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7-09-27刘绍春
刘绍春
[摘 要]对于高校思政教师而言,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非常重要,思政课教学会对大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当前,思政理论课堂教学存在许多问题,对培养大学生的思想品德和政治素质产生了不良影响。这种现象很值得重视和研究。对此,要从几方面来解决当前思政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 高校;思政教师;课堂教学;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7)09-0080-03
相对于其他学科的教师而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下称思政)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质。因为思政教师的使命就是要按照党和政府的要求来教育与培养学生,使他们具有正确的思想观念和良好的道德品行,能够正确看待、理解党和政府治国理政的政策、措施,以及当今社会出现的各种现象和问题。无疑,思政教师的教学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2016年12月,中央召开了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做了重要讲话,将这项工作提到了空前的高度,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指明了方向。然而,当前高校思政教学存在许多问题,在一定程度上给大学生带来不利的思想导向,甚至产生了思想的偏颇和混乱。这一现象在当前形势下很值得重视和认真对待。
一、高校思政课堂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高校思政教师是指在高校中从事思想政治理论和道德修养课程教学的教师,其课程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国近现代史”“思想品德修养和法律基础”等。
思政教师的思想倾向和政治素质,随时都可以在课堂教学中表现出来,对大学生产生示范、播散的效应,进而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政治倾向产生很大影响。目前,大多数思政教师能够在教学中落实党和政府的教育方针、宗旨,传播主流意识形态。具体而言,就是根据国家统一编写的教材,按照统一的教学大纲,按照既定的教学计划进行教学。但是,也有为数不少的思政教师在教学的内容和形式上表现欠佳,讲授和传播一些不合适或不正确的思想观点,在大学生中产生了不良影响。其表现主要在如下几方面:
(一)宣泄不良情绪,缺少全面辩证、客观理性的思维
现在社会问题很多,人们对此多有不满。面对当今的一些社会问题,特别是腐败不公的问题,有的思政教师在课堂上表现得很不理性,将自己明显带有消极、偏颇甚至是偏激的看法带到课堂上来,而且在语言上表现出强烈的个人情绪化色彩,只攻一点,不及其余;只顾情绪宣泄,不顾对所谈问题客观、辩证及全面的考量,更顾虑不到在学生中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和效果。这种强烈情绪化的言论表现,可能一时会赢得学生的喝彩,但这些思想言论往往偏激、片面,偏离了正确的立场,经不起深入的探讨和追问,往往带给学生消极偏颇的思想情绪和思维方式。这是不负责任的做法。
(二)深受网络影响,将一些网络不良信息用于课堂教学
现代互联网的应用给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它使人们之间的信息传递和交流更加便利,个人言论的表达也随着微博的开通有了一个广阔施展的舞台,网络已成为现代人获取信息的最主要的来源。现在许多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更喜欢和善于从网络上获取各种各样的信息,并应用到课堂教学中。而现实中的网络信息往往是真假掺杂、良莠不齐,其真实性和可靠性往往要大打折扣。这对于一些辨别力不强的思政教师产生了蒙蔽作用。如网络上谈及的一些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中,常出现某些“新史料”和“新说法”,但这些东西可能都尚未得到最终的证实,有一些基本上属于传闻、戏说或是带有个人偏见色彩的杜撰,没有多少真实性,还有一些是属于政治上貌似新奇实则偏激或错误的见解。显然,把这些偏颇不实,甚至是错误的东西拿来作为教学内容是不合适的。但为了追求新奇的效果以引發学生的兴趣,一些思政教师却对此津津乐道,将其拿到课堂上讲解和传播。这不仅给学生的思想认识带来混乱,而且还可能以讹传讹,误导年轻一代对事物真正本质的理解、把握,影响他们形成认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三)对教材重视不足,教学内容选择的随意性较大
