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史料在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中的运用
2017-09-27王嫣红
王嫣红
摘要:史料在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史料对于学生的兴趣激发和教学理解的促进有重要的作用,所以研究史料在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中的运用是一个丰富的研究课题。本文主要是对史料在初中历史和社会教学中的运用方式展开分析论述,实现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的不断提升,实现史料的历史研究价值和教学辅助价值。
关键字:史料;历史与社会;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51
引言
现代历史研究过程中,史料对于历史研究有重要的信息来源和证据证明的作用。在初中历史教学的过程中,史料能够帮助教师丰富教学内容,提升教学的技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实现初中历史教学的教学目的。史料主要是历史时代里真实事件的具体经过,对于史料的学习就是对当时历史社会的还原,所以在历史与社会教学过程中,史料有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对于史料在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中的运用进行分析,结合人教版教材的史料借鉴,通过理论和具体实践对史料的运用进行完整的研究。
一、 真实的历史背景介绍
史料对对历史事件的真实记载,通过主要的史学家、史学研究人员对当时的历史进行真实完整的记录。现在的初中历史学习主要是对历史发展的基本知识框架进行学习,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史料教学能够丰富历史教学的背景,通过真实具体的历史背景的介绍,为学生随后历史发展的演变奠定基础,史料的学习能够增加学生对于历史教学的兴趣和积极性。调查显示,现在的初中生一般都比较喜欢新奇的事物,对于陌生的事件和人物有浓厚的兴趣,所以在历史和社会教学的过程中,史料能够提供真实的历史背景介绍,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高涨。比如说讲解八年级上册《楚汉争霸》时,可以借助于《史记》等历史资料,帮助学生理解楚汉争霸的历史背景,在秦末汉初的历史讲解中,通过司马迁的笔触和教师生动的描述,将残酷的历史竞争情况表述出来。《史记》中记载:
秦二世元年七月,陈涉等起大泽中。其九月,会稽守通谓梁曰:“江西皆反,此亦天亡秦之时也。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吾欲发兵,使公及桓楚将。”是时桓楚亡在泽中。梁曰:“桓楚亡,人莫知其处,独籍知之耳。”梁乃出,诫籍持剑居外待。梁复入,与守坐,曰:“请召籍,使受命召桓楚。”守曰:“诺。”梁召籍入。须臾,梁瞬籍曰:“可行矣!”于是籍遂拔劍斩守头。项梁持守头,佩其印绶。门下大惊,扰乱,籍所击杀数十百人。一府中皆慑伏,莫敢起。梁乃召故所知豪吏,谕以所为起大事,遂举吴中兵。使人收下县,得精兵八千人。梁部署吴中豪杰为校尉、候、司马。有一人不得用,自言于梁。梁曰:“前时某丧使公主某事,不能办,以此不任用公。”众乃皆伏。于是梁为会稽守,籍为裨将,徇下县。
以上的资料就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楚汉争霸发生的历史背景,以时代的语气和笔法将当时的历史真实的展现出来,增加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在陈胜吴广起义背景之下,对于秦朝的残暴统治以及当时百姓的民不聊生有全面的理解,司马迁的历史记载给学生的史料掌握提供了丰富的借鉴,为学生知识增加,以及史料的翻阅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二 、丰富的历史事件演绎
在历史与社会的课程教学过程中,历史故事是丰富学生学习和课堂讲解的重要信息。初中的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阅读赏析的技巧,所以在历史学习的过程中,很多的学生就会对历史教学中的野史或者某个人的传记特别感兴趣。在历史与社会教学的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历史与社会课程教学的要求,在课堂上以丰富的历史事件来凸显历史变化的波澜起伏,风起云涌。比如所在讲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时候,对于利用《三国志》、《三国演义》等历史资料对于其中的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等进行详细的描写,通过精彩的战事分析和人物描写,对于三国历史的积淀有清晰的认识,以丰富的历史事件对当时的历史有准确的把握,同时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可以让学生对史料中的事件经过进行朗读和分角色扮演,增加学生对于历史事件的生动理解。《资治通鉴》里这样写道:
