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同课异构:细节蕴含理念的转变

2017-09-27夏德刚

教育 2017年40期
关键词:杨氏孔雀杨梅

夏德刚

作为市教研员,笔者3次执教《杨氏之子》,一些环节的处理根据实际情况都有一些变化,教完反思,同课异构的一些环节也许对一线教师能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杨氏之子》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选编本课的目的:一是让学生开始接触文言文,对文言文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二是理解古文的意思;三是使学生感受到故事中人物语言的风趣机智。本文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此书是一部主要记载汉末至晋代士族阶层言谈轶事的小说。文章讲述了梁国姓杨的一家中9岁男孩的故事。故事情节简单,语言幽默,颇有趣味。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流利,读懂句子,体会人物语言的风趣和机智。

导入方式因需而变,灵活调动学趣

2015年5月,我在第一次上《杨氏之子》时,是这样导入的:

师:我们先来做一个游戏“过三关”,谁会背古诗?这是第一关。(生纷纷举手,师指名一生背诗《独坐敬亭山》)

师:现在提高难度,第二关要求:不仅背诗,还要说出古诗的意思。(一生背诵古诗《乡村四月》,并且说出其意思)

师:还有谁能背诗并说出是什么意思?(一生背诵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并说出其意思)

师:描述得这么生动,给点掌声!接下来再提高难度。第三关要求:在学农劳动时,在浪费粮食时,在玩耍时,在遇到困难时……总之在某一情境下,会想到的一句诗?

生:在浪费粮食时,想到《悯农》这首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诗是写农民劳动的艰辛,劳动果实来之不易。

2016年5月,我第二次上《杨氏之子》时,由于当时是在一所乡村中心校,所以调整设计了这样的导入:

(学生鱼贯进教室,我发现一个瘦小的女生,面带笑容悄悄跟她耳语几句,引起其他同学的好奇)

师:同学们,你们想知道老师刚才跟这位同学说了什么吗?

生:想!(注意力被集中起来)

师:那么,现在就请这位同学说一说老师刚才跟她说了什么!

生:老师跟我说,让妈妈多给我做点好吃的让我快点长高。谢谢老师!(众笑)

师:这就是我刚才跟这位同学说的悄悄话。今天老师第一次给你们上课,现在想问大家,你们应该怎样跟老师打招呼?

生:老师好!

师:同学们回答得非常好。现在情境变了,假如你们在街上见到我,应该怎样跟老师打招呼?

生1:老师好!

生2:老大爷好!

生3:爷爷好!

师:我有这么老吗?(师做住拐杖动作,众生哄堂大笑)同学们,现在情境又变了,咱们想象一下,十年后,我们同益的街道上也像大连一样车水马龙,你们都已成有为青年,老师那时可真的老了,走路都颤颤巍巍了(摹状),(众笑)那时你们见到老师应该怎样跟老师打招呼?(课堂气氛更加活跃)

生1:老师好!

师:就这么简单?

生2:老师,我来搀扶你过马路。我是你当年教过的严明辉。(众笑)

师:不错。严明辉你还记得我,還来扶我过马路。谢谢!

生3:老师,您还记得十年前给我们上了一节课吗?那次您的课上得太精彩了,我至今还记得。

师:哦!好家伙,我课还没上呢,你就会拍我马屁了!(众生哄堂大笑)

两次导入,据情而变。第一次执教是在市内一所语文积累比较好的学校,采取游戏“过三关”,既为激趣,又验积累;而第二次执教是乡村一所中心校,听说市教研员要给他们上课,学生们心里特别紧张,应此消除学生的紧张,激发他们上课的积极性就成为是成功上好课的关键。

字词出示方式不同,暗含理念转变

本课有两个多音字和两个多义词——为:(wèi)给的意思;(wéi)为首,为期。应:(yīng)应该,应当;(yìng)答应。家禽:①家指家养,禽指禽鸟;②现指驯养谋利的鸟类,如鸡鸭等。诣:①拜见;②在文学艺术上有研究。