目前我国高校政治理论和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普遍使用全国统一教材,这些教材是由国内相关的著名专家学者编写、国家级出版社出版的,体现了党和国家的教育宗旨,代表了主流意识形态,具有较高的权威性。这些教材在内容的选取、观点的公允、体系的完整、材料的详略以及深浅程度等方面,都具有比较高的科学性。可以说这些教材在政治性、思想性、教育性、实用性及适用性方面都比较适合大学生使用。但现在一些思政教师在教学时常常将教材弃之不用,甚至基本上不讲授教材上的内容,在内容的选取和讲解上显得比较随意。有的思政教师在教学的顺序和结构上虽然和教材一致,但其所讲的内容则是根据自己的好恶另行一套,与教材的内容没有多大关系。这样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和思想观念,往往使学生感到无所适从。
当前很值得关注的一个问题,是一些教师接受个别学者的研究成果。而这些成果体现的只是研究者个人思想的倾向性,只能代表其个人的观点。虽然这些研究可能不乏新的材料、新的内容和新异见解,但也可能掺杂许多偏颇、不实,甚至是错误和荒谬的内容和思想观点。如对辛亥革命、对共产党领导的武装斗争、对改革开放等一些重大历史事件的评说及对一些历史人物的评价,等等,其中的一些思想、言论与主流意识形态是明显背道而驰的。将这样的思想、言论传授给身心尚未成熟,思想认识还比较单纯的大学生,可能会造成他们思想认识上的混乱,使他们对人生、社会、历史和未来产生更大的困惑和迷茫。思政课虽然不可能成为人生的万灵指南,但显然这也不是思政课所要得到的效果。
二、如何改进思政教师的课堂教学
思政教师是在教育事业上履行党和政府的意志、宗旨的代表,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是思政教师义不容辞的使命。毫无疑问,思政教师的政治立场就是要与党和政府的立场保持一致。因此,思政教师如何树立正确的政治立场,在课堂教学上如何把好“政治关”,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问题。endprint
(一)思政教师首先必须在政治倾向和政治立场上与党和政府保持一致,这是思政教师从事教学工作的前提
这里不能把问题简单化。如果思政教师在课堂上只是照本宣科、机械教条,说的是官话、套话,讲的都是“大道理”,这虽然不会产生政治立场上的偏颇、失误,但往往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和抵触。这样的思政课肯定不是成功的,这样的思政教师也是不负责任的。所以,问题的关键是如何使思政课真正深入大学生的内心,解决大学生实际的思想问题,在其思想观念和道德品行上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这是思政教师教育工作的真正目的、价值和意义所在。要实现这样的效果,思政教师必须对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有自己比较深刻的分析、认知和理解,以自己的思考和理解辩证、客观地看待当前的政治及社会问题,以朴实的、贴近现实的语言来讲解其中的道理,语言要有思想性和说理性,要有理性的力量,不能一味地简单唱颂歌或举一些肤浅表面的事例来附会自己的说法,要有自己的思想和见解。但作为思政教师应该意识到,思想和语言不论飞多高、走多远,在政治倾向和政治立场上都要始终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在大是大非上不能失去正确的方向,这是思政教师基本的政治素质。实际上,如果对我党的建党宗旨,党的性质和几十年来我党为民谋利益,为国谋富强的探索、奋斗历程能够有一个全面、正确、深刻的认识和理解,那么,对于许多历史问题和当今社会出现的一些不良现象和问题,就能够进行比较辩证、客观、理性的解释。这样的讲解才可能是深刻而具有说服力的。
(二)思政教师要注重提高自己的思想品德素质和人生境界
这是对思政教师的特殊要求,对于思政教师具有格外重要的意义。思政教师的使命是培养和教育青年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那么,思政教师只有自身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人生境界,才可能完成好教育青年学生的使命。这就要求,一方面思政教师要有学识,有思想,有认识的高度,要成为一个有思想力的人。思政教师应该能够理性、客观、全面地分析和看待我国历史上及现实中出现的问题,使自己有意识地拒绝偏激的思维和言论。在现实社会中,每一个人都会在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种种难处或不平不快的遭遇,思政教师当然不会例外。那么,对自己的恩怨得失是有一个理性的认识、豁达的态度,还是耿耿于怀甚至到课堂上很不理性地宣泄愤懑的情绪,这既体现于思政教师的思想认识水平,也体现于其胸怀气度、人生境界。毫无疑问,思政教师努力的方向应该是前者。如果将自己在现实中的不满和积怨带到课堂上来,那么,思政教育的效果与我们既定的教育目标只能是背道而驰、适得其反。