鲁肃闻刘表卒,言于孙权曰:“荆州与国邻接,江山险固,沃野万里,士民殷富,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今刘表新亡,二子不协,军中诸将,各有彼此。刘备天下枭雄,与操有隙,寄寓于表,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如有离违,宜别图之,以济大事。肃请得奉命吊表二子,并慰劳其军中用事者,及说备使抚表众,同心一意,共治曹操,备必喜而从使。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权即遣肃行。
从中可以看出这是蜀汉和东吴联盟时的情况,鲁肃支持和蜀汉联盟,分析了刘备和曹操的基本情况,对孙权进行劝谏,促成赤壁之战的开始和成功。这样的历史事件在讲解的过程中学生更能够体会到三国时人物之间的权术谋略,战争的残酷,以及三国时中原大地的混乱局面。学生的分角色表演让学生理解了三国人物的聪明睿智和言辞技巧,对于三国的历史有更深度的阐释。
三 深刻的历史经验阐释
在历史与社会的课程讲解过程中,历史的讲解主要的目的不仅是传承中国优秀的历史文化,而是在不断地历史经验的总结过程中,让后人“以史为鉴”,在国家管理、社会生活、文化经济中充分实现跨越式的发展。以朝代的兴衰为例进行说明,八年级上册对于中国的历史朝代演变有了基本的了解,在掌握历史变化的过程中,历史给我们的启示是“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天时地利人和”,这些都是前人对于历史事件的总结和启示,对我们的生活起到重要的作用。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历史经验的阐述对于我们理解以及朝代更迭,分析历史演变,阐述历史感受有重要的作用。比如说在讲到隋朝大运河的时候,借鉴历史资料的帮助,可以客观真实的理解历史,
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
——胡曾《汴水》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endprint
——皮日休《汴河怀古》
以上的两首诗多是古人对于大运河的评价,教師可以让学生先进行发言,将自己对大运河的理解和诗人的观点表达出来,教师进行评价和总结。从以上两首诗可见大运河有积极地一面,大运河的开通,促进了运河两岸城市的发展,江都、余杭、涿郡等城市很快繁荣起来;大运河也有消极的一面,过度的消耗人力物力和财力,致使隋朝加速灭亡。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多方面的分析理解,掌握大运河在隋炀帝的帝王功绩是最重要的,虽然历史上的隋炀帝好色昏庸,残暴不仁,但是客观评价大运河却是有功于社稷百姓的。这种方式通过史料的借鉴,为学生评价历史学习历史的思想提出了客观的衡量标准,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加深入的理解历史。
四、 有效地历史感悟启发
教师在历史与社会的教学过程中,主要的目的就是启发学生对于历史的理解和感悟,这是教学的最终目的。学生在历史学习的过程中,通过丰富的历史事件和历史背景的了解,对于历史变化以及社会的发展演变有了完整的了解,所以在教师有针对性的启发引导之下,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够被调动起来,获得有效地历史感悟启示。以项羽为例进行说明,项羽是一个有丰富评断的历史人物,项羽武功高强同时刚愎自用,在乌江自刎之后,有很多的人写诗评价项羽,教师可以利用这些评价对于历史人物进行深入的剖析。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唐)杜牧《题乌江亭》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宋)王安石《题乌江亭》
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宋)李清照《绝句》
这三首诗对于项羽进行了截然不同的评价,教师可以通过肯定和否定的态度对于学生进行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卷土重来”的项羽可能胜利与否,让学生发散思维,以自己的理解和对三首诗的感受畅所欲言,将学生的观点收集起来,以学生的理解思考说明现代人对项羽的评价,拉近历史和我们现实生活的距离,促使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够活学活用,实现历史教学的不断提高。
结语:本文主要对史料在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做了基本的分析和阐释,在结合历史资料和教材内容的基础之上,对于如何在教学中运用史料从四个方面进行描写,希望能够促进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的改进。
参考文献
【1】徐兴, 舒仁辉. 初中历史课的史料教学[J]. 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参考, 2014, (8).
【2】曹丽英. 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运用情况调查研究[J]. 新课程导学, 2014, (30).
【3】邬益斌. 略谈史料在历史与社会课堂中的有效运用[J].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3, 7(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