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英语课程中“去教育化”倾向初探

2017-09-27张弢杨军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5年21期
关键词:英语课程技能大学

张弢++杨军

摘要:大学英语课程存在“去教育化”倾向,即去除甚至背离通识教育宗旨,去除教育综合素质培养的影响,偏离整体教育目标的倾向。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大学英语课程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培养层面的“去教育化”倾向,这会使得外语教学走向失败,危害的不止是外语教育,而是整个高等教育甚至整个中国文化。

关键词:大学英语;去教育化

【中图分类号】H319

一、大学英语课程之性质

大学英语在本文中特指非英语专业本科教育必修公共基础课程。根据2007年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公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大学英语的教学性质为:“大学英语教学是高等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大学英语课程是大学生的一门必修的基础课程。大学英语是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跨文化交际和学习策略为主要内容,并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教学体系。”[1]

大学英语教学,一直在国家教育行政部门颁发的教学大纲或课程要求的指导下进行着,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指导与监控下实施着。大学英语教学质量与效果,不仅受到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多位部长级官员关注,而且受到国务院副总理的关注。实际上,大学英语是中国当代高等教育中一门占有重要地位的全国性或国家级基础课程。[2]

二、大学教育之目标

大学教育的目标首先应该符合教育目标。从大学伊始至今从未断过争论,不同的时代,不同学派,不同体制,不同主义从不同的角度对教育的目标都有过不同的阐述。

古今中外教育目标定义不胜枚举。根据《教育大辞典》的定义,教育目标(educational objective):“(1)亦称“教育目的”。培养受教育者的总目标。(2)各级各类学校、各专业的具体培养要求。 (3)教育事业发展的目标。” [3] 教育目标应该是与课程教学目的有长期和短期的区别。根据Encyclopedia of the Sciences of Learning的定义,学习行为的目的是获得知识、技能以及能力。Learning activity as considered in the framework of the general activity approach is a special kind of human activity whose main objective is the acquisition of knowledge, skills, and competencies produced by society in the process of history by means of special learning actions taken upon learning objects in accordance with their substance and structure.[4]

在20世纪,教育目标分类众多。最早提出教育目标分类学(Taxonomy of Educational Objectives)的美国F. S. Bloom把教育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个领域。(Bloom 1956)美国教育心理学家Robert Mills Gagné按学习结果(即人的习得能力或倾向)对学习进行分类,区分出智慧技能(intellectual skills)、言语信息(verbal information)、认知策略(cognitive strategies)、运动技能(motor skills)和态度(attitude)五大类。[5]

《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International Standard Classification of Education)对教育的界定是:“有意识的活动,涉及某种形式的交流,旨在引发学习。”其对学习的定义是:“在信息、知识、理解、态度、价值、技艺、能力或者行为方面的获取或改善。”[6] 其对高等教育及其目标的解释为:“高等教育是建立在中等教育之上,在专业化的教育学科提供学习活动。它以高度复杂和专业化的学习为目标。”根据以上研究可以得出结论:隶属于高等教育范畴的大学英语教育,其教育应然目标首先应该是高层面的,即在教育层面上高于中等教育目标;其次在教育共同性上应该达到行为、信息、知识、理解、态度、价值观与技能的改善。行为、信息(与知识并列可以内化或转化为知识)、知识、理解、态度、价值观与技艺等都是素质。这种改善不仅仅是英语技能的改善,更应该是各方面的改善或者整体素质的改善,以达到Plato在《理想国》第四篇中谈教育时说的那样:“良好教育内植诸种良好素质,扎根于良好教育的良好素质会持续改善,它们的持续改善影响人和其它动物的品种质量”。[7] 因此,高等教育的应然教育目标应该与通识教育的应然目标相一致,《哈佛通识教育红皮书》中提出的教育目标是“培养整全的人(the whole man)” ,并对通识教育的培养目标归结为:“有效的思考能力,交流思想的能力,做出恰当判断的能力,辨别价值的能力。” [8]从上而论,高等教育的应该目标应该是提升人的科学知识、技能、知识和能力,也就是综合素质的总体性的、全面的提升。那么作为大学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大学英语课程教育目标就应该符合这样的教育目标才能符合教育规律,真正成为教育的有效组成部分,达成教育目标。