另一方面,思政教师要认识到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的建设者,是民族未来的希望,他们的思想道德状态直接关系到我们未来社会生活和事业的优劣成败。思政教师的思想认识水平和胸怀境界应该有一定的高度。因此,思政教师对学生应该充满关心的爱意,这种爱由于是在学生身上寄托了国家、民族未来的希望,而应该成为一种富有责任感的大爱、博爱而不是私爱、小爱,这是思政教师对学生的感情的底色。所以,思政教师要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幸福人生负责,在引导他们理性、全面、深刻认识人生、社会问题的时候,应该始终立足于正面的、积极的、向上的教育,要多给阳光少给灰暗,要鼓劲激励而不是颓废消极。这样做并不是愚弄学生,这是思政教师应有的职业道德——培养大学生乐观进取、积极向上、阳光健康的人生态度和行为方式,将会使他们一生受益无穷。思政教师要有这样的爱心和责任感。
(三)正确分辨和使用网络信息及其他媒介信息
一些思政教师被色彩斑斓、鱼龙混杂的网络世界所迷惑,在五花八门的信息面前失去了鉴別和选择的能力,不明就里地将虚假信息、不良信息拿到课堂上传播,造成学生思想上的混乱,乃至形成错误的认识和价值取向。这是当前很值得注意的问题。思政教师要努力锤炼自己头脑,面对丰富驳杂的网络世界能够清醒理性,对信息、言论要有较好的鉴别力、批判力和选择力;对于虚假信息、不良信息要能够自觉抵制,拒绝传播。能够分辨真假、是非、善恶,这是思政教师必备的一个基本功。思政教师应该练就这样一双慧眼。
对于一些学术著作中的研究成果,包括在网络上广泛流传、颇有影响的研究成果,许多思政教师可能一时还无法辨认其真假、是非,那么,对此最明智的做法就是暂时存而不用,不能为了吸引学生听课,或在学生中造成一时的轰动效应,就将这些与主流意识形态相背离,甚至是相对立的所谓“新见解”、“新成果”随意地拿到课堂上讲解、传播,而不考虑可能给学生带来的消极影响。能否做到这一点,不仅能体现思政教师思想认识水平的高低,而且更能体现思政教师对学生是否具有负责的精神。
(四)关于思政教材的使用方法
思政教师在教学中如何恰当地使用教材,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教材是教师课堂教学的第一手依据,也是学生学习最直接、最基本的材料。教师离开课本的教学就可能盲目凌乱、不成体系,学生学习就可能杂乱无章、不着边际,无法形成系统的知识和相应能力。当然,这并不意味着要把教材当做金科玉律的教条而不可以丰富和超越。好的教学绝不是照本宣科、机械僵化、没有自己的思想,但是目前许多思政教师的课堂教学在内容的选择上显得比较随意,喜好脱离教材的内容,根据自己的好恶选择一些与教材关系不大的内容。显然,这又走得太远了。
毫无疑问,教师在教学中可以、也应该旁征博引,以使教学的内容和形式更加丰富多彩。但是,如果教师的教学内容与教材内容相距很远,甚至彼此没有多大关系,这样的教学显然是不合适的,背离了教学目的和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那么,应该如何对待和使用好教材?这对于教学经验不足的教师是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笔者认为,好的做法是既不脱离教材又不完全依赖教材,把握好教材使用的“度”。思政教师首先要吃透教材的内容和精神,融会贯通、系统掌握,然后在不脱离教材的基础上,旁征博引,将教学内容细化、深化、丰富化。更重要的是,教师在所讲授的内容上要有自己的思想和见解,甚至要有自己的语言和思想感情表达的方式。而这些思想、见解既是自己的、独到的,同时又不可偏离教材的本质精神,做到万变不离其宗。这样,教师在课堂上就可以充分发挥、广泛论证,而不至于失去正确的政治立场和方向,否则,发挥得越充分,论证得越丰富,可能越偏离正确的政治立场而陷入错误的泥潭。其实,教师的课堂教学首先就是要讲解好教材,问题是怎么样的讲法,关键就在于要讲深、讲透、讲活。当然,要做到这一点是很不容易的。如何使思政教学既丰富多彩、引人入胜,又不偏离正确的政治立场,把好政治关,这对于思政教师,特别是阅历不深、学识积累不足,教学经验尚不丰富的年轻教师会有较大的困难。但是,这是一个好的思政教师应该努力的方向。
[ 参 考 文 献 ]
[1] 夏军英.高校青年教师的政治态度与价值取向研究[J].成人教育,2012(7).
[2] 李基礼.生活世界理性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转型[J].广西社会科学,2015(12).
[3] 赵建超.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与应对[J].广西社会科学,2016(9).
[4] 朱宁波.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M].大连: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56.
[5] 褚凤英.人本维度下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理论建构的致思理路与话语体系[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高教版),2016(3).
[6] 裴婷婷.当代大学生道德教育中人文关怀的应用研究[J].大学教育,2016(3).
[责任编辑:钟 岚]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