善自己的认识。

如教学 “素数和合数”一课时,当学生掌握了自然数新的分类方法后,我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下面的数是素数还是合数?17,22,35,37,87,1,75632。要求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在组内交流。有的学生说:我是根据因数的个数来判断,素数只含有1和本身两个约数,而合数还含有其他约数。有的学生说:我先找出这个数的所有约数,然后再看它是素数还是合数。有的学生说:我认为还有一个更简便的方法,就是看这个数除了1和本身两个约数外,还有没有第三个约数,如果有第三个约数,就一定是合。如;75632,它肯定有约数2,所以它一定是合数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充分地表达、争辩,既展示了学生的个性,又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在合作交流中充分地表达、争辩,在体验中不断地反思,一步步地逼近目标,完善自己的认识。

实践证明:在数学课堂中,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体验数学,经历认知的全过程,才能实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获得认知;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发现、创造,发展思维,体验数学的真正价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卢山 数学体验其乐无穷--谈小学数学体验教学《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1年11期

2. 陈银文 小学数学体验教学探究《学周刊B版》2015年1期endprint

猜你喜欢

情感体验自主探究小学数学
浅谈交互设计在工业设计中的运用
构建优质高中数学课堂,实现活力教学
情感教育是思想品德课升华的金钥匙
注重体验,促进成长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探析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自主探究 张扬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