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期末复习思路的探究
2017-09-27王学梅
王学梅
摘要:期末复习是一个重要的学习阶段,复习的好不但能够使得最终的期末成绩有所提升,还能高效率的巩固所学知识。本文从一个期末复习的案例出发,研究了如何正确的进行期末复习。
关键词:期末复习 案例评析
【中图分类号】G623.2
案例:2014年寒假考试前复习时候,北方某镇的一所中心小学,校园内矗立着两栋四层的教学楼,两楼间以宽阔的操场相连接。操场上覆盖着厚厚的积雪,一条清扫出来的甬路延伸至两楼门口的台阶。也许是因为满眼皑皑白雪,也许是因为户外寒冷,抑或是时间的紧张……,课间极少见学生在户外活动,也自然听不到孩子们欢快愉悦的游戏时的笑声。即使是午休时间,也只能看到孩子们列队去食堂吃饭,然后匆匆地返回各自的班级。就像是被驯服的小鸟,偶出囿笼震动几下几近僵硬的翅膀,然后又钻进华丽的笼里。看到这不禁让我想起,朱自清《冬天》中的一段话:“但因为走路的人太少了,间或有点说话的声音,听起来还只当远风送来的,想不到就在窗外。”
穿过厚厚的楼墙,看到一个个教室内,班级的气氛如上正课一般。依次观之,有的班级在讲课,有的学生排着队手端作业本,等待老师批改,有的是教师头枕左臂伏于桌上,学生自行自习,有的教师疲倦的巡视于学生之间,有的……晚上放学了,教师布置着各统考科目的作业。班主任交待:“要把各科多复习几遍,争取获得好成绩”。
缘何如此,几名教师的谈话给出了答案。校长会上说“现在教学成绩有些下滑,要想方设法提高教学成绩,中午时间很长,要充分利用这段时间。”校长的话,教师哪敢怠慢,否则不是整顿就是扣工资。于是就出现了前面的一幕。
评析:
从本案例中不难看出,校长为了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向教师提出要珍惜一切时间,让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寒假考试前的复习,其出发点是积极的,也是可以理解的。但从教育规律和教育心理学角度来讲,忽视了教育规律,忽视了学生的身心健康,也忽视了“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原则,也是一种非常不明智的举措。其理由如下:
一、忽视教育规律
科学家已证实,对于一般人来说,上午8—10时和下午3—6时是效率最高的时段,中午1时左右和黄昏最差。一上午四节课,而每节课后的10分钟休息时间,不是被小科的统考科教师所占,就是被班主任大量的课堂练习题所挤占,有的学生上厕所都是跑着去的。这样一来,一上午的内容还没来得及消化,身体及精力也没得到良好的调整,学生的学习情趣还没有得到良好的准备,就又开始了中午的复习。而这段时间本来就不是好的学习时间,也就不可避免的出现投入的时间与收效不能成正比的现象。案例中挤占了学生大量的休息时间,使学生疲于奔命,效果不会理想,因为这是在挑战学生的生理极限。
二、忽略了复习的直观性
夸美纽斯指出:“凡是需要知道的事物,都要通过事物本身来进行教学;那就是说,应该尽可能地把事物本身或代替它的图像放在面前,让学生去看看,摸摸,听听,闻闻等等。”乌申斯基进一步指出:“一般说来,儿童是依靠形式、颜色、声音和感觉来进行思维的。”“逻辑不是别的东西,而是自然界里的事物和现象的联系在我们头脑中的反映。”在“案例”中不难看出,所谓的期末复习,就是教师依据复习练习卷子,加上老师出的练习题,让学生一遍一遍的做,教师一次一次的批改,把错的纠正过来。这样做表面上看,似乎没有什么大的挑剔。仍然还是“弯把梨,辘轳车”,这样复习,其一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绝大多数的时间都在被动地追赶着老师一次次下的复习题,使学生的身体调整和自主探究的学习时间,在学校重重的家庭作业中被消耗殆尽;其二这案例中提出让学生对各科知识“多复习几遍”,也看出教师的良苦用心,但这种以“多”取胜的方法未必真的那样奏效。虽有“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而时习之”等等。但一定要讲究方法,要科学,才有可能收到好的效果。因此,在复习时尤其是期末复习中,教师要尽可能的将学过的知识进行整合。在形式上做到直观化、形象化,摒弃“案例”中的拉长时间,题海战术。
三、忽略了闲暇与效应关系
古希腊有句格言,叫做“闲暇出智慧”。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在对人的“从业”和“闲暇”现象进行研究之后,不禁惊叹:“人的差异在于闲暇时间。”“睡眠、运动、音乐、白日梦和沉思冥想、课外学习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等都是闲暇时间提高学习效率的有益活动。睡眠是人最基本的休息活动,小学生每天至少需要10小时的睡眠才能保证健康;运动能够促进血液循环,每天1个小时的运动能够帮助小学生释放疲劳和压力,保持应有的机体健康;和谐悦耳的古典音乐、民族音乐所产生的振动波能使学生的精力更加充沛,清华大学学子每天在8小时学习中抽出1小时听古典音乐的“8-1>8”定律证明了其正确性;白日梦和沉思冥想能够使平时专注于分析和重复性工作的大脑得到休息,同时锻炼预测和想象能力,在课余时间让学生每天至少10次沉浸于白日梦当中,每天至少进行10分钟的沉思冥想是成本最小的潜能开发法,达·芬奇等很多天才都这样做过。“案例“中剥夺了学生的休息时间,使教师和学生都处于极度的紧张与疲劳中,加重了学生的精神负担与心理压力,久而久之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也不利于学生成长。
评析过后,我仍然在想,当我们在用“悬梁刺股”“凿壁透光”激励孩子时,我们有没有想过,“悬梁刺股”真的就会把学习搞好吗?人在极度困乏的情况下,怎能学得进!当面对已经把所有的时间都用来看书学习却仍旧没有考好的孩子,你还用“不认真学习”的话语责备他时,想过没有,你还要孩子怎么做呢?
诚然,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但学习不是田地耕作,它要讲究技巧、方法,而不是蛮干,智者事半功倍,愚者事倍功半。当我们要求孩子努力刻苦学习的同时,更应该告诉他们“努力、刻苦”的做法,教会他们怎样去刻苦,怎样去努力,让他们轻松学习,快乐学习。
参考文献
[1]胡继文.由一节复习課想到的[J].黑龙江教育(小学版),2014(12):842.
[2]陈泓.新理念让复习课闪烁新光彩[J].海峡科学.,201212):54-55.
[3]孙保华,许网青.复习课要上出复习的“味”[J].教学与管理,2013(17):28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