三、外语教学“去教育化”倾向——描述与评论

近年来,大学英语教育起着“负教育”、“零教育”的作用,这其中存在教育目标的问题。 2007年教育部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提出大学英语的教育目标,重点主要在放在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听说能力的培养、同时增强文化素养和发展自主学习能力三个方面。这里对大学英语教育目标的界定却显得过于简单模糊。虽然提出来文化素养等方面,但从教学要求的具体描述来看“核心内容是语言技能(听说读写译)和语言知识(推荐词汇量)。虽然课程要求提出大学英语也是一门素质教育课程“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但对有关文化素质的要求缺乏明确描述。显然,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存在很大的问题,不能满足新时代大学英语教学的要求。它既无法完全高于高中英语教育目标中对“语言技能、文化意识和学习策略”的要求,达不到应有的高度,同时也无法让学习者经过一个阶段的學习后在行为、信息、知识、理解、态度、价值观与技能的方面实现真正意义上素质的改善。[9]也就是“去教育化”的倾向。endprint

(一)语言技能的“去教育化”倾向

语言技能是构成语言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技能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技能以及这四种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语言技能的“去教育化”倾向主要体现在行为层和方法层。根据《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大学英语的主要教学重点就是语言技能和语言知识。在2012年10月至2012年12月间对中南大学2011级全日制本科生592人(涉及自动化、信息安全等80多个专业), 以及对外国语学院大学英语第一和第二分部38位从事一线大学英语教学工作的老师开展《大学英语》学习进步性的问卷调查中发现,经过三个学期的大学英语学习以后,有38.34%学生表示英语整体有进步,但进步不大,有15.03%选择没有进步(保持), 这两项加起来表示大部分的学生(53.37%)觉得基本保持或者稍有一點进步感,但即便有进步感的话,进步也是也很微小的。

(二)语言知识的“去教育化”

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语言知识包括的是语音,词汇,语法,功能,话题。知识是语言能力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发展语言技能的重要基础。[10]

在退步感的调查中发现,有30.57%的学生选择稍有退步,有11.66%觉得退步很大,也就是说有接近半数(42.23%)的学生在经过三个学期的大学英语学习后有整体退步感。其中,29.05%表示虽然口语进步,但是语音没有明显进步。而在退步最明显的方面,48.65%的学生觉得词汇退步最明显,其次是语法(44.59%)。

语言知识的“去教育化”既体现在行为层,也体现在语言学层和方法层。四六级应试教学也冲击这语言知识教学的时间和效果,有些教师在教授大学英语课程时不带任何语言知识,或仅夹带一些零散的与零乱的语言知识点,把课堂逐渐演变成四六级讲座或者考试辅导班。再者,老师不能积极调动课堂气氛、上课模式单调、呆板、沉闷、无聊,不能形成良好的语言知识教学效果。调查结果显示只有19.2%的学生表示课堂氛围良好,有利于知识积累。

(三) 情感态度的“去教育化”

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情感态度指兴趣、动机、自信、意志和合作精神等影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相关因素以及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祖国意识和国际视野。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是英语学习成功的关键。[10]

但在行为层所反映出的现实是学生兴趣不高,动机不纯,缺乏自信和合作精神,教师在行为层面对学生的情感态度有极小的甚至完全没有影响。在学生英语学习动机排序调查中,76.52%的学生表示学习英语是为了通过四六级或学分(只有8.78%的学生认为讲课不应该与四六级考试挂钩),其次是为了自己以后就业或者从事的工作,然后是为了考研或者出国,排名最后是为了丰富语言文化知识。在学习兴趣方面,45.11%学生表示自己英语学习兴趣不高或者没有兴趣,37.84%的学生表示自己不重视或者不太重视英语学习。这反映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无法激发并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没有有效地引导学生逐渐将兴趣转化为稳定的学习动机, 也就最终无法帮助学生形成乐于与他人合作,养成和谐、健康向上的品格。

(四)学习策略的“去教育化”

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学习策略指学生为了有效地学习和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和步骤。英语学习的策略包括认知策略、调控策略、交际策略和资源策略等。教师应在教学中,帮助学生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认知策略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具体学习任务而采取的步骤和方法;调控策略是指学生对学习进行计划、实施、反思、评价和调整的策略;交际策略是学生为了争取更多的交际机会、维持交际以及提高交际效果而采取的各种策略;资源策略是学生合理并有效利用多种媒体进行学习和运用英语的策略。[10]

在行为层,虽然大部分老师(53.8%)经常运用英语学习策略,或者(38.5%)的老师会偶尔运用英语学习策略,但是调查结果表示很大一部分学生(43.92%)仍然对此不太了解,43.75% 的学生表示只了解一点点学习策略。而且,数据显示,49.16%的学生认为自己学习英语策略只有很小的提升和进步,相应的有一部分学生(34.80%)认为自己的英语学习策略没有提升。学习策略是灵活多样的,策略的使用因人、因时、因事而异。在英语教学中,教师没有有效地、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学生也没有不断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的能力,这不利于他们把握学习的方向、采用科学的途径、提高学习效率,也无助于他们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五)文化意识的“去教育化”

