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认知疗法在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规划辅导中的运用

2017-09-27何晴利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5年7期
关键词:认知疗法

何晴利

【摘要】尽管重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涯规划已为共识,成效却远远不够。现有职业规划辅导集中于非心理学取向,心理学取向不足,亟需加强。在诸多心理咨询理论中,认知疗法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规划辅导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可在实践中应加以运用。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 ; 职业规划辅导 ; 认知疗法 ; 负性自动思维

【基金项目】洛阳师范学院教改项目“奥乐夫音乐教学法全面引入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的探索”(2014-xjjg-021)。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7-0062-02

一、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进行职业规划辅导的迫切性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家庭收入不断增加,政府和社会对学前教育日益重视。鉴于幼儿入园难和社会对高素质幼儿师资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国家鼓励大力发展幼儿教育。因此,学前教育专业的就业率较高,成为学生报考的热门专业。但近年来随着大量扩招,学前教育专业的就业竞争加大;而且,不少学前教育学生步入就业岗位成为幼师后,出现职业不适应和职业倦怠现象。究其原因,很多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对为何从事幼师这一职业并无很大的认同感。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面对这一情况,有必要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的职业规划辅导,重点是培养职业规划意识,树立职业发展目标。

职业规划(career planning)是基于个人和社会需要的个人发展目标与发展道路的活动。尽管有关部门已明确意识到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但目前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下,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规划训练存在明显的不足,突出表现在缺少专业人士的指导和适用的理论方法。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而言,如何在未来幼师职业生涯中充分体现自我价值,就应该尽早进行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及时确定职业发展方向,并据此制定具体实施方案。依据Super职业生涯发展阶段理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正好跨越了职业生涯的成长阶段的探索阶段(14~25岁)。职业探索段属于打基础的阶段,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使职业偏好逐渐具体化、特定化并实现职业偏好。其中,重点是加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认知训练,以“能力”为主要考虑因素,发展自我形象,发展对工作世界的正确态度,并了解工作的意义。到了探索阶段,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需要通过学校及社团活动、兼职等机会,对自我能力及角色、职业作了一番探索,因此选择职业时有较大弹性。这个阶段发展的任务是考虑需要、兴趣、能力及机会,作暂时的决定,并在幻想、讨论、课业及工作中加以尝试,以使职业偏好具体化和实现职业偏好。

二、认知疗法应用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规划辅导的有效性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教育招生对象范围比较广,所以其职业生涯更要根据个人不同的特点以及发展方向进行规划。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生涯规划不同于职业生涯教育,在理论基础和使用方法上有其独特之处。与职业生涯教育相比,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规划辅导更要满足个体的差异特征,以便够满足其成长和职业发展的需要。

职业规划辅导作为生涯教育和心理咨询的交叉部分,共享它们的理论与技术,故其理论也包含心理学取向和非心理学取向两类。目前,更多研究者集中于非心理学取向,理论基础主要有Frank Parsons的特质因素论、Roe的亲子影响理论、Bordin等人的心理动力理论、Holland的类型理论、Super的生涯发展五阶段理论、Krumboltz的社会学习理论、Knefelkamp和Slipitza的认知发展理论等;它经常用到的方法技术有个人SWOT分析法、幻想技术、模拟个案研究、情景模拟和职业家庭树等。与此相比,心理学取向的理论方法却重视不够。尽管职业规划辅导有其特殊性,但它还在心理咨询的范围之内,心理咨询的理论和方法技术对它仍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鉴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规划辅导的特殊性,能适用的心理咨询的理论方法有着一定的要求:首先,由于就业、学业和经济负担等压力使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承受着过大的焦虑,产生抑郁等不良情绪体验,形成恶性循环,因而需要一种快速有效的方法;第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可能由于个人兴趣以及社会需求的变化,而做出相应的调整,这就要求能有一种使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能自我掌握的方法;第三,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是有着较高的领悟力和逻辑推理能力,需要较为理性的方法。在诸多咨询理论中,认知疗法最能符合上述三个要求,它着重解决“此时此刻”的问题,有很强操作性、目标性、时效性,其效果引人瞩目且容易掌握。基于认知疗法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规划辅导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在咨询实践中应加以重视和应用。

认知疗法以认知模型为基础的,根据认知过程影响情感和行为的理论假设,通过认知和行为技术来改变患者不良认知的一类心理治疗方法的总称。认知治疗的核心是对原有的认知过程以及这一过程中产生的错误的认知观念加以改变,进而改变不良的情绪和行为,这就涉及到对自动思维的考察。自动思维是思维过程中一些观念因个体不加注意而忽略了,并形成了固定的思维习惯而被保存下来,它不是深思熟虑和理性的结果,而更像是一些自动化的反应,使个体自身对这些认知观念不能加以反省和批判。当确定了自动思维后,就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评定它的正确性。自动思维是在特殊情景下产生的最表浅的认知,其最深层的根源是自孩童起个体在发展过程中通过与生活中重要的人的交互作用及面对一些情境时发展起来的核心信念。它是对自己、他人和世界的绝对看法,被人认为是绝对真实和正确的,决定着人们对事物的评价,成为支配人们行为的准则,但却通常不能被清晰意识到,它存在于潜意识中。在一个特殊情景里,核心信念通过影响信念中间阶段,如规则、态度、假设等的发展,转而影响人的自动思维,进而影响情感[1]。

