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毕业生就业需求角度探索计算机教学的启示

2017-09-27朱俭蒋智黄钦印谢丹妮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5年2期
关键词:就业竞争力计算机教学

朱俭+蒋智+黄钦印+谢丹妮

【摘要】随着时代发展,计算机实用技能已成为高校本科生适用工作岗位和当代信息化生活的必备技能之一。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要求求职者具备一定的计算机能力,毕业生的就业已和计算机水平直接挂钩。为此,本研究就“计算机教学的情况”在中青院毕业生中做了若干调查,结合相关文献及中青院的实际情况,分析毕业生在就业条件方面的需求及原因和就业现状,从毕业生就业需求的角度总结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启示并提出建议。以建立起高效实用的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方案、促进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发展,提升毕业生的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中青院毕业生 ; 计算机教学 ; 就业竞争力 ; 启示与建议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0038-03

一、前言

进入九十年代以来,“多媒体”和“信息高速公路”已成为工业时代向信息时代转变的两个重要杠杆,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

“计算机将渗透到未来生活的每一个细微方面。”

——比尔·盖茨

将计算机能力和学生未来的生存能力挂钩,这不仅是避免“功能性文盲”的必然要求,更是为了让学生能够真正与时代和社会接轨。

虽然学校有开设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但如何上好基础课,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研究的问题。教师只有在了解学生水平和需求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进行课程设置,才能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使学生学有所用。

二、现状

当今社会已步入信息时代,计算机信息技术迅速渗透到社会政治经济的各个领域。信息的水平将直接影响到企业竞争力和政府工作效率,企业要想继续生存并得到跨越式发展,在信息化方面的投入和建设势在必行。

而这样信息化建设的趋势对大学毕业生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戰,信息化的大背景在毕业生的就业选择中造成了极为重要的影响。

1.毕业生就业领域分布现状以及计算机应用技能重要性分析

由图1分析得知,从业最多的政府与非营利机构之中,对于计算机能力的要求是必须的;而从事IT互联网行业的人群对于计算机能力的要求更高,所以,有超过一半的人都认为自己的工作与计算机的水平有着紧密的关系。通过分析,我们可以对大学的计算机教学提出这样一个基本方向,就是在保证每一个学生掌握最基本、最实用的计算机能力的水平之上,让有能力的学生在互联网的平台上得到更大的发展。

2.毕业生所需技能

在对毕业生的调查中,渴望更深入的了解Office的技巧和相关办公软件的占到了总人数的96.84%;渴望学习媒体相关的知识占到了总人数的46.32%;而对数据库技术和程序设计方面有需求的人数占总人数的比重较小。

另外,有接近一半的学生认为与媒体相关的计算机应用技能对自己的工作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我们不难想象,在许多学生日后的工作中,对于媒体软件的应用,包括音频视频的剪辑制作,和许多流程图的绘制都将对自身的工作有很大的帮助。因此,在计算机教学方面,学校应该将关于媒体软件方面的教学目标提上日程,丰富学生们的学习模式,创新学习方法,拓展学习空间。

3.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局限

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发展一日千里,而相对滞后的教学设备与不常更新的教学内容显然跟不上的。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往往不能解决最新的实际问题,导致学生对计算机类课程的学习兴趣下降。这是计算机教学的危机,想要改变这样的状况就要求计算机教师在教学中要具有前瞻性,注意适时调整教学内容;同时还要不断学习和提高自身能力,随时跟踪掌握计算机技术发展的最新动态,了解信息技术的最新趋势,紧跟时代发展的潮流和步伐。

三、原因分析

为毕业生就业后的计算机需求,从而为我校计算机教学的提高提供资料建议,我们选取了自2012年毕业后的190位原中青学子,涵盖我校13个专业,形成大样本采集数据,并通过SPSS软件分析相关数据,从而进一步探讨分析。

1.就业领域与计算机技能相关程度分布

由上图中分析得知,在调查的总体中,从事政府/非营利机构的毕业生认为在校学习的知识“有很大帮助”的所占比重最大,IT/通信/电子/互联网行业其次。从总体来看,认为学校中学到的计算机知识对所从事行业非常相关的仅占23.8%,而认为有一定程度相关的占到61%。

具体来看,在从业人数最多的政府类工作中,绝大多数人都认为自己学到的计算机方面的应用知识还是有很大帮助的。最表层原因就是在校学到的应用技能和他们的工作所需技能直接挂钩。进一步来看,政府和非营利性机构的工作相对来说更多的是和数据和文字打交道,而社会的发展决定了计算机代替人工。因此,为了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对于计算机的应用水平在工作中显得尤为重要。那些拥有了计算机技能的毕业生自然比没有学习这方面知识的学生更有优势,掌握水平较高对自己的工作也会更加有帮助。

2.毕业生所认为在学校中学到的实用知识

由上图中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得知,毕业生普遍认为Office办公软件和媒体相关的软件学习在今后的工作中用处很大,其中,Office办公软件占56.9%,媒体相关软件占28.1%。而数据库基础和程序设计等内容,仅占14%。鉴于此,可知,毕业生在未来的工作中用的最多的为Office类以及多媒体比如PS类的软件,且要求技能相对娴熟。此数据有助于我们改进教学课程设置。

