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给学生终生受用的知识
2017-09-27宋桂霞
宋桂霞
【摘要】现实的教育往往缺少了人格、习惯、心态等方面的教育,才导致许多走向社会或者即将走向社会的学霸们人格缺欠。教育的本身应该反省自己应该如何教给学生终身受用的知识,注重学生情商的培养,教书与育人不能偏失。
【关键词】教育 ; 情商 ; 教书育人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7-0058-02
心理学和生命科学揭示出这样一个规律:有很高成就的科学家们他们的智商并不一定高,但他们的情商却比常人高很多。
众所周知,中国现在最大的危机不是经济危机,也不是政治危机,而是广大民众的信仰危机。一个穷人占多数的13亿多人口的大国,人们竟然没有了信仰和精神依托,那是多么可怕的事情。传统文化断脉、当代文化扭曲、外来文化水土不服、政治文化更是令人窒息。这是多么令人可怕而悲哀的事情呀!说到底,核心原因是信仰缺失、精神干枯所致。习近平总书记坦然指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加快构建充分反映中国特色、民族特性、时代特征的价值体系。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努力实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把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但是,这方面的最大障碍是传统的政治思维定式和意识形态领域的毒素尚未肃清。如果不从人性的、公平民主的、法制的层面深度切入,来一场痛彻见底的思想文化革命,就无从谈起民族气节。思想上的散沙形态,注定使一个国家和民族永远无法在全人类面前昂首挺胸!
那么如何才能解决时下的信仰危机呢?最好的办法是加强全民教育。首先是在学校教育中进行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在青少年中进行的立德树人、弘扬传统美德的教育是对青少年进行的思想道德教育,也是弥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解决文化断脉的问题。我认为现在所缺少的是国民的信仰教育,即人民大众的觉悟教育。这种教育蓝图高层领导一定也想过了,但现在还没有精力铺开。现在争取能解决好领导干部执政教育、执政党的党性教育、青少年的道德教育这三大教育问题就抓住了治国的根本。君子贵在务本,本立而道生。在这样的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倡议要在全社会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校教育应积极响应习总书记的倡议,率先在青少年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对学生进行的最有价值的、终生受用的知识教育。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使形成正确的人格、习惯、心态,这是学生终生受用的知识。
为什么人格、习惯、心态是一个人终身受用的知识呢?我说的这些是一个人的非智力因素即情商方面的知识,远不是人们所说的智力因素即智商方面的知识。也就是说一个人的情商远比智商更重要。心理学和生命科学揭示出这样一个规律:凡是有很高成就的科学家们他们的智商并不一定高,但他们的情商却比常人高很多。它的推论是情商高的人成功的机会比智商高的人机率大。因此,人们说态度比知识重要,人格比能力重要,习惯比方法重要。特别是现代化的流水线、智能化的机械加工、固定的软件程序,这些工作的操作简便,农民工般的智商经过培训都可以上岗,但是农民工般的情商是很难在现代化的企业里长期工作的,因为他们的情商有限,不会有创造力,也不会遵守现代化的企业管理制度约束。所以有眼光的企业家还是喜欢花高薪招聘大学生。但是只有很高智商却没有多少情商的大学生,参加工作不久就不被人家认可,究其原因是现在的大学教育包括基础教育忽视了对学生情商的培养。所以大学生所学到的知识也不是终身受用的知识。只有人格、习惯、心态等情商方面的知识才是终身受用的知识。
现实的教育恰恰就是缺少了人格、习惯、心态等方面的教育,才导致许多走向社会或者即将走向社会的学霸们人格缺欠,缺少好习惯,没有健康的心态。这些情商方面的知识我们可以统称为道德的知识,道德缺失了就成为有缺欠的人,那他自然就不会被社会接纳,不要说找工作,就想重新学习都不可能了。因为在人才济济的竞争时代里,遭淘汰是很自然的事情。学霸如果想抱怨,只能先怪自己没有完善好自己。但教育有没有责任,当然有责任,而且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如果教育行业能把终身受用的知识完整地传授给学生,教育培养出的人才德才兼备,社会就不会淘汰学霸了。
其实,终身受用的知识是在幼儿园就开始教给孩子们了。幼儿园很多教学时间是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的。如饭前洗手,不打人骂人,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遵守交通规则,不随便动别人的东西等等。而这些习惯却直到大学毕业了还没有养成。大学里的校规仍然是幼儿园里早就训练的内容,为什么这样简单的习惯都没有呢?比如随地吐痰,乱扔垃圾,遵守交通规则中小学生在做,大学生也在做。再比如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小学就在教育,但是中学毕业的学生叛逆,不听父母教导,顶撞父母;大学生不认父母(农村的父母到校看他们,他们嫌丢人),拼命花父母的血汗钱,实际是在做坑害父母的事情。这些好习惯、好品质在从小就没有得到强化,到了大学毕业时仍没有补上这缺欠的知识,致使这些本该终身受用的知识被忽略了,弱化了。这不是教育本身的责任吗?一个学生从幼儿园到大学经历了十四五年的教育,却连起码的道德水准都没有了,这是家长们期望的吗?很多家长花大量的钱财,把小学的子女送到各种补习班补课;初中的学生跟家长要钱去找补习班补课;高中的老师动员他们的学生补课。现在的家长和学生都像是犯了恐惧症,担心不补课就被别的同学落下。殊不知他们这样千方百计地补习的文化课,补得都是智商,但却没有一个去补终身受用的情商知识,这不是现在教育的乱象吗?该补的不去补,不该补的却胡乱补,这是舍本逐末的做法。这些家长和学生没有解决好学生为什么学、如何学的问题,学习的动力都不知道在那里,这不是盲人骑瞎马走夜路吗?治病先要找到病根,然后对症下药,才能治好病,学习知识也是同理。遗弃做人的道理,甚至是终身受用的知识不学,却学一些细枝末节的知识,这就如同韩愈所说:“小遗而大弃,吾未见其明也”,这是扔了西瓜捡芝麻的愚蠢做法。
教育的本身应该反省自己应该如何教给学生终身受用的知识,在学校教育中进行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注重學生情商的培养,教书与育人不能偏失。家长们也应该明确自己期望的孩子是什么样的人,就塑造什么样的人,要重智更要重德。学生不但要学好文化知识,更要做到德智体全面发展,德才兼备才能在社会立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