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视觉传达设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究

2017-09-27何舟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5年12期
关键词:视觉传达人才培养创新

摘要:创意产业背景下艺术设计人才的市场需求已经不再是传统的技艺型人才,而是有一定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创新型艺术设计人才。通过把握本学科最新发展的动态,分析增强学生个性化的创新意识的教学模式,提出重视强化创新性教师的培养的思考。

关键词:视觉传达;创新;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

基金项目:南华大学2013年教改课题“个性化教学模式下视传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究”(编号:2013XJG29)

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定位要突出创新理念,在教学过程中要把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作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任务。其最终的培养目的是为了适应国家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新要求,根据社会与市场的需求,培养具有生态文明意识、创新精神和实际创造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创意产业背景下艺术设计人才的市场需求已经不再是传统的技艺型人才,而是有一定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创新型艺术设计人才。对创新人才的要求又集中体现为对知识的获取、运用和创新,其中创新能力是综合能力的核心部分。

由此可见艺术设计类视觉传达专业学生也应以满足社会需求的个性化创新性的精英教育理念来深化教学改革,为我国经济发展和创意产业的发展培养出更多杰出的设计精英人才。然而,当前一些视觉传达设计课程形式的单一性,和上课方式的局限性,以及空想式的纸上谈兵的教学模式令人堪忧。不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和对精英个性化的提高, 对视觉传达设计人才不能突出因材施教和分类指导,更不能挖掘他们创新创造的潜能, 有悖于个性化创新性的精英教育的人才培养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视觉传达设计作为一种渗透美学韵律的技术,自然也与创新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在创意产业背景下的视觉传达设计创新型人才培养必将成为艺术设计教育的核心命题。笔者通过了解当前的教学模式以及教学培养方法的不足之处,总结出以下几点教育培养模式及方法:

首先,要把握本学科最新发展的动态,增加实践课程,加强视传专业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视觉传达设计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真正得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课程的设置上进行合理的安排,课程与课程之间进行有机的联系,适当的设置相邻学科和交叉学科的学习,为学生提供接触各学科发展前沿的机会,加快知识的更新,重视相关学科知识的迁移。精心挑选具有针对性的、个性化的课程教材。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重视实践环节的落实和个性化创新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文化建设活动,广泛地建立校企合作关系,不仅有益于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发展,更能够为社会的经济、文化建设做出一份应有的贡献。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是以技能实践为主的专业学科,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以工作室建设与教学相结合,采用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并行设置的方式,使实践教学与课堂教学成为教学的两条主线,力求互相交融、相互印证,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理论知识成功运用到设计实践当中去;在校外需要与企业建立实践基地,开设以专业考察、见习、实习一条龙的市场实践课程,实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交替渗透,使学生贴近专业、贴近市场、贴近社会,增强实战能力,实现与企业的无缝对接。

其次,增强学生个性化的创新意识,建立充分的学习自信,确立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观。个性是指人的特有性格特征,他是区别于他人的重要标志。面对目前浩瀚的设计界,如何让自己的作品脱颖而出,首先就要具备个性化的创新意识。创新活动的内在动力就是创新意识,创新意识是个体在进行创新活动的过程中所具有的强烈的愿望、自觉的意识和积极的情绪。缺乏创新的教学方式,会使大学生习形成依赖的心理,习惯于跟随性学习,这样往往会形成单一的和直线式的思维方式,缺乏灵活性和全面性。“行而不思,创新无望;行而三思,脱颖出新。”只有不断思考,反复推敲,并形成具有自己独特个性的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才能不断推陈出新,实现超越。这也正是大多数学生们所缺乏的,他们受到思维定势的影响,且存在过于严谨、崇尚权威的倾向。通过个性化的创新教学模式的引导,能够培养学生有意识且自觉的支配自己进行实践活动,表现出高度的创新自觉性。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启发和引导,逐渐的培养出学生的个性和自信,鼓励他们在设计当中个性创新意识的形成,切不可因为教师个人的喜好而打壓学生个性创新意识的积极性。将教育观念由注重共性向兼顾个性转变;由单纯重视知识传授的教育理念向培养创新能力和提高专业素质有机融合的教学模式转变。要努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多元文化的融合运用能力;运用各种手段和现实条件特别是现代化技术手段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最后,要重视强化创新性教师的培养,实现教师的双重身份,为个性化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提供有力保障。我们所说的创新型教师,是能够很好的吸收最新教育科研成果,并能够将它很好的运用到教学当中,对新的设计思想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能够发现行之有效的新教学方法的教师。这样的教师一般都具备如下特点:有创造能力;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尊重并且喜爱本职工作;创立民主、宽容、温暖的班级气氛;充分的尊重学生个性化的发展,并且以一种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与学生共同学习;对学生的评价以激发或促进学生创新为主。我们主要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进行师资队伍建设方面的改革:让教师进行一些教学改革,在高校之间建立起相同或相似学科师资的信息交流平台,加强各高校专业教师之间的资源共享和相互学习,为创新性人才的培养积累教学经验能够提供有力保障。与此同时,学校体制也应给予一定的支持,为教师提供报考在职研究生,助教进修班,出国深造,交流访问学习的信息和机会。同时,采用以老带新传授经验,鼓励、选派青年教师参加相关培训、参加相关教学比赛交流、参与艺术设计实践等方式,加强对现有教师实践动手能力的提高;同时还可以聘请合作企业中优秀的一线设计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客座教授,负责教授例如广告设计、印刷工艺、艺术摄影、影视剪辑等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程。这种“双轨制”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使学生亲身感受到设计师精湛的技艺,从而调动起学生学习技艺的积极性,还能为学生提供实现学习与工作心理角色转换的良好环境,这些都是培养社会急需的复合型创新人才的必要途径。

通过以上改革教学内容,增加实践课程,加强对创新性教师的培养,培养视传专业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增强学生个性化的创新意识,建立充分的学习自信,确立以培养学生个性化创新精神和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观,全面推进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着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实现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使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学生在毕业后都能迅速成为适应市场各环节的创意型人才。

作者简介:何舟(1982—)南华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讲师,主要从事视觉传达专业研究endprint

猜你喜欢

视觉传达人才培养创新
浅谈字体设计在商业运用中的创新与表达
鹤文化视觉符号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