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生美育:教育新问题

2017-09-27何年

教育 2017年40期
关键词:情人节美育中学生

何年

中学生因感情问题发起的灌水话题在网上流传,有些中学生在朋友圈的吐槽引起了心理咨询师的注意。专家认为:学生感受不到生活的真实,质疑生命的意义,是非常危险的。中学生不敢讨论早恋话题,甚至可能自己都没有意识到这是青春的萌动,反而质疑生命的意义。这些都反映出教育的新问题。

成都:中学生个案分析

情人节,一个关于爱、鲜花和巧克力的节日,像圣诞节一样受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关注。2017年的情人节期间,成都的一些中学生也参与进来:攒钱买礼物、相约看电影……这种动向,让视学习为第一要务的家长们惊恐不安。面对早恋低龄化现象,家长和社会各方该如何应对?

2017年2月13日,成都一所初中的学生李蒙买了一个蛋糕送给班上女同学。尽管同学和老师都装作没看到,但还是在送蛋糕的过程中感到了很大的心理压力。对于在情人节这天送礼的行为,李黎并不认为是早恋,“只是同学间表示友好而已,那个女同学平时和我关系挺好的,才想到趁着节日送礼物。”

在情人节当天,成都市盐道街中学附近的文具店、鲜花礼品店里,有不少穿着校服的中学生购买礼物。两位高一学生下课后结伴来买礼物,其中的一位男生表示:“打算买个水晶球送给同桌女生——她总帮我补习功课,借这节日感谢一下。”在另一家鲜花礼品店里,一位女同学准备买礼物送给隔壁班的男生。这位女同学否认自己和那位男生是情侣,表示就想买点礼物送好友,只为凑个热闹,乐呵一下,希望家长和老师不要多疑、紧张。

青少年对情人节买礼物送同学、朋友,感觉很正常,但大多数家长却担心出现“少年维特的烦恼”。对此,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员胡光伟认为:现在的孩子普遍早熟,严格禁止他们不过情人节是不可行的——家长没有必要过度紧张,毕竟现在孩子之间的交往已经比较开放了。但胡光伟表示:家长应该让孩子知道为什么要过这个节,很多孩子其实不知道情人节的来历和文化内涵,只是在模仿成年人的行为。如发现早恋问题,家长应正确对待:孩子心智不成熟,就算有好感也算不上是爱情,需要家长耐心引导。

成都一高中班主任何老师认为:青少年过情人节,更多抱着有趣、游戏的心理。他们彼此间送礼物,不代表一定就是早恋或者早熟;所以,家长不要因为孩子购买礼物就进行斥责,而应找到合适机会和孩子沟通,以平等的身份,用平缓的语气教孩子正确处理与异性同学的交往。何老师表示:家长要学会给孩子自我思考的时间,允许他们获得自我成长的机会。不要强行压制或指责,防止孩子逆反。

成都一初中班主任崔老师则表示:青春期的孩子多有逆反心理,加之现在的学生课业负担重,学习压力大,很容易情绪紧张。当遇到能理解自己的同龄人时,就会产生亲切感,愿意彼此多交流。如果家长一味压制或指责孩子,把友谊曲解成早恋,或者把还没有明显迹象的事情认定为早恋,都会引发孩子逆反情绪,让事情变得复杂起来。这时候,家长应该冷静下来,先观察,后判断。如发现早恋情况,应及时和老师沟通,共同寻求解决办法。

学校的基本之责

同样在2017年初,山东省一些地方的学校开始强推预防早恋行为守则。2017年2月15日,济南舜耕中学政教处曾经下发了一份名为《关于高中男女同学交往的“十不准”规定》。文件是这样写的:

①男女同学不准出现不雅的肢体接触行为。

②男女同学不准单独到黑暗或偏僻的地方谈话聊天。

③男女同学不准单独陪护到校内或校外就医。

④男生不准陪护女生到宿舍。

⑤男女同学之间不准以兄妹或其他亲密或不雅的词语相称。

⑥男女同学之间不准单独约会。

⑦男女同学不准肩并肩到茶炉房接水或在校园内闲逛。

⑧男女同学不准骑一辆车进校离校。

⑨男女同学不准在校内过生日。

⑩男女同学之间不准介绍异性朋友。

凡违反第一条或第二条的直接给予劝退处分;违反第三条至第十条任何一项的第一次给予记过处分,第二次给予留校察看处分,第三次给予劝退处分。

这一规定引起了很多爭议。一些学生认为学校管理太严,自己快抑郁了。家长则认为:学生谈恋爱会影响学习,所以应该支持学校。2月16日下午,山东省广饶县的女高中生小芳服毒自杀,像莎士比亚笔下的朱丽叶一样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当天上午,广饶一中贴出告示,称因为小芳与同学谈恋爱,勒令两人退学。小芳今年17岁,正在上高三,平时住校。年后开学,有老师说孩子谈恋爱,被监控拍到。2月16日上午,学校贴出告示,勒令俩孩子退学。当天下午,孩子回到家中,喝农药自杀。

