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三大关键

2017-09-27郑鹤英张晓波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5年21期
关键词:职业能力

郑鹤英+++张晓波

摘要: 职业教育通过培养和提高受教育者的职业素质,直接有效地为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服务。它是工业化和生产社会化、现代化的重要支柱。职业教育最大的特征就是把求知、教学、做事和技能结合在一起。职业能力是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核心目标。

关键词:职业教育观念;职教理念;职业能力

【中图分类号】G719.2

一、职业教育现代化

(一)教育观念现代化是职业教育现代化的核心。职业教育是各类教育中与经济联系最紧密、最直接的教育,是把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桥梁。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只有提高占多数的广大劳动技术大军的素质,才能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提供高效益的服务,才能为现代化提供雄厚的基础;只有大力提高他们的素质,才能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经济效益。同时,经济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急需职业教育培养和造就大批高层次的实用技术和管理人才,教育自身的发展也需要通过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以促进高等教育结构的调整,完善职业教育体系。

(二)职业教育体制的现代化就是要放弃传统的终结性、封闭式的运行机制,实行终身化、开放化的灵活运行机制。传统的职业教育社会化程度不高,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以教育部门为主制定,容易造成供需双方的脱节。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职业教育必须走开放式的道路,主动与企业和社会“联姻”。从学校模式走向混合模式即学校、企事业单位、个企为多元化开放办学,并以企事业单位和公民个人办学为主的一种新的办学模式。社会有什么样的人才要求,学校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使职业教育培养的学生有良好的教育基础和文化素质,较高的思维、判定和理解能力,成为“可培训的人”,而不仅仅是“培训过的人”。

(三)教育内容、教育手段的现代化是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关键。1、要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改变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改变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大胆吸收和借鉴国内外职业教育先进的教学思想、教学观念、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形成适应现代社会体系、经济体系、科技体系和教育体系的职业教育思想、制度、管理体制、内容、方式和方法等等。2、改变学科本位的教学模式,实行能力本位教学,以社会和产业组织的需求为导向,从劳动力市场分析和职业岗位分析入手,合理设置专业,开发新的课程体系,加强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培养。以市场为导向,面向市场、面向经济设置专业,做到专业设置与当地产业结构调整和主导产业发展相适应。

二、以能力为本位,提高职业教育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有效性,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

早在1918年,在上海创办的中华职业学校就以“双手万能”为校徽,提倡“动手的读书,读书的动手”,实行“手脑并用”的方针,强调职业能力是人们从事某种职业的多种能力的综合,是人们在职业活动中运用智能、知识、技能、在认识、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例如:一位护士只具有护理技能是不够的,还必须具有为人类健康服务的敬业精神,对病人有高度的责任心、同情心和爱心,有良好的医德医风,廉洁奉公等。

(一)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办学理念,在课程设置上认真贯彻宽口径、厚基础的办学特色定位。适应社会用人单位的需要,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在课程体系设置上,根据职业学校的特点,构建相应的课程板块群,包括公共课程板块、素质课程板块、专业基础板块和专业方向板块。因此,能力本位教育的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确定,需要我们在掌握了素质的本质的基础上,根据课程目标的要求来选择确定,以确保全面素质教育和能力本位教育思想得到落实。例如:医学院的医学检验系的高职生(初中毕业生),其基础知识差,高等数学一窍不通,哪能有兴趣、有能力学习这门课程。择其课程内容可以先习实践课程,后学理论。所以能力本位课程内容的确定,课程组织的科学性将是课程目标实现的关键。

(二)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教育方针,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专门人才。首先要树立以就业为导向的培养理念。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技能为先,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的高技能专门人才。其次要根据市场需求变化调整专业设置。第三要加强校企合作,不断改善实践教学条件。让学生去实地学习和参加企业实习,利用企业工作现场和最新的生产技术,在职业岗位上对学生进行实际训练,使知识与能力、技能操作实现理实的有效结合。第五要狠抓师队伍建设。没有一流的教师,就没有一流的教学质量。多多对所有教师进行职业培训,以提高其“双师素质”,达到高校优秀教学团队。

三、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俗话说:要做事,先学会做人。在职业教育中,本着以人为本教育的核心是学会做人,我们大力去教育学生、引导学生主动地,特意地改变潜意识,我们的生活习惯才有可能发生改变。如果说教育的核心不是传授知识,而是培养健康的人格,而良好的习惯正是健康人格的牢固基础。这正是职业教育的最大特征,就是把求知、教学、做事和技能结合在一起,以学生特长、能力,来满足职业兴趣和职业理想,发展学生为全人,培养适应并促进未来社会发展的全人。

(一)加强文化素质教育,要把素质教育贯穿于文化知识教育全过程,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要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组织开展各种知识讲座,拓宽知识面。要鼓励学生多接触、多了解和多学习新知识,优化知识结构,切实提高文化知识素质;(二)掌握本专业的基本技能,让学生既有短期就业的能力,又有转换岗位和适应新岗位的基础;(三)培养基本的职业素质,良好的职业素质能使学生在工作生涯中终生受益。相对于专业知识,职业意识、敬业精神、应变能力等这些人的基本素质更为重要。

总而言之,职业学校不论开什么专业,都应以人为本,重视人的基本素质的提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重视开发思维,启迪智慧,形成健康的心理和完整的人格,在学会专业的同时,还要学会求知、做人、生存和与人共处。现代职业学校本着为从业打下坚实的基础,就得踏踏实实地办好自己的优势专业,加强基本功训练。如此,职教的发展才会有明确的目标和持久的动力,也才能在市场变化中永保青春。

参考文献:

[1] 肖化移 (湖南师范大学教科院) 现代化:职业教育迈向21世纪的必然走向

[2] 中国教育改革与教学研究 2010年第4期

[3] 杨进.发达国家經济发展与职业教育〔J〕.教育研究,1997,(12):65.endprint

猜你喜欢

职业能力
高职英语教学与学生职业能力培养
渗透专业元素,提高职业能力
基于职业能力供需差异的会计本科教学改革研究
化学分析工的技能考核评分标准
高职院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探索与实践
在新形势下创新汽车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的初探
民办高校行政管理人员职业能力提升的思考
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培养研究
高职院校服务类专业职业能力及实践平台构建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