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艺术教育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2017-09-27陈林
陈林
【摘要】加强大学生艺术教育是高等学校面向二十一世纪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是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客观要求,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面对国际间的激烈竞争,尤其更为激烈的人才竞争,我国教育界普遍认识到:民族文化素质是民族立足之根。文化素质教育是大学生全面素质提高的重要基础,而艺术素质是文化素质的重要内容,在大学生的素质教育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艺术教育 ; 创新能力 ; 大学生素质教育 ; 科学需要艺术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0040-02
进入新的世纪,广大教育工作者都在对过去的20世纪的教育工作进行历史性的回顾,对新世纪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及发展思路进行新的思考。从艺术教育看,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从九十年代开始,在艺术教育工作者的努力下,无论是从它的地位、作用,还是从效果看,都有许多可喜的发展。作为文化素质教育重要组成内容的艺术素质教育,已成为高科技时代人才培养不可忽视的方面,它的特殊性和重要性是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
由于20世纪科学技术尤其是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开始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普遍享受着高科技成果带来的物质文明。然而,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从科技繁荣中看到了巨大的危机,科学技术不能解决人类所面临的全部问题,暴力、恐怖、色情、吸毒、黑客、邪教、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成为了令人类最为忧心忡忡的话题。面对社会道德水平的普遍滑坡,世界各国特别是世界各国的教育界都在深刻反思着上个世纪以来教育的缺陷,探寻着如何找回国民素质中缺失的那一部份。1988年1月,当代三分之一的诺贝尔奖得主聚集在巴黎开会,会上发表宣言,第一句话就是: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首2500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也就是说,继承和发扬优秀文化传统,加强文化素质教育,让人文精神为科技发展导航,已逐渐成为大家的共识。而作为文化素质教育重要内容的艺术素质教育,已成为高科技时代人才培养不容忽视的重要方面:尤其是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艺术素质教育更成为普通高校素质教育中备受关注的重要内容。
1.充分认识艺术教育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不可替代作用 面对国际间的激烈竞争,尤其是更为激烈的人才素质竞争,我国教育界普遍认识到:民族文化素质是民族立足之根。文化素质教育是大学生全面素质提高的重要基础,而艺术素质是文化素质的重要内容,在大学生的素质教育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首先,艺术素质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1999年6月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素质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我们知道,创新素质的核心是创新思维,而创新思维的核心是想象思维和联想思维。任何艺术形式,都与脑的思维密切相关,它们是创造者想象力的产物。欣赏者只有通过想象思维,才可能去感受艺术美的内涵。艺术素质教育通过对学生进行艺术知识的传授、艺术形象的分析,艺术能力的培养、大大的开发了学生的形象思维,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激发了学生的灵感思维(灵感思维在创新思维中具有独特的作用)。而且,艺术作品必须是个性化的、具有独创性的,这对发展学生个性,挖掘学生个性中的潜能,有着积极地作用。21世纪的大学生,除了具有广博的知识外,更为重要的是应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全人格、高层次的文化品位。