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语言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在外语教学中,文化是指所学语言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等。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文化有益于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有益于加深对本国文化的理解与认识,有益于培养世界意识。要通过扩大学生接触异国文化的范围,帮助学生拓展视野,加深对本民族文化的理解,使他们提高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进而提高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10]

中国的外语教育,不应该有美国化文化取向,也不应该有英国文化或者加拿大文化等等文化取向。英语教育,应该引导学习者接触、理解与宽容一切英语民族文化,从而培养学习与一切英语民族交流的能力,与一切英语民族合作的能力。有学者对大学英语常用课本读写教程进行文化倾向分析,发现美国文章占主导地位。这些美国文章夹带大量美国文化信息,严重影响中国学生的文化知识构架与文化价值取向,导致对美国文化的盲从、对世界文化多元性的漠视与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淡然。[11]在实际操作中,也有一些教师对本民族的文化精华缺乏了解和传授,一味宣扬西方文化。据调查,中国文化课堂教学输入不够,只有20.4%的学生认为教师对中国文化输入较多,而大部分49%的学生认为对中国文化的讲授较少。endprint

四、 结论

大学英语课程的“去教育化”的问题存在于英语教学的各个层面。如若不引起教育界各方重视、采取合理措施加与及时、有效、合理干预的话,外语教学会走向失败,危害的不止是外语教育,而是整个高等教育甚至整个中国文化。这绝不是耸人听闻,而是摆在眼前残酷的现实,大学英语课程的“去教育话”倾向决不可小视,更不能轻视。大学英语课程改革之路任重而道远。要摆脱目前的困境,走出一条生路,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必须回归教育本质:

比如说重构大学英语课程目标的问题。《大学英语课程要求》对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起着重要的指挥棒的作用,現行的《课程要求》的不合理性决定了其不再适合教育发展,已经不能满足新时代各个方面对大学英语课程的要求,应该进行适当的调整和修改。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目标应该是高层面的,要高于中学英语教学目标,大学阶段不应再做盲目的重复浪费的基础教育工作。目前的大学英语《课程要求》提出了培养大学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优于1986和1999年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对综合运用能力的提升应该给予很清晰的界定,并使教学远离应试、工具化、实用化的误区。《课程要求》提出大学英语也是一门素质教育课程,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因此应对有关文化素质的要求进行明确描述。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应该脱离以语言本体为核心,不仅应该重视语言运用凸显了外语教育的外部目标,还应该重视外语教育的内部目标。《课程要求》乃至教学应然目标应该全面的对学习者的行为、信息、知识、理解、态度、价值观与技能提出具体要求, 弱化所谓的“标准化”即机械地以数理化思维来进行所谓“科学”的“标准化考试”来全面衡量学生的英语学习的怪现象。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Z].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2. 冯燕.大学英语课程管理模式的反课程开发属性研究[J]. 现代大学教育,2005(5).

3. 顾明远主编.教育大辞典(增订合编本)[K].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4. Seel. N. M. Encyclopedia of the Sciences of Learning[K]. New York: Springer US, 2012.

5. Bloom, B.S. (Ed.) Taxonomy of educational objectives: The classification of educational goals, Handbook I: Cognitive domain . New York: David McKay Company, Inc, 1956.

http://en.wikipedia.org/wiki/Robert_M._Gagn%C3%A9

6. UNESCO. ISCED 2011: International Standard Classification of Education [ES/OL]. UNESCO>> Education>> Higher Education>> Publications (sine die) [2014-1-20]

http://www.unesco.org/new/en/education/themes/strengthening-education-systems/higher-education/publications/.

7. Plato. The Republic[M/OL]. New Jersey: Pearson Prentice Hall, 1871. [2014-8-21] http://oll.libertyfund.org/titles/plato-dialogues-vol-3-republic-timaeus-critias#lf0131-03_head_001

8. 哈佛委员会著.哈佛通识教育红皮书[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9. 张弢,杨军.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偏离教育目标的现象及纠正策略[J]. 现代大学教育,2014(6).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Z].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11. 刘可红.外语教育的文化取向研究——评《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美国化文化取向[J]. 现代大学教育,2005(4).endprint

猜你喜欢

英语课程技能大学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及实践路径
基于OBE理念的综合英语课程形成性评价机制研究
女生总有一些神奇的技能
至善
拼技能,享丰收
Problems and Measures for English Teaching Assessment in Primary and Junior Middle School
画唇技能轻松
小鲜肉不可不知的生存技能
中国最美的十所大学
门槛最高的大学(前1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