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中小学英语教学中发挥皮格马利翁效应的效用
2017-09-27陈建华
陈建华
[摘要]:罗森塔尔效应证明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对提高学生的成就动机具有重要意义。在实际教学中,英语教师应发挥班级期待,小组期待,学生个人期待的作用,合理归因,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建立学生成长袋,以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升学生的学业成就感。
[关键词]:皮格马利翁效应 期待 学习动机
中国分类号:G633.41
教师期望效应又称皮格马利翁效应,指教师期待能激发学生的潜能,从而使学生取得教师所期望的进步。皮格马利翁是古希腊神话中的塞浦路斯国王,他在雕塑一座少女雕像时倾注了深深的爱意,后来竟使这座少女雕像变成真人与他结为伴侣。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将此神话引入教育和心理研究领域,并在1968年做了一项著名的实验:他们随意抽取一组一年级学生,然后告诉这些学生的老师:这些学生经过特别的测验被鉴定为“新近开的花朵”,具有在不久的将来产生学业冲刺的无穷潜力!而后师生们在各方面对他们另眼相看,老师们积极恰当地引导!他们不知不觉受到感染,自尊心,自信心倍增,各方面分外努力!结果发现,当教师期待这些学生表现出较高水平的智慧进步时,他们果然在一段时间后取得比对照组学生高得多的智商分数!罗森塔尔的实验表明: 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智慧成就的预言,会决定另一个人的智慧成就!罗森塔尔通过实验验证了教师的期望也能激发学生的潜能,从而使学生取得老师期望的进步。在中小学英语实际教学中,老师就是皮格马利翁,学生就是少女,由于学生接触英语时间还不是很长,可塑性还很强,发挥皮格马利翁效应对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提升学业成就感具有重要意义。
一、班级期待
班级期待是指教师把一个班当成整体,从而对学生进行总体期待,以达到高效课堂管理,实现高效英语课堂教学。开学几周建立起的有效课堂管理对一学期的学习至关重要。有经验的英语老师能对自己的课堂做出安排,成功的课堂管理需要许多有效的群体管理策略以对班级进行积极期望。就英语学科而言,英语老师可以朝以下几方面努力:
1.搞好本班英语学科文化建设。英语老师可以采用一周一次或两周一次,开展班级英语作文竞赛;在本班教室划定一块专区,作为英语讲坛,用于英语优美句子集锦展示及优秀学生英语书写展示;每周可利用一至两个晨读到操场的特定区域开展英语广场,英语角等趣味朗读比赛,使学生大声朗读,脱口而出,培养学生说英语的自信心;英语老师每次上课前可以给学生播放一首英语歌曲,每周可以划出30分钟时间用PPT或视频的方式给学生讲解一些英语国家的人文概况,陶冶学生的英文素养。良好的英语学科文化建设可以让学生沐浴在英语知识的海洋中,培养学生对英语学习的高昂激情。
2.英语学科制度建设。实行分组合作学习模式,将学生按成绩、品行实行高中低搭配分组,组内由成绩最好的学生带动学习,培优补差,组内与组之间进行良性竞争,达到全班共同提高的期望。实行“流动红旗奖励制”,哪个小组在一周内表现优异,在每周班会总结时就颁发流动红旗作为奖励。反之,撤消流动红旗,以示惩罚。实行英语科代表和英语小组长轮换制,每半学期更换一次科代表,由能者优者胜任,让全体学生认识到只要自己够优秀,任何人都有机会升为科代表,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3.制订科学合理的英语课堂规则。如:准时进入课堂,搞好课前准备,课前向老师行尊师礼,课中有礼貌并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课中尊重他人发言,下课前给老师说再见等等。课堂规则要反应老师对学生的期望。课堂规则数量不宜过多,具有合理性,可理解性和强制性,适合学生的年龄和经验水平,并且学生也能达到教师提出的这些期望。这些规则应当是可观察到的积极的期望,如:在其他同学回答问题时在安静倾听,而不是说“不要插嘴”。规则有灵活性,规则应随着学生的变化而变化,必要时可以让学生参与规则的制订,并由班委和小组组长监督执行。规则从一开始就要强制实施,教师要把学生打破或遵守这些规则的行为与其后果相关联,这样的规则才更有可能影响他们的行为。
二、小组期待
按学业和品行分组后,每组可以标上小组标签。如成绩品行相对较好的可命名为火箭组,成绩品行中等的可命名为精英组,成绩相对较差的可命名为奋斗组。每个组员可以命一个英文名:如张三的英文名叫Dave,李四的英文名叫Tom.每组应有每组的口号,如;Never give up. God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命名上尽量让每组学生感到老师对他们的学业期望,让他们认识到每组学生及其组员都具有很大潜力。同时让火箭组之间,精英组之间,奋斗组之间良性互相带动学习,让他们组与组之间相互欣赏,领略到学习的快乐。每组组长应统领该组发展,制订本组一期,一周的合理发展目标,让每个组员尽量意识到“yes ,I can do it ”,“I can be the best ”,“我能成为组内精英”,让他们自己对自身有强烈实现自我需要的成功期待。
三、个人期待