丰子恺说:“圆满的人格好比一个鼎,‘真、善、美好比鼎的三足。缺了一足,鼎就站不住。而三者之中,相互的关系又如下:‘真、‘善、为‘美的基础。‘美是‘真、‘善的完成。‘真、‘善好比人体的骨骼,‘美好比人体的皮肉。真善生美,美生艺术。故艺术必须具足真善美,而真善必须受美的调节。……照这意义说,艺术以人格为先,技术为次。倘其人没有芬芳恻隐之怀,而具有人类的弱点(傲慢、浅薄、残忍等),则虽开过一千次个人作品展览会,也只是‘形式的艺术家。反之,其人向不作画,而具足艺术的心,便是‘真艺术家。故曰,无声之诗无一字,无形之画无一笔。在现今的世界,尤其是在西洋,一班人所称道的艺术家多是‘形式的艺术家。而在一般人所认为非艺术家的人群中,其实有不少‘真艺术家存在着,其生活比有名艺术家的生活更‘艺术的”。
在芸芸众生中,从事艺术活动的人是极少数,绝大多数的人是不搞艺术的。然而不搞艺术不等于与艺术无缘,因为大家都要接触艺术,欣赏艺术。对于艺术的欣赏,如果只是看看、听听,甚至是无动于衷地看看和听听,可能收效甚微,不起什么作用,艺术能否感染人,要看能否浸透到对方的心灵之中。只有将艺术所塑造的形象、意境、旨趣与观众读者的感情交融在一起,才能发挥艺术的作用,也才能从艺术作品中受到益处。这关系是双向的,所以叫作“共鸣”。所谓艺术素质教育,同样是双向的,只有深入于受教育者的心灵之中,成为他的整体素质的一部分。才是真正发挥了作用。
2.艺术教育是促进现代化教育全面发展培养目标的实现
现代教育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现代化人才,而艺术对德、智、体三育的促进作用是显而易见的。艺术教育帮助高校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培养审美能力,它是以形象思维为主,以情感交流为纽带,通过寓教于乐的特殊教育手段,“以美传真”、“以美引善”、“以美启智”、“以美健体”、“以美愉心”,从而达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近代著名的教育家蔡元培认为“美育可以培养青年不顾祸福、不计生死、与人同乐、舍己为群之美德”。通过艺术教育可以帮助青年学生树立健康的审美情趣,使他们能够自觉抵制一些低级庸俗的文化的干扰冲击,引导他们追求高层次的精神生活,从而起到提高修养、陶冶情操的作用。而艺术教育在开阔视野,增长知识,提高观察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方面的智力促进作用就更为突出了,我们所熟知的许多著名科学家同时又是极出色的艺术天才。如爱因斯坦是一位杰出的小提琴手,诺贝尔是一位不错的诗人,我国古代科学家張衡既是散文家又是一位诗人。这都说明艺术和智育的相辅相成的密切关系。艺术和体育是相得益彰从美妙的艺术体操、冰上芭蕾、花样游泳等运动中就可以一目了然。由此可见,艺术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方面的作用非常重要。endprint
3艺术教育有利于教育对象个性的发展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审美是一种最具个性色彩的心理过程。具有不同性格的人对同一审美对象,往往会产生不同的审美感受。通过美育,每一位受教育者可以在适合自身独特需求的审美天地里,使自己的个性得到充分而自由的张扬。美育不仅为教育对象的个性发展创造了一个自由天地,而且,他还是优化教育对象个性品质的有效手段,它可以使受教育者的个性既丰富多彩,又扬长避短,从而大大提高他们在当代社会中的生存质量和发展水平。
4.艺术教育有利于培养教育对象的创新能力
审美必须借助于想象去发现和品赏审美对象的深层次意蕴,因此艺术非常重视想象力的培养。而丰富的想象力极大地促进了受教育者的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使其容易产生新的思想、新的创造。科技的发现与发明,常常是以大胆的甚至是被一般人视为离奇的想象为实践的先导和成功的桥梁,一个科学家如果具有深厚的审美素养,能使他的思维经常处于活跃和灵动的状态,从而为其创造性活动提供足够的能量。高等教育是培养创造性人才,必须要注意到美育在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方面的特殊功能。哈佛大学校长民尔·路凳廷在“面向21世纪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校长论坛”上发表演讲时有一段精彩的表述他说:“大学应当成为科学家欣赏艺术,艺术家欣赏科学的场所。”杨振宁先生在北大演讲时也是把物理学问题与艺术现象结合起来阐述的。更有意义的是李政道博士自1992年以来,连续三次倡导有科学家与艺术家一起参加“科学与艺术”研讨会。钱学森在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他“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的授奖大会上曾专门对他的夫人、女高音歌唱家蒋英表示了深切的感激之情。因为蒋英专门唱最深刻的德国古典艺术歌曲,正是她给我介绍了这些音乐艺术,这些艺术所包含的诗情画意和对于人生的深刻理解,使得我丰富了对世界的认识,学会了艺术的广阔思维方法。或者说,正因为我受到这些艺术方面的熏陶,所以我才能够避免死心眼,避免机械唯物论,想问题能够更宽一点,活一点。”由此可见,以培养想象力主要特征的艺术教育对科学创新具有多么重大的价值。
