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新课改下的中学地理教学

2017-09-27杨敏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5年21期
关键词:探究思维课堂教学

杨敏

摘要:

传统的地理教学以封闭为特征,使学生的独立人格得不到尊重,学生的自主权得不到保证,学生个体间的差异性得不到承认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得不到培养,创新能力更无从提高。不仅扼杀了学生的智慧,而且,也摧残了学生的个性,失去了教育的真谛。现代教育理念告诉我们地理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更新教学理念,与时俱进,构建开放的地理课堂已迫在眉睫。

关键词:课改 地理教学 观念 情境 开放 评价

【中图分类号】G633.55

传统的地理教学,存在着教师过多地讲解、分析和说明问题,学生总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缺少思维的时间和空间,容易养成思维惰性,这不仅扼杀了学生的智慧,而且,也摧残了学生的个性,进而丧失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這种现象的产生,从教学观念上来看,教师仍然把自己作为教学的中心,担心学生的理解程度,于是就包办代替,结果适得其反。显然,这种以教师"讲"为中心的教学,是不利于学生的潜能开发和身心发展的。探究中学地理教学,我在教学中从实效性出发,引导学生尝试合作探究学习,取得了一点儿成效,在此,谈一谈自己的体会。

一、更新教育观念,把课堂还给学生,拓展学习的空间

新课程要求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提倡探究式学习,以学生为主体,积极鼓励学生参与,让学生自主探索和学习。 因此,在课堂教学时,教师要敢于放下权威的架子,要以学生学习合作伙伴的角色出现在学生面前,消除学生对教师的戒备心理,真正体现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心理状态,积极思维与想象。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游戏、讨论、探究、实验、观察、调查、信息搜集等多种教学组织形式,创设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积极主动地学习,使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主动而富有个性的发展过程。在课堂上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展示自己对问题的解释,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证据和共同探究的策略,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自己寻求合理的答案。另一方面,拓展学生学习地理的时间和空间,把获取的地理知识信息的渠道延伸到课外,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的能力

二、创设情境,精炼质疑,激发探究热情

地理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就要转变角色,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帮助者。教师只有做到把微笑带进课堂,关爱、宽容每一个学生;把民主带进课堂,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把探索带进课堂,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把合作带进课堂,促进学生思维和合作创新;把成功带进课堂,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课堂教学中经常听到“谁想说?”、“谁愿意说?”、“谁还想说?”“谁还有其他的想法?”等商量的口气与学生进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可以充分发挥小组学习、全班学习的群体作用,在合作中学习,丰富知识积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协作、用于创新的精神。自主是合作探究的基础、前提,合作是促进自主、探究的形式、途径,探究是自助合作学习的目的。三者互为一体,又互为促进。“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是同学之间互教互学,彼此之间交流信息的过程,也是互爱互助、情感交流、心理沟通的过程。

三、开放课堂、拓展学习空间,将合作、探究真正结合起来

1、开放思维,提高学生假设、猜想的能力。教师给予学生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等更多的学习方式。教师鼓励学生上网搜集资料,充分的自由讨论,独立思考问题,动手实践操作等,创设开放的课堂实践和空间,将教学过程延伸到课前和课后。

2、加强合作,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学习。在课堂教学中坚持放手的原则,给予学生充分的自学时间、合作的时间、探究的时间和练习的时间。比如在学习“人口与人种”分析“世界人口增长曲线”时,鼓励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横向、纵向进行比较分析,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要有利于学生的发散思维,求异思维,直觉思维的发展,有利于促进学生从模仿走向创新。

3、群组交流,逐步提高。在学生合作学习的基础上,每个小组要对探究的结果进行交流,这一个环节既是小组件再一次质疑、释疑的过程,更是各小组吸取经验,提高升华的过程。

4、练习巩固,拓展思维。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巩固知识,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更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为此,在学习完新知识后要引导学生帮助其“创造”,努力使学生把全部创造潜能释放出来,颇有成效地组织学生进行思想的碰撞。

四、汇报评价,集体智慧结晶

汇报评价、集体归纳,每节课可以留5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和小结。反思与小结从2个方面进行,一方面是对知识本身的反思,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掌握理解、内化,促进新知识结构的形成与巩固;另一方面对学法进行发丝与小结,让学生画出知识结构图或者画学习地图。教师引导学生提出不同想法,鼓励发散思维,并作出评价,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这种汇报式的小结,一方面为较多学生提供了表达的机会,开展有竞争的合作;另一方面将小组共同的认识成果转化为全班所有,能激发创新,拓展思维。最后抽象概括、揭示出本质。学生在一次次的自我反思中,不断总结提升,创新学习方法,在获得成功的道路上一步步向前,也获得一次次心理上的愉悦,为新的自主学习奠定了坚实的自信基础。

总之,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是时代呼唤下对传统教育的反思和超越,符合现代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是学生发展的有效手段之一。利于在教学中实现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塑造创新精神的教育目标,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教师积极主动适应时代的发展,不断加强学习,不断创新使教师成为研究者。同时以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健康的情感,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自我,发展自我,为未来社会培养出创新型人才发挥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栗永东、栗绍军,浅谈“自主、合作、探究”模式教学在初中地理课教学中的运用[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07.

[2]、刘志智,新课程改革下的初中政治教学刍议[J].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2010.07.endprint

猜你喜欢

探究思维课堂教学
设问引导探究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思维总动员(二十五)
思维总动员
善问让思维走向深刻
跨越式跳高课堂教学设计
相似图形中的探究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