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幼儿园户外混龄实践的思考
2017-09-27冯雅静
冯雅静
当下,江苏省幼儿园课程改革的焦点是立足幼儿的年龄特点,以课程游戏化推进为抓手实现一场本质意义上的教育变革。而作为教育基础比较薄弱的农村幼儿园,如何才能真正转变教育理念,立足现状,用契合的模式内化课程游戏化“自由、自主、愉悦、创造”的理念,让农村的幼儿教育也越来越好,就显得尤为紧迫了。记得曾有一位专家对幼儿园课程中关于“游戏”这样强调过:“我们要花一天的时间来思考如何带孩子玩,花一个小时来做游戏材料,然后可以用一个月时间和孩子一起玩。”透过这个理念,我们认识到:做任何一项活动,“行动前的思考”是最关键的。在探寻农村幼儿园课程改革的模式中,我们不断调查研究,分析探讨,以开展户外混齡活动为推进模式,从多个维度对农村幼儿园课程改革提出了行动前的想法和思考:户外混龄是否符合当前课程改革的方向?户外混龄是否符合当下儿童发展的需要?户外混龄园所是否具备课程实践的条件?
是否符合课程改革方向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和幼教发展的本真追求。游戏化是当前幼教发展的国际趋势,也是国内外幼教研究的前沿和热点。为贯彻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文件精神,深化幼儿园课程改革,进一步提升保教质量,江苏省教育厅从2014年起开展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建设,提出“以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建设为抓手,高度重视幼儿园的内涵建设和质量提升”。根据省厅的相关文件,我省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目标是:“引领幼儿园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游戏观、课程观,推进幼儿园课程实施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前教育规律,促进幼儿健康快乐成长。”
自江苏省从全面提升幼儿园教育质量的角度出发,设立了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建设项目之后,全省上下都在积极践行。然而,当前还有不少幼儿园尤其是地处偏僻的乡村幼儿园的教育理念,与省厅关于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改革精神出现了明显断层;在课程游戏化实施过程中,许多幼师感觉力不从心,专业水平有待提高。调查发现:广大乡村教师普遍反映课程游戏化带来了新理念,可是不知如何践行。因此,推进适合乡村幼儿园的课程改革,是顺应当前整个教育的发展方向,是更好地落实江苏省教育厅启动的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建设项目。
是否符合儿童发展需要
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如今,城镇化建设让原本左邻右舍的情形越来越少,孩子在家庭生活以宅居活动为主,在幼儿园集体生活更多接触的也是同班玩伴,跟不同年龄段儿童交往和接触的机会越来越少,社会性经验缺乏,交往技能和社会性情感有所缺失;现实幼儿教育,往往忽视幼儿身心特点和发展规律,很少关注幼儿情感和社会性需求的满足,过分重视文本的教授,“看护式”情况严重。而混龄户外,为孩子们提供了不同年龄段儿童交往的机会,能有效促进他们多方面的发展。
2000年,世界学前教育组织柯蒂斯主席访问中国时,曾对中国的独生子女教育提出建议:“如果能够把不同年龄段的幼儿混合在一起开展活动,幼儿们就能够互相帮助,使幼儿在情感上和社会交往上得到充分的发展。”可见,混龄编班非常适用于中国国情,它对我国当前独生子女教育具有以下特殊意义:一是放大差异性资源,实现幼儿学习方式的转变。幼儿年龄、原有知识基础以及所处发展水平的不同,使得他们的合作交流中能够取长补短,在交往的过程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给他们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机会与体验,并且促使幼儿在不自觉地快乐活动中提升了学习能力和交往能力,更增加了他们主动学习和交往的动力。因此,混龄教学给幼儿提供了更多的资源,更充分地利用了他们之间的差异性资源,使“教”与“学”自然实现了变革。二是建立生态朋伴环境,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活动教学是幼儿教学最常见、最高效的教学方式之一。混龄户外活动真实再现了社会生活场景,给幼儿提供了更具层次性的朋伴环境,使小的孩子的心理更加具有依靠和安全感,使大的孩子的责任心得到锻炼和提高,使同龄的孩子之间在竞争中互补发展,使传统的“幼-师”依赖关系向“幼-幼”交融关系转变,使得幼儿教学更加生活化。