5.普通高校应全面开设艺术必修课
目前我国普通高校艺术教育是个薄弱环节,不少大学生缺乏应有的欣赏能力和正确的审美观念,从而影响了高校学生的全面发展,难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对人才的更高要求,培养出来的大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比较差,因此,我们要进行艺术方面的综合性训练。钱学森说:“从思维科学角度看,科学工作总是从一个猜想开始的,然后才是科学论证。换言之,科学工作是源于形象思维,终于逻辑思维。形象思维是源于艺术,所以科学工作是先艺术, 后才是科学。相反,艺术工作必须对事物有个科学的认识,然后才是艺术创作。在过去,人们总是只看到后一半,所以把科学和艺术分了家,而其实是分不了家的;科学需要艺术,艺术也需要科学。”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我的科学发明成就很多是受音乐启发而来的。”目前,普通高校的“艺术教育”出现了两种情况。一种是艺术专业的教育,另一种是非艺术专业的教育。
艺术专业教育多设在各种专门的艺术院校中,如美术学院、音乐学院、电影学院等,在这些学院中再分系、分专业。有的艺术院系设在综合性大学中。另外还有艺术师范的教育系统,则主要设在师范大学和示范学院中。
本文所研讨的“艺术教育”,主要不是艺术专业而是非艺术专业的艺术教育。也就是说,高等院校所设的各种类型的艺术的专业,有自然科学的、有社会科学的、不论什么专业,都要开设有关的艺术课程,进行艺术教育。这是美育的必须,是全面素质教育所不可缺少的。有一种误解值得注意,现在一提“素质教育”,有人便理解为“艺术教育”。对于非艺术专业来说,艺术教育当然是一种素质教育,然而不能说素质教育都是艺术教育。事实上每个专业、每门课都是全面素质的一部分。人们之所以产生这种联想,是因为在这之前艺术教育被淡漠了,使教育失去了平衡。在这种情况下适当的强调一下艺术教育是有必要的,但不能在艺术教育和素质教育之间划等号。如果两者等同岂不意味着艺术院校学艺术的大学生素质就高了。事实上艺术院校在提高全面素质方面是很差的。由于过分强调了技巧的训练,放松了理论的修养,对文史、外语都不关心。艺术学科的硕士和博士,每年的应考者大多数是因为外语和基础知识不足而落选。这种情况,正说明素质教育的失衡,不是在艺术本身,而是在其他方面。艺术教育也决不仅在于改变学生美丑不分这种表面层次,事实上要比这深得多。它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人才全面发展的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人的全面发展是实现共产主义的必要条件。所以我们决不能把艺术教育孤立起来看,而必须全方位多层次的去考察它在整个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艺术教育除了自身赋予的规定性外,还应把这种教育贯穿渗透到德育和智育中去,德、智、体、美、劳五者相互渗透,缺少哪一项教育都是不完善和有缺陷的。例如我校有一个大学生艺术团、一个军乐队、每次招生广告贴出去以后,同学们都踊跃报名,但活动起来非常困难,视唱、音准、节奏感都有很差,学唱歌曲得一句句地教,进度很慢,这反映了大学生音乐知识水平普遍较低。
以前曾调查过几个班,结果表明在150人中,上音乐课不足三年的35人,上过四年以上的72人,没上过音乐课的43人。许多同学说他们的音乐课仅仅是唱唱歌而已。150中不识谱的占60%,即使识谱的人中,有不少也是半识和识一点,会乐器的就更少了。至于对世界闻名的交响音乐作品的欣赏能力就更低了。
所以,建议普通高校尽快开设一定数量的艺术必修课,满足广大同学对艺术的要求。同学们衷心希望有关部门和领导能为此事多尽点力量,让《热情》奏鸣曲驱散心中的烦恼和忧虑,让《命运》交响乐鼓起生活的勇气,培养起热爱美、追求美、创造美的高尚情操、为培养出更多的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尽心尽力,发扬“匹夫有责”的精神,积极行动起来,共同创造高校艺术教育灿烂的明天。
参考文献
[1]格劳特,帕里斯卡.西方音乐史.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6.
[2]錢仁康.欧洲音乐简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
[3]艺术教育.河北美术出版社,1988.
[4]爱因斯坦文集(第一卷).商务印书馆,197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