小芳自杀是因为被学校开除,而开除的原因是她早恋,早恋会影响她自己和身边同学的学习。17岁的青少年表现出对异性的爱慕是天性使然。就算担心影响学习,学校也该与学生耐心沟通,不能一味地打压而把美好的爱情肮脏化。从道德和法律上讲,青年学生恋爱并无不妥,何况早恋都没死人,加强管理反到死了人,无论如何说不过去。此案例暴露了中学教育中对学生管理的粗暴。这种简单粗暴的干预,一味简化青少年人生乐趣、矮化青少年人格、弱化青少年能力,已经不是在教育学生,而是在摧残学生。

对中学生的教育不应做减法,而应做加法,帮助他们拥有丰富的人生体验,建立完整的人格结构,这才是教育部门应做的。让我们设想一下,如果这所学校不用“十不准”和开除的高压,而是给学生创造合作机会,像天津南开中学那样,组织学生观看,并亲自用英语演出《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悲剧故事,学生们一样可以从这经典爱情故事中获得人生体验,深入思考,避免生命悲剧,或许对促进学习有利。

质疑人生意义是成长的标志

中学生为了追求前途而压抑自身情感和好奇心,全力投入到学习中,会造成不可挽回的人生伤害——即使高考成功进入北京大学这样的学校。北京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副主任徐凯文调查发现:40%的北大新生因为价值观缺陷导致了心理障碍,并称之为“空心病”——他们不知道为什么活下去,活着的价值和意义是什么。endprint

徐凯文在总结北大新生的心理问题时,把原因指向了教育。北大学生是最顺应现行教育模式的人,是“提高一分干掉千人”的成功者。就是这样的一些人,反而成为质疑教育的例证,恰恰说明了现行教育出现了多么严重的问题。大学新生刚刚经历了激烈的升学考试,当以考试为中心的教育价值观突然被抽空,难免产生一种空虚感。当然,调查仅仅针对新生,随着精彩的大学生活逐步展开,新生们有机会在应试教育之外,重新发掘自己的人生价值。多数学生能够适时调整心态,随着环境的变化,人对“人生意义”的认识也会发生改变。

学生抱怨人生没有意义,反映出他们在追寻人生的意义。这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心理学研究者的警示,主要是为了唤起人们对大学生心理状况的关注。不得不承认,大学生心理问题日趋严重,应当及时引起全社会的重视。不过,就 “北大新生调查”这一结论而言,问题显然不是心理问题层面所能囊括的了。解铃还须系铃人,不为年轻人提供健康、积极的教育环境,他们对人生意义的质疑还会持续下去。长期以来,社会将升学作为学校评价的唯一取向。而真正的教育,应该着眼于健康人格的培育和精神品质的提升。因此,一些学校提出以美育重构学校生活的教育主张。江苏省南菁高级中学校长杨培明表示:让青少年快乐健康成长是学校的基本职责,一切教育不能妨碍学生身心健康。

建构审美的学校生活

南菁高级中学有50多个学生社团,每年5月协同开展校园文化艺术活动。其中“校园商业一条街”活动就使校园呈现出“社会”的氛围:学校主要道路一夜之间变成了商业市场,面向全市所有学校开放。学生们通过市场调研,制订商业营销方案,深切体验与人沟通、谈判的生活场景,从而对“中学生活”有了别样体验。活动增加了学生们对市场经济和社会规则的理解与认识,更重要的是,这条“街”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插入了一段不同的生活体验,不但丰富了对生活的认識,也让他们在另一种情璄中完成了学生身份之外的自我想象——这是一个价值建构的过程,也是学生成长为“完整的人”的过程,更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中学教育中得以实践的过程。

什么样的生活才能使学生成长为“完整的人”?杨培明的回答是:“审美的生活”——既有别于社会,又不脱离人情,充满审美气氛的中学生活。在这样的生活中,学生们可以体味到生活之美,在铃声、作业、班会、考试、课间操、升旗仪式之外的零零碎碎和点点滴滴中,寻找到“完整的人”的想象,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潜移默化的濡染和浸润。

心理学研究发现:人在十几岁的时候,最能感受到时间飞逝带来的寂寞空虚,最能发现身边的美丑。因此,长期生活在枯燥的环境中,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危害最大。不少专家提出用美来化育人生,其立足在“美”,路径在“育”,目标在“人生”。《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这里的“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正是“美”通过“育”发挥其建构人生的作用的结果。

教育部社科中心研究员马建辉表示:美育必须回归人生本位。以审美的精神去建构人生、发展人生,实现“以美成人”的目标,可以帮助中学生摆脱青春期迷茫,通过对真善美的追求,铺就人生的坦途。美,不是放纵,而是节制,美育亦然。美育即情育,可以节制和化育人们的情感和基于情感的诸种欲望,使之合于真善美的要求,符合理性和道德规范。蔡元培先生在《以美育代宗教说》一文中指出:“纯粹之美育,所以陶养吾人之感情,使有高尚纯洁之习惯,而使人我之见、利己损人之思念,以渐消沮者也。”梁实秋在《文学的纪律》中也说:“伟大的文学者所该致力的是怎样把情感放在理性的缰绳之下。”endprint

猜你喜欢

情人节美育中学生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小小情人节
美育教师
我与《中学生》的初相遇
我来“晒晒”《中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