每个学生在智力上不可避免的“优中差”的个体差异现象要求英语老师对学生的要求也应有相应的区别对待,总体而言,对优等生应提高标准,中差生应适当降低标准,但不可损坏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期望。如:对优等生,就英语学科来讲,应在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综合全面发展,对中差生可以只在某一方面或某几个方面有所侧重。如:只要差等生能达到流利的郞读课文就是进步,中等生除了熟悉课本之外,还应掌握基本的语法知识运用才算成功,优等生达到熟练运用听说读写才算优秀。这样,对各个层次的学生具有不同的期待要求,那么他们的学习动机就会更加明确,学习效果也会更加明显。
四、合理归因学业成就动机
动机归因是个体对自己的成功或失败所做出的因果解释。学生一般将自己的学习成败归因于四个因素:能力、努力、任务难度和运气。大量的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业成就动机水平影响他们的归因,成就动机水平高的学生倾向于把个人的成功归因于能力和努力,成就动机水平低的学生却没有表现出对其成功的明显的归因偏好。面对失败时,高成就动机者倾向于将其归于努力不够,低成就动机水平者倾向于将其归因于缺乏能力。同时,学生已往学习的成败史也可能导致学生对自己为什么成功或失败做出归因。因此英语教师帮助学生对自身的学业成就动机做出合理归因就显得特别重要。英语教师应当让学生认识到英语学习是可测量的,可观察到的,是循速渐进的,一时的学业成绩好坏并不意味着长远的成功或失败。英语老师应给予学生学业动机归因方面适当指导,尽可能把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努力程度相关联,尽可能让学业成就低的学生避免将任务难度和运气成为自己学业成就好坏的借口,对高成就者应尽可能将能力作为其学业成就的归因。这样学生,无论成绩好坏,都能较好地做出自我归因,确定自己的实际学习需求,建立英语学习的自信心,激发学生整体的学习动机。
五 、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
在记录中差生成长时,要尽可能记录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闪光点,对优等生做成长袋记录时,除记录其优点外,不能忽略其成长中的不足。
1.成长记录要能反映学生学习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信息。将学生认为最满意,最喜爱或最重要的作品放进成长记录袋中,让每个学子都看到自己的进步与努力,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促进良好的学习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如:张三在某次英语演讲比赛中荣获第一名,李四在半期英语测试中获得优秀等級,王五在某次英语小品才艺大赛中获得第一名。
2.成长记录要注重学生的自我评价与自我反思,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通过成长记录袋积累有关学生学习与发展的各种数据与证明,促进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的有机结合,使教学与评价有机结合起来。
3.教师用整体的眼光,对学生成长记录做出客观,合理的评价和解释。让成长记录形成学生学习的档案,这样,当学生在一期结束时,了解到其成长记录时,学生会惊叹地发现:老师对其学业成长过程中的点滴记录,这些记录潜移默化地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一定的期望效应,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六、结语
皮格马利翁效应证明教师的期望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在实际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当充分发挥班级,小组的集体期望作用以及学生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尽可能对每个学生抱有不同的期待,激发其学习的潜能,激发其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和信心,提高学生的学业成就动机水平,提升学生学业成就感,以促进学生的英语综合水平的提高,有效实现教师的教学目标,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庆宗著,外语教育心理学,湖北教育出社,2008,01
[2]吴雪琴.浅谈罗森塔尔效应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2(03)
[3][美]托马斯·费兹科,约翰·麦克卢尔著,教育心理学:课堂决策的整合之路,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11
[4]刘永芳著,归因理论及其应用 修订版,上海教育出版社,2010.06
[5]支敏著,教育评价的基本原理与运用,贵州人民出版社,2006.0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