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审美情感培养探讨

2017-09-27孙景明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5年13期
关键词:情感策略审美情趣初中语文

孙景明

摘要:素质教育强调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及主动性的积极发挥,但让学生能够主动积极地开展有效学习,需要教师精心组织与有效引导教学。打造趣味横生语文课堂需要教师有意识地通过趣味导入、创设有趣探讨情境、激发兴趣的教学手段的调动与调节。激发学习兴趣能提升互动效果,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达成以生为本理念的落实。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审美情趣;情感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

引言

情感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已写入了新课程标准。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这对我们的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现代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要避免传统教学只重文本的知识型教学,而是要运用先进的教学理念来指导教学实践,引导学生用自己的双眼去发现,用自己的耳朵去聆听,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注重作品的文学审美特征,引导学生去发现美、体验美、创造美,深入体会文字的无穷魅力,切身感受到文字所包含的内在意蕴,从而提高学生审美能力、鉴赏能力,培养学生审美情感。

一、审美情感力概述

情感力在意义上有两个方面的基本含义,一种是心理动力,另一种是体验能力。审美情感力与审美知觉力、审美记忆力、审美注意力、审美感知力、审美现象力、审美思维能力共同构成了审美能力。通常来说,审美情感是人类情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由外界事物诱发的人类情感。细化到语文中来,学生对审美客体的认知过程是一个由感性认知向理性认知不断深化的过程,这体现了人类情感的变化,比如愉悦、满足、愤怒等,对审美客体产生的这些情感活动就是审美情感。

二、审美情感力培养的教学策略

1利用情景教学法培养审美情感力

从本质上来看,学生的审美情感教育过程是一种情感交流与体验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情感因为审美客体所蕴含的丰富情感因素而发生变化。要实现学生审美情感能力的培养,需要在平时的审美情感教育中创建科学合理的审美境界,并运用积极的方式将学生引入这个审美境界中,唤醒学生的审美情感。通常来说,创设的情感境界应包括心理场和物理场两个部分。在实际的语文审美情感教学中,必须借助学生自身的生活阅历及其所引发的生活感悟和情感,但是受限于他们缺乏足够的场合活动等条件,学生普遍存在情感不敏感的问题,这就需要老师通过创设更为丰富的情感场景来诱发学生对审美对象的聚焦,使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自主进入审美情境中。比如根据语文教学的内容,老师可通过运用多媒体等现代化信息技术方式和手段为学生创造更加生动逼真的审美情境。此外,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老师还可充分发挥文本的功能,再现文本情境,通过深情并茂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到情境的魅力,使学生在情境中完成思考、体验、想象实践,进而诱发他们的现象力,唤起他们的审美情感能力,从而得到新鲜真实的情感体验和感受。

2、教师将审美思想融入语文教学中

教师是语文教学的组织者,如果教师的审美思想和审美意识不足,那么教师也会忽视审美教育的进行,学生审美意识的提升也就无从谈起。教师关注审美教育的开展,有目的的将审美思想融入语文教学中,有利于学生跟随教师的步伐领略语文教学内容中的美感,从而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审美意识。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灵活的将审美思想融入语文教学中,有效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审美意识。首先,教师应当引导大家发现教学内容中的美感。例如,教师在教授古代诗词时,可以让大家说说自己最喜欢其中的哪一句,为什么喜欢那一句。这可以让大家发现美,并且培养属于自己的审美眼光。其次,教师可以将美感与教学相结合。例如,教师在讲授散文时,可以先为大家朗诵一遍,在朗诵的过程中注意语调和感情的转换,通过怀有丰富感情的阅读使同学领会朗诵的美感。这有利于学生体会语文内容的美,并使学生学着去欣赏美,甚至创造美。教师将审美思想充分融入语文教学中,能够让学生通过长久的熏陶提升自身审美意识。

3、鼓励学生多练习

提升学生的审美意识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既要掌握一定的方法,又要长久时间的练习和磨砺。学生虽然有一定自制力,但也需要教师的支持和监督。教师鼓励学生多练习,督促学生感知美,能够有效帮助学生提高审美意识。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多练习,从而提升学生的审美思想和层次。首先,教师可以开展固定的审美课。教师开展审美课,选择优秀的文学作品让学生朗诵,分析并写下读后感。这能够给予学生充裕的时间来欣赏和思考,并表达自己的认知,从而练习和提高學生的审美意识。其次,教师要及时为学生纠错,引导学生正确练习。例如,学生在朗诵文章时,容易出现读音、语调等方面的错误。这时教师要及时纠正。这能够帮助学生掌握正确方法,也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审美意识。教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鼓励学生多练习,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时间和有效的指导,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审美意识。

4、通过朗读来感受体验

审美情感体验是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重要心理因素之一。而在初中语文阅读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朗读这一方式来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让学生受到作品中心思想的陶冶。学生可以通过朗读提高语言能力,感受作品文字的魅力,将作品中的文字通过想象力转换为鲜明的视觉形象,让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体会来感受作品想要传达的真善美。首先,教师可以进行范读。教师范读作品能够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教师与作者之间形成情感共鸣。并且教师在范读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模仿来获得朗读技巧。其次,可以进行自读。学生听完教师范读后,可以模仿教师进行自读,通过仔细朗读作品中的字里行间,进一步融入作者所构建的思想环境中。最后,进行议读。议读即为通过评议来朗读,让学生自己感受怎样朗读才能够最准确的体会作品中的真实情感。学生作为课堂主义,其审美体验能力是在学习过程中被激发的,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为学生感知体验来创设情境,对作品进行反复的品味。朗读课文不仅仅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集中注意力的有效方式,还能够深入挖掘作品中的美感,揭示美学意蕴。

结语

总之,在教学中,我们要实现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让语文学科教学折射出人文性的光环,让语文学科成为净化学生心灵,弘扬中华文化,沉淀中华文明的重要场所与途径,全面提高学生审美情感,推进语文教学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1]海波.初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4.

[2]顾美燕.初中语文教学中审美情感的培养[J].文学教育(中),2014,02:108.endprint

猜你喜欢

情感策略审美情趣初中语文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英语任务型教学中的情感因素探析
事业单位推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情感策略”探究
浅谈技校语文诗歌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浅谈花鸟画中自然格调的应用
社会/情感策略输入与人本化外语生态课堂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