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社会网络结构的高校班级凝聚力研究
2017-09-27何静
摘 要:班级凝聚力是衡量班级管理与建设质量的重要指标, 是高校班级管理和建设的重要方面。本文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法,从集体层面、核心层面、个体层面三个方面探究影响班级凝聚力的因素,并尝试由此提出高校班级建设、提升班级凝聚力的有效建议与措施。
关键字:凝聚力,班级管理,社会网络结构
【中图分类号】G645.1
当代大学生既需要彼此竞争时张扬的自我个性,又需要面对困难时相互协作的团队精神。班级凝聚力的建立与提升,对增强大学生集体归属感,培养团队精神和建立大学生社会资本,对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和推进高校建设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另外,班级凝聚力的强弱是衡量班级建设质量的重要指标,是高校班级管理和建设的重要方面,对于影响班级凝聚力建立和提升因素的研究,显得迫切而必要。
本文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法,通过对集体层、核心层、个体层三个层次的研究,分析出班级中人际关系情况及其构成方式与班级凝聚力强弱的关系,从而得出班级凝聚力的主要影响因素。
1.社会网络分析法
社会网络分析(SNA, social network analysis)也称为“网络分析”,是一种量化研究社会网络的研究方法,以特定群体的网络行为作为研究对象,是从社会学、人类学、数学、心理学、信息科学及统计学等众多领域中发展起来的研究关系网络结构的分析方法,是对社会关系进行量化分析的一门艺术和技术,主要用于描述和测量个体之间的关系以及这些关系中所包含资源、信息等,并对这些关系建立模型,进而研究这些关系与个体行为之间的相互影响。
2.班级凝聚力影响因素
2.1集体层因素
从集体层面的角度出发,发现班级网络的密度和聚类系数的大小体现了班级的凝聚力强弱。班级中人际网络的密度越大、聚类系数越大,则班级成员间的联系越紧密,更容易拥有共同的班级目标,班级氛围也更加和谐、紧密。另一方面,班级中小团体的构成方式若多是以学习团体为引领,同时拥有健康的人际交往关系,则班级的凝聚力更强,班级总体学年成绩更高、成员的集体荣誉感更强。但是,如果小团体的数量过多,各小团体之间的人际沟通缺乏,容易形成信息过分集中于一个个小群体,而造成整个群体中的信息沟通不畅,降低群体的凝聚力。
作为辅导员或者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要注重对班级中各类小团体的合理、有效引导与促进,这对班级凝聚力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要重视对学习团体的促进和维护,通过组织学习讨论小组、兴趣小组、实践团体等活动,加强成员间的学习交流。同时,要深入了解班级中的人际交往情况,及时纾解同学间的隔阂与矛盾,通过共同参与的集体活动和公开公正的竞、评、选等形式,消除由于学分制、奖助学金评定、家庭经济困难生认定等因素造成的班级成员间相互猜疑、嫉妒、互动不足的情况,加强成员间的联系,增进同学友谊、树立积极的共同目标,从而增强班级凝聚力。
2.2核心层因素
从核心层的角度出发,发现班级制度规范、班级理念明确、有序合理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均能显著增强班级凝聚力。第二,班委与班级中的核心成员若能真正处于班级社会网络的中心,才能更好发挥他们的能力,促进班级团结;反之,班内权力涣散,班委及核心成员作用发挥不出来,不利于维护班级内部的和諧统一。第三,班委及核心成员有更强的班级责任感、亲密感、满意度的班级,凝聚力强于其他班级。
作为辅导员或者班主任,在班级建设过程中,一方面,应当注重班级制度与规范的建立,在强调学生成绩的基础上,重视课外活动的开展,通过有序的管理和有效的沟通,来不断提升班级凝聚力。比如:创建学习交流小组、定期开展小组讨论、参与文娱活动和各类学科、文体竞赛,通过多样性的活动充分加强班级成员间的联络沟通、增强班级成员的集体荣誉感、促进同学们共同目标的形成和为之团结一致的努力,对提高班级凝聚力有重要的积极作用。另一方面,班委的选择与任用也十分重要,要选择具有积极向上、办事公平公正、组织协调能力强且具有良好的群众基础、能够起到带头作用的成员作为班委,同时加强对班委的培训和引导,辅导员或班主任应及时关注班委的心理状态,培养班委对班级的责任感、亲密感,增强他们对班级的满意度,起到良好的带头表率作用。
2.3个体层因素
从个体层的角度出发,发现班级成员对班级领导人的信任感、亲密感和满意度三个方面的整体水平高,则班级的凝聚力也更强。其实,班级成员对班级的信任度、满意度和亲密感在很大程度上也依赖于班级的管理制度、活动举办情况以及班级领导人的引导带头作用,但是我们依然可以从班级成员的心理感受出发,来改善高校中的班级管理模式,增强班级成员的积极体验,从而增强班级凝聚力。
在班级管理过程中,辅导员或班主任要积极听取班级成员的意见,并采纳有建设性的合理建议,充分关注班级成员的心理变化和班级中可能出现的矛盾。班级成员的感受随制度、活动、班级领导人而变,因此辅导员、班主任或者班委要及时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处理、根据情况随机应变地采取措施进行改善和调整,尽量满足每位成员合理的要求和建议。由此来不断增强班级成员的归属感和安全感,提高他们对班集体的信任、亲密感和满意度,班级凝聚力自然能随之不断增强。
强大的班级凝聚力能够满足班级成员集体归属感的需要,班级对成员的包容与承认、成员间相互的尊重有助于增强个人的心理满意度、使班级目标与成员的个人目标达到一致。同学之间的互补与相互帮助,能有效疏通成员的心理问题,促进更好的沟通与合作,为大学生提供良好的心理支持与发展。
参考文献:
【1】 胡燕平.90后大学生班级凝聚力建设研究[J].煤炭高等教育,2014(1):84-86.
【2】 周怡.高校班级凝聚力建设探析[J].教育教学研究,2010(9):135-136.
【3】 蒯义峰,蔡丹.班级活动提升班级凝聚力的作用机制[J].内蒙古师范大学校报,2011(6):9-11
【4】 马绍琦,焦粲等.社会网络分析在心理研究中的应用[J].心理科学进展.2011
作者简介:何静,女,硕士,工程师,全国高级职业指导师,主要研究方向: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指导、高校班级管理、高校办公系统工作研究。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