第一次上课时,我是在学生读课文的时候一次性板书。第二次上课,我没有简单处理,而是等学生读完课文后,提出了一个小问题:“谁能找一下课文中的多音字?”学生们一边回答,我一边板书。这个环节中,我还纠正了几个学生找错的字。第一次上课板书一次性搞定,教师是方便了,但这种先入为主、教师自认应知应会的识记内容,一下子抛给学生的做法,无法了解学生的真实的认知过程,更不可能发现学生对个别字词实际理解的错误。虽然第二次上课板书用时多了些,但这个环节有学生地疑问、误判、直至正确,有教师点拨、指导、以及和学生的交流。整个环节是师生亲历的,而第一次上课板书一次性搞定则是教师自己的单历,教师用自己的单历代替了学生的亲历。

课件简单精练,顺势引入插图(如图)

本课,我一共制作了4张PPT,每一张都有独特的作用。第一张是断句,目的指导学生正确、流利的朗读;第二张是让生活在北方的孩子,知道杨梅这种水果是生长在树上的,了解杨梅的习性;第三张是成熟的杨梅,与插图上的杨梅样子相近,目的是巧妙地引到学生观看插图,有效地利用文本上的教学资源,进而观察整幅插图,并据图说出人物关系;第四张是拓展内容,运用本课学到的读书方法,熟练地朗读和根据注释,了解王戎根据生活经验聪明判断的故事。

在放到第三张时,我向学生们提出了一个问题:“同学们,你们看看这张图片与书中插图上哪盘水果一样?”学生们马上就指认到了桌上那盘杨梅。我通过图片巧妙地引导学生观察书上插图,然后让学生说一说:“桌上还有什么水果?”学生说有一大盘苹果,有的补充说还有茶壶和茶杯。我进一步要求学生观察并表述书中插图上的人物关系。有学生很快说出:孔君平来到扬家拜访朋友,可惜不在,他9岁的儿子端出茶果代父招待客人。这样就从课件图片巧妙地引导到观察书上插图,有效地利用了插图资源。endprint

难点坡度铺设,化难为易利学

本课难点是理解“杨姓和杨梅”“孔姓和孔雀”,最主要的是孔君平看到杨梅,联想到孩子的姓,就想故意逗孩子,没想到孩子又是个机灵鬼,反问了一句:“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杨梅岂是我家的果?”这个难点不突破,学生是无法读懂句子、体会人物语言的风趣和机智的。为此,我在突破难点之前,设计出有坡度的问题:孔君平在问“此是君家果”前想的是什么?杨氏子在答“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前想的又是什么?并要求讨论。顿时教室热闹开了,讨论后,大家弄明白了原来孔君平看到杨梅,联想到孩子的姓,就故意逗孩子:“这是你家的水果。”意思是:你姓杨,它叫杨梅,你们本是一家。这信手拈来的玩笑话,很幽默,也很有趣,也想考一考这孩子。没想到孩子应声答道:“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这回答巧妙在哪里呢?孔君平在姓上做文章,孩子也在姓上做文章,由孔君平的姓想到了孔雀,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经过降低坡度的联想,很快就突破了难点。

主干问题由“惠”字引出,贯穿始终

本课给出了6个要求会写的字:梁、惠、诣、乃、曰、禽。我在处理时,领读后由“惠”字通“慧”,并板书为:“惠”=“慧”在何处?作为本课的主干问题,让大家思考。在解决了生字新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后。要引导学生体会杨氏之子应对语言的巧妙。在主干问题下,我对比板书“孔雀是夫子家禽”“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这样两个句子,让学生感受。学生们很快就感受到:“孔雀是夫子家禽”生硬而直接,而“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采用了否定的方式,婉转对答,既表现了应有的礼貌,又表达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杨梅岂是我家的果”这个意思,使孔君平无言以对。因为他要承认孔雀是他家的鸟,他说的话才立得住脚。这足以反映出孩子思维的敏捷,语言的机智幽默。杨氏子“慧”就在这里。

起名场面好热闹,实际训练概括

我第一次上课时是2015年5月,人们对当年春晚赵本山小品《火炬手》起名字的一段“齐得陇东墙”记忆犹新,感觉很搞笑。所以我就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

师:同学们还记得春晚的赵本山的小品《火炬手》吧?

