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倡合作学习体现学生主体
2017-09-26宁永安
宁永安
摘要:新课改以来,“学生是课堂上的主体”这一理念,早已在教育界达成共识。对于课堂教学而言,学生的参与有着重要意义,但实践中,忽视学生的语文教师不在少数,他们未能将学生的基本需求与个性情感纳入考虑范畴之内。学生的参与更多流于问答形式,被视为教师对于日常教学的一种组织方式以及学生对教师的绝对服从,而并未理解为学生的存在方式。但通过合作学习,学生的参与状态有所改变,它不但需要教师融入合作小组,积极与学生交流互动,并且也倡导学生间的相互交流,如此一来,合作学习加强了学生学习效率的同时,也增强了学习的社会性。
关键词:小组 合作 学生主体
在全球范围内,合作学习是当前最为流行的一种理论。该理论源自美国,基于对课堂教学中人际关系的研究与利用,分别将小组合作、师生、学生之间的合作作为基本教学形式、基本动力。作为一种极具实效性、创造力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合作学习分别将标准参照评价、团队成绩作为基本手段、评价标准,为了达成一致目标,进而大幅改善学生的学业成绩。但当前,在不少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参与却未引起高度重视,较为固化、单一。实践证明,在教学中,重视小组间的合作学习,能够显著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那么,如何组织扎实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呢? 下面我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小组合作学习过程
(一)组建小组
小组的排列,由传统的“插秧式”排列变成了“帮对式”排列,每个小组的4—6名成员在性别、个性特点、家庭和社会背景、学习成绩、能力水平等方面有显著差异。对于整个班级而言,所有小组都是其缩影,在实力方面,不同小组之间,并无悬殊,由此,也为采用公平公正的方式,对所有小组的工作成绩进行比照评估,提供了不少便捷之处。同时,因组内所有成员在多个方面存在一定差异,为此,他们可进行高效合作、互助互惠,进而在认知、社交、个性与情感等多个层面上,促进组内所有成员进一步提升自我。
(二)合作探究
规范有序的小组合作学习,非但能给师生、不同学生间的多边交流带来助推作用,并且能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要做到规范有序,必须让学生清楚合作学习的程序:1.老师分配各小组的“大任务”并提示学习的步骤;2.领到“大任务”后,组长带领组员按照学习步骤一步一步有序探究,确保每个组员都参与并掌握;3.小组长给每个组员安排一“块”小任务,针对展示环节, 组员应做好预备工作;小组成员间合作学习的时间较为充裕,长达8分钟。在合作学习期间,在不同小组间,教师应当巡视倾听并积极引导学生。就本质意义而论,合作学习是对所学内容的深入探究,亦是获取愉悦学习体验的过程。
(三)教师的引导
在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不少教师依然在台上等候抑或为后续环节的板书、教具等做准备,那么,教师对于合作学习的介入,是否合理呢?在笔者看来,合作学习是否能顺利进行取决于以下因素:与教师的参与、引导密不可分,在活动中,并未给教师留出更多的闲暇时间,相反,教师的管理与调控职责有增而无减,合作学习期间,教师的重点工作在于对合作学习的精心设计,并立足于分析学生、设定目标、筛选任务、匹配方案、展开教学、结果评估等视角,把握整体流程,另外,随着合作学习的开展,难免会出现意外,倘若未能在第一时间内,有效解决此类问题,易于给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带来阻碍作用,为此,在大多数情况下,对于所有小组的合作学习,教师务必观察现场,介入其中,并适时加以引导。
1.在尚未明确小组任务的情况下,教师应当不厌其烦地向学生讲解任务、内容、操作流程。
2.小组探讨过程中,音量过大,教师可委派一名组员担任噪音监督员,抑或拉近组员在空间位置上的距离,倘若小组讨论音量渐小,教师应及时鼓励。
3.小组在规定时间以前,完成任务的情况下,教师应检验其任务完成的合理性,倘若切实完成了任务目标,应在不影响他人的前提下,自由活动或帮助其他小组完成任务。
4.小组活动偏题或討论受阻的情况下,教师应尽早察觉并在第一时间内制止,或者提供适时引导,助力小组探讨顺利进行。
(四)汇报展示
合作学习是阅读课堂的核心构成,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小组汇报展示是其核心内容。作为一个实时变化、多元化的过程,小组汇报展示离不开教师的引导与培训,对于小组汇报展示,应加强日常训练。按照教学内容,灵活选用汇报展示形式,使之成为课堂的一大“亮点”。
(五)激励评价
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所有环节中,评价机制必不可少。小组合作的高效性取决于评价机制使用的有效性。教师应借助于激励性评价的开展,开发学生的潜能,使之体验成功参与的乐趣。但也应注意以下要点:1.将对学习过程与结果的评价结合起来,注重对学习过程的评估,贯彻 “不求成功,但求进步”的理念;2.将对个体组员与整体合作小组的评价结合起来,合理地看待学生的客观差异,注重对小组集体的评估;3.应当将小组活动顺序、组员参与情况、小组汇报水准、合作学习成效等纳入评价内容的范畴之内。
二、小组合作学习应注意事项
1.要求学生善于沟通、鼓励学生积极协作,告诉他们别挑剔工作分工,脏点累点都是短暂的。认真负责干好自己所分工的学习任务,并分享成果。
2.要求各组组长、组员充分发扬民主,听取大家的意见,不在万不得已别当众人面直接驳回他人意见,对不成熟的意见,应委婉拒绝。
3.在合作交流过程中,不要产生组间偏袒,对正确的意见,应支持。不歧视学习上的弱势力,不一味追随尖子生,激励大家共同上进。
4.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课堂应变能力。在课堂指导当中,教师应该考虑到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对课堂提出意想不到的质疑,并抓住时机,及时给予正确引导和评价。
总之,要想真正提高教学效率,就应引导学生成为学习上的主人翁。课前,采用合理方式,引导学生自主高效学习;课中勇于 “将课堂归还给学生”,将小组 “合作学习”落实到位,为学生构建一个展示合作学习成果的平台,让课堂充满活力;相信每个学生都会有自己的收获。
参考文献:
[1]王坦.合作学习简论[J].中国教育学刊,2002,(23).
[2]庞国斌,王冬凌.合作学习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开明出版社,20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