是否具备课程实践的条件
在推进课程游戏化进程的道路上,笔者所在的常州市各乡村幼儿园为实现课程游戏化“自由、自主、创造、愉悦”精神,努力推进“六个支架”的实施。事实上,课程游戏化的落实并非就是推进“六个支架”,而是要让教师树立正确的儿童观、课程观和游戏观。因此,能真正实现课程游戏化精神的任何抓手,都是践行课程游戏化的有效途径和支架,也是改变乡村幼教“小学化”现状的有效突破口。对于地处偏僻的乡村幼儿园来说,推进户外混龄实践活动,是否已经具备了可行的条件呢?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其一,相对市区里的众多幼儿园来说,乡村幼儿园的户外活动场地更大、更宽广,如此的环境可以容纳更多户外活动的开展。同时,幼儿们也更喜欢在这样宽敞的场地里自由奔跑、追逐嬉戏,玩着他们喜欢的游戏。这样宽敞的活动场地,在空间面积上可以允许多个班级包括不同年龄班或同龄班同时活动,为户外混龄提供了可行的硬件基础。其二,尽管当前农村的城镇化趋势越来越明显,但与市区儿童相比,农村儿童的生活还相对宽松,自由、自主的时间相对较多,他们无需像城市孩子那样在家长的安排下参加各式各样的兴趣班或特长班。这对于那些生长在村镇的孩子,便增加了和不同伙伴更多交往的机会,因此,也具备并积累了一定的交往经验,开展混龄也是符合他们的真实生活样态。第三,农村幼儿园要开展混龄活动,应满足不同个体和不同年龄段玩伴游戏的需要。这对于幼儿班容量大、师资和保育员配备不足的情况下,难以进行小班化的混龄编班活动,最适宜的方式就是实施户外混龄,即在一日生活中的某一段时间内进行户外混龄活动。事实上,已经有一部分乡村幼儿园开始在尝试这样的改革。如此看来,户外混龄对于一部分农村幼儿园来说,从空间和时间段上均具备了可行的条件;而园所本身也有着强烈的实践愿望;因此,户外混龄本质上是符合乡村儿童的活动方式,也是改变这种乡村户外活动现状的有效途径之一,它能还给儿童最本真的生活状态,帮助教师形成正确的教育观、课程观、游戏观,推进课程游戏化。
尽管户外混龄活动在农村幼儿园实施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可能性,但不可避免地也存在一定的困难和挑战。一方面,是对幼师专业性的挑战。相对于传统的集体教学而言,混龄制教学是一种特殊而全新的教育形式,它的组织和实施,不仅要求教师根据现代教育理念来改变传统课程的设置,更重要的是改变教师的观念和行为,这就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面对复杂的、多元的幼儿发展水平,既有同一年龄的水平差异,又有不同年龄的水平差异,这使教师在混龄环境创设、材料投放、目标设定、指导要点、评价判断等方面又带来了新的课题。这些,对幼师专业性提出了新的考验。另一方面,对户外混龄教育的本土文化借鉴。任何一个教育模式的引进,必然要立足于园所自身的文化土壤,努力寻求本土文化与混龄教育特征的有机融合,创造出适宜的、实用的研究成果,否则就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比如对混龄教育适宜形式的思考:农村幼儿园在尝试进行户外混龄活动时,必须建立在一定的条件下,包括场地、本园一日时间活动安排等;并要依据具体情况,考虑户外混龄的多种适宜方式,是选择全园的整体混龄,还是两个不同年龄段之间的混龄等,无论哪种形式,都必须符合儿童发展的需求和规律。
结束语
幼儿户外混龄活动是幼儿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趋势。它旨在提高幼师的教育经验,并向不同年龄段的幼儿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教育,从而促进每个幼儿全面和谐发展。关注幼儿混龄区域活动,既是对农村幼儿教育的时代性要求,也是幼儿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理性思考,深度剖析,是开展幼儿户外混龄活动的重要前提。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