很多自动思维是不正确的或是只有极少一部分是正确的。典型的负性自动思维包括非此即彼、灾难化、使不合格或打折扣、情绪推理、贴标签、最大化或最小化、精神过滤、度人之心、以偏概全、个性化、“应该”和“必须”陈述和管状视力等。这些负性思维在生涯规划这一特殊情境中也有着表现,使特定的认知方式不相协调而出现种种生涯规划认知上的错误,常见的有:(1)没有真正理解生涯规划的本质内涵,把生涯规划等同于职业目标或学习计划,而没认识到生涯规划不光要有职业目标,还得將目标分解,不光有长期计划,还得有阶段计划、短期计划,而且生涯规划的成功往往更重要的是需要能力,而不仅仅是知识。(2)对生涯规划的意义认识不够,认为计划不如变化快,未来无常,所以没必要做职业规划,要么就认为只要有兴趣就一定能成功,把动机与能力划等号而造成眼高手低。(3)对生涯规划期望过高,认为成功等于完全兑现理想,要不就把职业测验神圣化,用它来锁定工作性质。(4)对生涯规划的认识过于偏执和僵化,认为选择职业后就不能再回头,下来决定就不好再更改,甚至认为每个人终身只有一个适合他的职业,要不就认为只要有钱做什么都无所谓,或者性别角色定位呆板,认为某些行业只能为特定性别角色来做。(5)对生涯规划心存恐惧,寻找各种借口来推脱搪塞,认为不作决定是为了以后更好地作决定,职业规划等到即将毕业时再做也不迟。(6)在制定职业规划时急功近利,急于一步到位,没有依据实际情况,缺乏对自身的全面了解,对未来职业过高或过低预期,而忽视了对自身条件的考虑,导致了择业过程把自己低价售出或定位太高而一无所获[2][3]。endprint

上述任何一种形式的认知歪曲都可能造成思维紊乱,从而进一步产生各种情绪困扰,不能做出客观现实的推理与判断。所以,如何成功地把在职业规划上有问题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从思维怪圈中解放出来,使得他们置身于不得不面对自己的错误信念和自我局限的行为的情景中,并不断让他们质疑他的错误的基本假设,以期最终发展合理信念,引发正面情绪并产生适应性行为习惯,这是认知治疗方法在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规划辅导中应用的目标所在。

三、认知治疗在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规划辅导中的具体应用

认知治疗方法在职业规划辅导中应用的核心在于揭示并改变那些中心的、深层的错误观念,而咨询手段则应从边缘、表层的错误观念入手,逐步靠近中心,挖掘深层并最终予以纠正。所以,在实际职业规划辅导中,要把重点放在帮助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取得建设性的信念和获得自我提高的内部对话,改变他们使用自动思维的方式,接近图式的核心(消极思维和错误的观念),并引入认知重构的思想,减轻或消除那些功能失调的活动,建立适应性的功能。通过分析客观事实和负性自动思维的关系,可以采取多种方法来促进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对有关职业规划的负性自动思维进行诘难,将其中的逻辑错误揭示出来。在职业规划辅导实践中,可通过以下四种方法来引起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认知上的改变:(1)采取“协同检验”的方法使来访者的错误信念和想法得不到证实,让其亲身体验到其认知曲解;(2)从其它角度对问题进行重建,以获得不同的理解;(3)来访者清楚地认识到自身问题的内在本质,并能领悟修通;(4)加强适应性的认知中介,不斷重复而形成积极的信念系统[4]。

在职业规划辅导过程中,要特别重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求助者在自我发现中的作用,注意引导他们去充分调动和发挥自身内部潜在能力,对自己的认知过程进行反省,发现自己的问题并主动加以改变。咨询的最终目的在于帮助来访者自我成长,通过发掘其自身的潜力,可以使其在面临同一或相似问题和情境中能独自应对和处理。

总之,认知治疗方法在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生涯规划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不仅可以帮助来访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现实基础上做好“定向”、“定点”、“定位”和“定心”,解决职业生涯设计中“干什么”、“何处干”、“怎么干”、“以什么样的心态去干”这四个最基本的问题,以发现适合他们的职业之路;而且还能帮助他们做一个全面的自我分析,帮助他们不断探索自己的人生价值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这既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实现职业理想和职业目标的关键一环,也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就业最基础的一项准备工作。

参考文献

[1]贝克. 认知疗法: 基础与应用. 翟书涛译[M]. 北京: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1: 16-22.

[2]沈之菲. 生涯心理辅导[M]. 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0: 98-203.

[3]马奇柯.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十大心理误区[J]. 中国青年研究, 2005, 10: 74-76.

[4]徐俊冕, 季建林. 认知心理治疗[M]. 贵阳: 贵州教育出版社, 1999: 53-62.endprint

猜你喜欢

认知疗法
小学生恐惧心理辅导个案探析
积极认知疗法对高职学生手机依赖的干预效果分析
一例高三学生考试焦虑的咨询案例报告
他为什么害怕吞咽
唤醒心中的“齐达内”
一例大学新生适应不良问题的案例报告
人际关系适应不良案例分析反思
我的眼神有问题吗?
喜欢给自己“挑刺”的女生
一例中学生考前焦虑的案例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