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师范类院校的特殊教育课程和提高质量的研究
2017-09-27侯静
侯静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0057-01
随着我国教育进程的不断深入,关注残疾儿童已经成为了一项很重要的改革内容,就需要对特殊教育的师资提出新的要求,仅仅靠为数不多的高校特教系已经不能够满足对教师的需求,因此在在进行高等师范类院校的培养过程中,就需要注重对特殊课堂的开设。
一、特殊教育课程特点分析
我国近年来一直在关注特殊教育,要关注弱势群体,要加强中西地区以及偏远地区的教育状况,要实现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能够使得每个人都能顾获得平等的教育机会,教育的公平更深层次的含义就是在教育的过程中要实现机会的公平、成功机会的公平。此时我们还必须看到,并不是所有的学生在一个班级里面就有均等的受教育机会,学生之间是存在着较大的差异的,每个学生对于学习的要求不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够用统一的标准来要求学生,而是要因材施教,使得每个学生都能够真正享受到教育公平。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追求学生成绩的提高,更要在课堂上注意挖掘学生的潜力,要关注每个学生的特点,从而使得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自己应有的提高。但是目前的教育过程中,教师往往看不到那些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对这些学生忽略,从而使得学生的成绩越来越差,这都是不利于学生的发展的。因此就需要在高等师范院校中开展特殊的教程,加强教师对特殊教育的理解,从而使得教师能够实现良性发展。
在高等师范院校中开展特殊教育的课程,主要有以下的特点:1.能够有效借助高等师范院校中的各种基础资源、设备和师资等,从而使得在开展特殊教育过程中能够用较小的投入来获得较大的回报,能够很大程度地解决目前教育过程中特殊教育教师缺少的情况,同时也能够使得教师所获得的有关教育方面的知识更加的全面,從而使得教师将来进入到工作岗位以后能够开展一定的特殊教育,从而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够健康成长;2.通过实践证明,非特殊教育专业毕业的教师,如果进行了有关特殊教育方面的教育,在进入到教学过程中能够更好地适应特殊教育。
二、特殊教育课程安排和提高质量的目标
我国目前的教育在逐渐和国际进行接轨,因此就会有更多的特殊儿童来走进课堂,这样就会特殊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通过在高校中安排特殊教育课程,最终要实现以下两个目标。
1.教师的教育理念更加完善。在目前的示范教育体系中,要教师掌握的不仅仅是课本的知识,因此在教学中发现,学生是否能够在课堂上能够有较多的收获,不仅仅在于教师的知识的多少,更重要的是教师在进行教育的时候要关注学生的情感特点,学生的情绪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质量,因此在高等师范类院校中开展特殊教育的课程,就是为了使得教师毕业以后进入到职场上以后能够用自己的知识和情感来感化学生,这样教师在教育的时候才能够关注那些特殊的学生,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从而使得每个学生都能够获得教育公平的机会,这样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才能够有针对性地来进行教学,不至于在面对特殊学生的时候不知所措,这不仅使得教师的教学信心下降,也会使得学生对教师不能够信任,从而不能够正常进行教学。
2.实现我国的教育公平化。我国目前教育发展不均衡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在东部发达地区的学生获得较多的教育机会,而中西部的教育则相对落后,这就使得即使学生花费相同的精力,最后也会获得不一样的结果,通过对加强教师的特殊教学教育的教育,这样使得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才会有针对地来进行教学。比如在班级里面有一些残疾的孩子的时候,教师要像对待正常孩子一样对待这些学生,学生生活困难的时候要对学生提供帮助,从而实现普通儿童和残疾儿童的融合,要经常和这些特殊的学生进行谈心,从而使得这些特殊学生能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注,这样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也不会觉得自己比别人差什么,就能够全面投入到学习过程中。
三、特殊教育课程安排和提高质量的原则
在高等院校中进行特殊教育课程安排的时候,要遵循以下几方面的原则:
1.以人为本。在对高等师范院校中开展特殊教育的课程的时候,首先要遵循的原则就是以人为本,要将学生的一切放在首位,要尊重学生在课堂中的位置,这样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就能够考虑学生的感受,能够照顾特殊儿童的学习特点,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来引导学生能够融入到普通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不会有什么心理上的自卑,而是能够以一种正常的心态来看待自己的缺陷,从而能够保持积极乐观的学习态度,用自己的努力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在高等师范院校中加强教师的特殊课程的安排,教师才能够在遇到特殊学生的时候,能够感同身受这些学生的感受。比如在遇到自闭的学生的时候,教师假如只是一味地来对学生进行说教,这样教师的情绪不会有丝毫的变化。
2.加强沟通。在对高等师范院校开展师范类课程的,要注重教师对心理学方面的研究,要对普通儿童的心里状况进行研究这样,这样教师在进行到工作过程中,就能够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从而与学生进行良好的沟通,从而促进学生的不断成长。在对教师进行心理学培训的时候,要加强考核制度,教师不仅仅就是上了心理课,而且要加强教师的实践演练,使得教师能够经常和一些特殊的儿童进行沟通,从而改变特殊儿童的心里状况,促进儿童的健康发展。
四、特殊教育课程安排和提高质量的实践
高等师范院校中开展特殊教育课程,不仅仅是要学习一些理论知识,将多学应用到实践过程中才是真正的目的,这就要求在上完课程以后,要安排教师进入到特殊学校里面去进行实践,从而能够获得一些在课本上学不到的经验,并且能够和理论知识进行结合,这样教师在真正进入到岗位上以后,能够真正去理解那些随班跟读的残疾学生,从而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比如在实践的过程中,一位普通教师就遇到了一个有眼部残疾的学生,这个学生不论上课还是下课都是坐在自己的座位上,什么话也不说,什么问题也没问,教师遇到这样的状况的时候,就需要跟学生进行沟通,在沟通的时候也不要马上就问“你为什么一直坐在那里?”这样的问题,而是要和学生进行谈心,从学生的爱好进行谈起,当发现这个学生喜欢画画以后,教师就需要对学生说:喜欢画画很好的,以后可以成为画家呢!教师此时就发现学生的眼神黯淡了下去,教师在学生这些细小的变化中就可以看出学生是因为自己的眼睛问题,所以才产生了自卑的情绪。教师此时就需要对学生进行鼓励:这又有什么关心,喜欢的东西就应该去追求,至少还是看得见的,看得见做画家没有什么问题的!经过教师这样的引导,学生就会豁然开朗,原来世界并没有自己想的那么糟,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也发现这个学生慢慢变得活跃起来。高等师范院校中特殊课程的开设,弥补了我国目前教育体系中的不足,从而使得每个学生都能顾获得教育平等的机会。
参考文献
[1]王雁,顾定倩,陈亚秋.对高等师范特殊教育师资培养问题的探讨.教师教育研究,2004,16(4):55-6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