生:记得。

师:一位网友请赵本山给孩子起名?

生1:齐得陇东墙。(师描摹打鼓状,大家哄堂大笑)

师:文中的杨氏之子很聪明,却没有名字,请同桌商量一下,给杨氏之子起个什么名字?

生2:杨慧慧。(众笑)

生3:杨聪慧。(赢得师生一致赞同)

生4:杨世慧。

师:哪个“shi”?

生4:世界的“世”,意思是世界上最聪明的孩子。

师:同学们名字起得好,既简练,又抓住了文章主旨。

2016年5月第二次上课时,由于《火炬手》的故事已经过去一年多,学生记忆已经淡忘,因此上課时,我就没有提及:

师:文中的杨氏之子非常聪明,可惜还没有名字,请同桌商量一下,给杨氏之子起个什么名字为好?

生1:杨慧。

生2:杨聪慧。

师:洋葱慧?(师模拟切洋葱状,大家哄堂大笑)

生3:杨明慧。

师:聪明又智慧。

师:同学们名字起得好,既明白好记,又切合了文章主题。

以上是“起名”环节两次上课的比对,其目的是要持续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文本的空白点,训练学生概括和实际应用能力。

拓展加深理解,触类旁通道理

在正确流利地朗读、教师范读和绘声绘色地读的基础上,我又向学生提出一个小问题:“之后的某一天,孔君平见到了他的朋友杨氏,他们又会说什么呢?”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个问题与前面的“孔君平在问‘此是君家果。前想的是什么?杨氏子在答‘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前想的又是什么?”遥相呼应。学生们又根据文意大胆猜想。有的说:“杨兄,你的儿子果然了得,我本想难为一下他,不想被他难为。”有的说:“杨老弟,你儿子将来必成大才,恭贺,恭贺。”看得出,学生们也陶醉在文本对话的快乐中,既延伸了文本,又练习了口语交际,所学语言知识也在描摹情境中得到应用,对语言的兴趣也进一步增强。然后,要求学生把他们见面后续写下来。第一次教时,我只是让学生练习续写,没有要求按照情境的发展练习口语交际;学生虽“言有未尽”但“意为所牵”,只能按老师要求完成续写,无法体会描摹者现场情境的精彩对话,欢快的笑声和纠正时带来的思考,单化了文本。

补充的“王戎识李”,同样是讲一个根据生活经验判别苦李的聪明少年的故事,学生们根据注释很快就弄懂了意思。补充这一资源,目的是让学生懂得——不仅机智巧妙的语言可以帮助我们摆脱可能的尴尬,而且丰厚的生活积累也能教人聪明智慧;其次,也想验证一下初步读懂文言文的能力,只是这一环节一带而过,不必耗时过多。

其实,教研员来自一线教师,能研究、会上课是再自然不过;最主要的是要摆正心态,课上得不一定最好,但只要认真备课,肯定不会上得最差。我们教研员和一线教师都共同经历了课改,一线教师教学上也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因此,我们要定位准、目标明,该出手时就出手。我们不仅是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嫁接者、教师专业发展引领者,还是新理念落实在课堂的实践者。我们教研员只要按学科规律深入研究,就一定能成为新课改的研究者、合作者,在帮助教师发展的同时,自己也能得到提高。endprint

猜你喜欢

杨氏孔雀杨梅
立足核心素养 发挥育人功能——执教《杨氏之子》之点滴思考
清欢杨梅酸
你真的认识孔雀吗
中华猕猴桃新品种‘杨氏金红50号’在河南的引种表现及关键栽培技术
腊月杨梅红
杨梅
一个坏官员导致冤假错案
《针灸大成》中“杨氏医案”的灸法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