3.毕业生工作后认为有用的技能

我们通过调查毕业生工作后是否参加计算机的再培训,以及所选择的培训内容来分析毕业生认为对生活工作有用的技能:

由表可知,有83.8%的没有参加过计算机的培训,只有少数参加过一次或多次的培训。对参与培训人的培训内容分析如下(通过开放式问题反馈):endprint

a)Office中的WORD、PPT、EXCEL、Outlook占培训总体的比例很大,占到总数43%,同时对Access的反馈是学了之后基本没有什么实际用处;

b)Photoshop占的比例稍逊于Office,位居第二。同时我们学校虽然开设了Photoshop的课程但是由于是选修课,且课容量小,导致很多人想学而不能学。

c)Dreamweaver也占到第三,但总数并不大,约为8%。鉴于此,应该开设相关选修课即可满足需求。

4.对学校计算机教学的评分及建议

由上图分析得知,大多数人对计算机的评分在80以上,还有一部分人集中于70-80这个阶段,只有少数人评分在70以下。再加上上面的分析结果(只有少数人在大学毕业之后去参加培训),我们可以得知,我们的计算机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而且成果也是十分显著的。分析评分系统有助于了解毕业生对学校的计算机教学的反馈,进而更好的改进和完善我校的计算机教学。

5.工作中遇到问题如何处理

对以上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可知,日常中我们处理计算机问题的一般方法是上网搜索和向同事请教。但是鉴于现代社会大数据的时代特征,信息冗杂和繁复已成为困扰一般网民的问题之一,如何迅速有效的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已成为一门技术,而我校开设的相关的课程较少,因此可借由反馈信息加强此方面的重视。

四、启示与建议

1.根据需求调整教学

针对毕业生工作对计算机技能的需求,大学计算机教学应该合理调整课程安排,增加实用性较强的软件教学,将实用性不强的必修课程改为选修。

比如結合中青院的计算机软件教学,毕业生反映应该多教一些实用的相关软件(比如方正飞腾、InDesign等),以及计算机系统的基本操作和维护等。对于Office软件中的重要实用内容,应提醒学生加强重视。至于编程、数据库等课程,对未来工作的相关性不大,则可作为选修进行。同时对于Photoshop等热门选修课程,应该扩大选课名额,让更多的人能够学习该软件。

2.采用分层教学法

分层次教学法是指教师对不同学习基础、计算机知识掌握程度不同的学生进行分层,再依据分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进行深度不同的教学研究,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例如,可以根据学生计算机水平的不同,将学生分为初级班、中级班和高级班,如初级班旨在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教学起基础性与先导性的作用,重点可放在普及计算机基础知识以及计算机的基本操作上;中级班旨在结合应用软件以及计算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的重点应放在专业软件的综合应用上;高级班旨在提高学生利用所学计算机知识进行信息综合处理的能力,所以重点放在学生信息能力和信息意识的培养上。

3.加强计算机教学实践

计算机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想要学好计算机课程,只有动手去操作,才能让已经掌握的计算机知识在以后的工作与学习中能够发挥切实的作用。

因此,在计算机教学环节中必须大力加强实践环节,引导学生通过实际的操作综合利用计算机工具来为其服务。这里说的实践不仅是简单的课后上机,而是提出目标使学生综合利用系统提供的不同功能完成自己的目标和任务。

4.科学的教学评价方法

只有从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角度进行教学评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在这样的评价模式下,教学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而不是为了检查学生的学习表现,根本目的在于服务学生的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

科学的教学评价强调在评价中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关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多方面表现。只有根据学生需求,在课程中通过对教学方案和课时的合理化及时调整,才能将实用技术课程真正建设成一门能够提高学生计算机应用方法和操作技能、并紧紧贴近学生学习生活需要和未来工作岗位计算机应用能力需求的课程。

参考文献

[1]刘广君. 关于高校计算机应用软件教学的思考[J]. 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 2012, 12(12): 144-146

[2]孙雷, 张堃. 大学计算机实用技术课程教学研究[J]. 计算机教育, 2011, (24): 58-62

[3]陈逸怀. 谈信息技术教育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 职业教育研究, 2008, (09): 22-24

[4]张亚利, 李峰泉. 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探讨[J]. 新西部:理论版, 2007, (10): 35-42

[5]任丽芳. 财经类专业计算机教育改革探索[J].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4, 34(3): 49-50

[6]董晓娜.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计算机教学探索[J]. 职业技术教育, 2011, 32(23): 48-50

作者简介:朱俭,男,讲师,研究方向为自然语言理解、计算机搜索技术。

蒋智,中国青年政治学院计算机教学及应用中心。

黄钦印,中国青年政治学院计算机教学及应用中心。

谢丹妮,中国青年政治学院计算机教学及应用中心。endprint

猜你喜欢

就业竞争力计算机教学
河南省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提升策略研究
地方新建本科院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提升的路径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评价体系构建与分析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评价体系构建与分析
浅谈影响中专计算机教学有效性的因素
学习手语翻译,提升外语学院毕业生就业竞争力
提升外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策略分析
网络环境下中职计算机教学的探析
中学计算机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存在问题和对策
基于QQ群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践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