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现代幼儿园的养正教育
2017-09-27刘小欢
刘小欢
【摘要】随着习近平主席视察孔子研究院并发表讲话以后,全国各地掀起了国学教育的热潮。其实,现代中国的国学热最早源自于2003年前后深圳梧桐山私塾的涌现,也就是说,民间国学教育正是从学龄前的孩子起步的。这也恰恰符合中国传统的“教儿婴孩,教妇初来”的道理。凡事能谨慎于开始,就能免于日后的忧患。经过十几年的推广,国学已经渗透到体制内的幼儿园。但是在实践中,也出现了诸多问题。所以,今天我们有必要探讨现代幼儿园的养正教育这个题目,未必能正本清源,只希望能为后来之君子提供参考。
【关键词】现代幼儿园 ; 养正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3-0047-01
一、为什么在现代幼儿园重提养正教育
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大多数女性走出了家门,拥有了社会职业,不再有时间全职照看孩子。幼儿园则应运而生,孩子们也不得不过早的接受所谓的正规教育。
什么是养正呢?就是要让孩子本有的那颗善良与纯粹的心保持或尽量保持它的本然状态,不要被机巧利欲贪执等习气过早的污染。养正阶段,大约从1岁到12岁。
19世纪末,中国清政府颁布的新学制也规定了对2~6岁儿童进行教育的蒙养院,其保育教导要旨是“保育教导儿童,专在发展其身体,渐启其心知,使之远于浇薄之恶风,习于善良之轨范”。直到今天,蒙养院的教育理念仍然是我们向往的,但是在如今的现代幼儿园里,我们不仅没能实现那样理想的童蒙养正,反而渐行渐远,走入了歧途。
二、现代幼儿教育模式与内容背离了养正的初衷
随着社会经济与文明的不断发达,幼儿教育也经过多次变革,遗憾的是越来越远离了蒙以养正的初衷。家长和老师的短视心态使得现代幼儿园的教育愈加偏激,孩子所受到的影响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听觉上,孩子们听到的儿童歌曲节奏强劲,非常成人化。孩子正处于身体迅速发育阶段,血气本就是躁动向上的,如果这时再给他们听强劲躁动的音乐,会让孩子的心性越来越浮躁不安,没有定性。这对他们将来面对繁重的学业是不利的,很难踏实下来。
二是视觉上,孩子们在幼儿园看到的色彩纷乱眩目。从一进幼儿园大门开始,墙壁上、楼道里,都被张贴装饰着各种卡通动漫儿童画,五颜六色、琳琅满目、“丑”不胜收。这样色彩纷繁杂乱的环境,对幼儿的心性成长是非常不利的。
三是学习内容上,孩子们学习的内容肤浅而无用。比如孩子们学的儿歌:爸爸的爸爸叫爷爷,爸爸的妈妈叫奶奶……一只小花狗,蹲在大门口,两眼黑油油,相吃肉骨头。这样的学习内容缺乏内涵,对学生以后的发展没有任何意义。
四是多数幼儿园教师素养和德行水平偏低。幼儿园往往重视教师的技能技巧,比如唱、跳、弹、讲、演,却普遍忽视了师德和教师综合文化素养的培育提升。
三、如何在现代幼儿园推进养正教育
养正,应成为现代幼儿教育的核心宗旨。在儿童天性未染污前,善言易入、善心易导、善行易养。所以,我们要把握好这个人生最易教最善学的阶段,给他们最好的养正教育。具体到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工作实践,主要做好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明确养正的目标——养育孩子的正心、正德、正见、正行。
首先,我们要肯定所有孩子的心性都是善的,人之初性本善。善心的外在表现就是品行的端正和纯洁。所以从品行入手,老师须以身教、言教启发濡养孩子纯善的心。
其次,要教育孩子对人、对事的正确态度。对人要爱,主要是教以人伦,知道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尊敬师长、关爱他人。对事须敬,则教以遵守纪律,懂得基本的礼仪礼貌。
最后,要教育孩子自我约束。古代的教育,从洒扫应对进退开始。洒扫,就是卫生习惯,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可以为德性修养打下良好基础。应对,如见到老师或客人打招呼,或者及时准确回答别人的问题,培养他们遇事应对的平和态度和语言表达,为以后应对大事,恭敬待人,敏于行事打下基础。
第二,采取养正的方法——从古代乡塾的歌诗、习礼、读经活动反思现代幼儿园教学。
所谓歌诗,就是咏诗唱歌。古代诗即歌,歌即诗。所以,彼时孩子们学诗的形式就是唱诗。对应现代幼儿园,亦可筛选一部分古典诗歌,教孩子们歌咏,当比现代儿歌更有益于孩子的成长。
所谓习礼,就是学习、练习基本的礼仪节目。古代的礼很多,所谓曲礼三千,比如最简单的揖礼、跪拜礼等等。对比现代幼儿园,除了升国旗仪式属于“礼”的范畴,只有教孩子见人礼貌打招呼算是跟“習礼”接近。我们应该在日常教学中适当开展礼敬先贤的礼仪节目,或者把礼的内容融合到游戏活动当中,以提起孩子们的恭敬心[1]。
所谓读书,即今人之诵读经典。现代社会,既然孩子进了幼儿园,可以读一些经典,但必须把握适度诵读,切不可以把孩子当成读经背经的机器。虽然孩子的记忆力很好,但读经不可求多。
第三,拥有养正的师资——正人先正己,培育有国学素养的教师团队。
教师对幼儿的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必须提高教师的素质。可以通过让教师学习经典来培养教师的国学素养。笔者所在的幼儿园已经尝试通过学习经典来提升全园保教职工的国学素养,经过近两年的摸索,学完了《大学》和《论语》,虽然进度很慢,但已经初见成效。不仅团队面貌有很大改善,各项工作更踏实有序,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融洽,内部工作的协调更容易推进。家长对幼儿园的认可度有了很大提高,通过口口相传,吸引了远近更多的家长带着孩子来入园。
第四,感召养正的家长——带动家长共同学习成长,追求家庭与幼儿园养正教育的无缝对接。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一生的老师。家长对孩子最现实的教育,是以身演法。所谓以身演法,就是先行其言,少说多做。比如说,希望孩子尊敬老师,家长首先要尊敬老师;希望孩子认真读书,家长自己也要有读书的习惯等。为了让家长明白这些道理,与幼儿园的养正教育同频同步,笔者所在的幼儿园通过家园合作,把经典学习向家庭延伸,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是安排家庭共读经典的作业,让孩子把经典带回家,要求家长和孩子一起诵读,比如让家长指,孩子读等。既增进了亲子交融,又适当加深了孩子的诵读效果,更主要的是让家长在不知不觉中接触经典,引发兴趣。
二是各班定期召开班会,向家长介绍幼儿园养正教育的进展,并强调养正教育的重要性,激发家长学习经典的积极性。
综上,笔者所说的养正教育,它不仅表现在课堂上,而且蕴藏在每一天的着装、每一次对话中,从活动安排到环境布置,从就餐秩序到洒扫应对,所有的细节,都是教育。把人的心性养正,说出来的话就正,做出来的事就正。从这个角度说,养正教育,就是养心的教育,不离儒家的心性之学。
参考文献
[1]潘晓杰.童蒙养正的教育——幼儿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J].新课程·下旬,2014(12):404-40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