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影响民航飞行员心理健康的疲劳因素

2017-09-26崔晓喆

祖国 2017年16期
关键词:飞行安全疲劳飞行员

崔晓喆

摘要:飞行疲劳是影响飞行员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飞行员飞行时长期受到噪声、精神紧张等多种因素影响,极易产生飞行疲劳和心理应激反应。论文结合国内外疲劳相关研究,基于疲劳理论总结了飞行疲劳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职业环境、睡眠、工作负荷、个体特征和心理负荷。生理疲劳和心理疲劳都会影响飞行员心理健康,通过分析指出应从睡眠、饮食、改善环境、控制情绪和加强锻炼等方面对飞行员进行心理监测和预防,从而及时发现和缓解飞行疲劳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保障飞行安全。

关键词:飞行员 心理健康 疲劳 飞行安全

由于飞行过程中机舱内的气压变化、噪音、振动等苛刻的环境,容易导致飞行员反应迟钝、思维混乱甚至易怒等心理疲劳状况。NASA航空安全委员会报道显示航空安全报告系统中约21%的事故是由疲劳因素引起的,疲劳会引起情绪低落、抑郁等心理应激,从而导致判断失误或误操作,甚至会导致严重的飞行事故。研究显示75%的人发生过严重的心理疲劳,飞行员心理疲劳的发生率为94.1%,而且心理疲劳会降低飞行员的思维能力。可见,飞行员的心理健康问题特别是现代航空界面临和急需解决的关键难题,但是在飞行过程中基于疲劳针对飞行员心理健康的研究却比较少。基于疲劳的研究对民航飞行员心理健康状况进行客观分析,并采取有效的监测和预防措施,对于确保飞行员始终保持良好的心态保障航空安全的运行具有现实意义。

一、飞行疲劳与飞行员心理健康

(一)疲劳概述

疲劳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心理和生理状态,多表现为躯体性和精神性疾病,其产生的原因非常复杂且受多种因素影响。目前尚无公认疲劳定义,大多是从神经生理学和人体医学方面提出。根据疲劳的表现,疲劳可定义为由于人的生理和心理机能下降,致使警觉性下降进而影响工作绩效的一种综合状态。

疲劳分为生理(体力)疲劳和心理(脑力)疲劳。心理疲劳主要指缺乏动机与警觉的主观感觉,是由高强度的压力与紧张造成的,通常表现为头脑昏涨,注意力不集中,情绪压抑或焦虑等。生理疲劳是指肌肉缺乏能量和力量,通常是由繁重的劳动引起的,主要表现为手脚酸软,体能明显下降。飞行人员的心理健康与疲劳状况密切相关,而且生理疲劳可导致心理疲劳。无论是生理疲劳还是心理疲劳最终都会导致心理疲劳进而影响飞行员心理健康。

(二)疲劳对飞行员心理健康的影响及表现

心理健康是个体整体健康的重要部分,也是个体良好心理素质的具体表现,心理健康与疲劳密切相关,互为因果。飞行过程中飞行员注意力长时间高度集中、精神紧张等因素极易导致心身疾病,主要表现为情绪、态度及行为的改变,严重影响自身健康和飞行安全。飞行员的疲劳主要受到人为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国内外大多数研究认为睡眠缺失和昼夜生物节律的扰乱是影响飞行疲劳的两个最主要的因素,环境、工作负荷和时差效应也是产生飞行疲劳的主要原因,同时心理负荷影响被试的操作和认知加工能力。通过对比分析国内外文献,飞行疲劳的影响因素及其表现形式见表1。

综上,睡眠、工作负荷、心理负荷、个体特征、环境因素是影响疲劳的主要因素,飞行疲劳如果没有得到较好的缓解和恢复,飞行员会表现为焦虑、反应迟钝、抑郁等消极心理,长期发展下去会严重影响心理健康,威胁飞行安全。疲劳诱发和产生的疲劳现象都直接或间接影响心理健康,有必要以疲劳为基础对飞行员进行监测和预防,提高飞行员的心理健康状态。

二、飞行员疲劳的监测

目前针对飞行员心理健康的测评主要采用心理健康测评量表,但是由于测量对象和职业适用性等问题在测量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随着疲劳反应的出现,飞行员的生理、心理状态也会出现相应的变化,生理变化包括心率、血压、血液成分等的改变;心理变化主要有注意力的变化和大脑清醒度的改变等。飞行疲劳可以表征飞行员心理健康,运用生理、心理测试仪器对飞行员的各项指标进行疲劳监测,可以随时了解飞行员心理健康状态,确保其良好的身心健康。

(一)生理、心理机能监测

疲劳状态下人的身体机能会发生变化,通过脑电、心电和皮电等生化指标和体温、心率、血压等生理指标对飞行员进行测量。事件相关电位(ERP)技术在研究个体的认知加工过程和脑功能状态进行實时评价方面相对其它电生理技术有非常大的优势,脑电超慢涨落分析技术(ET)可以有效检测人体中枢神经递质的动态变化,利用ERP和ET技术对飞行员的认知加工及脑功能状态进行监测。

(二) 基于行为特征的监测

人的面部表情和瞳孔的遮闭状态可以判断其疲劳程度,通过监测飞行员的行为表现可以预防不良心理健康的发展。通过对眼动仪瞳孔模块输出视频的图像处理来推断瞳孔的遮闭状态,计算出眼睑闭合度值(PERCLOS),推断被试的疲劳程度,还可以利用眼动仪获得被试注视点轨迹图和眼动时间,对个体内在的认知过程进行分析以了解其心理动态。

(三)主观评价法

主观评价法包括被试者对自我感觉评价的自评性量表和根据被试者体征变化的体征判定。通过马氏倦怠问卷、飞行员自陈报告、疲劳感和自反应疲劳程度问卷等问卷调查的方式,获取定量实验不能得到的脑力和心理疲劳等多方面信息,通过问卷反馈结果来判断飞行员的疲劳程度。由于主观评价法需要被试主观自述,它的客观准确性较差,因此主观评定的客观性以及准确性还需要进一步优化。

因此,由于飞行员工作的特殊性,对其疲劳进行监测时必须充分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应该结合客观的生理、心理机能监测和行为监测以及主观的问卷调查评价方法,建立以主观测评和客观生化测试方法相结合的飞行员心理健康监测系统。

三、基于疲劳的心理健康预防措施

作为一种正常的心理现象,疲劳是在所难免的,也不可能完全避免疲劳。基于疲劳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可以从生理和心理方面采取应对措施来预防飞行员心理健康,把疲劳对飞行员心理健康的影响降到最低。

(一) 控制工作时间、保证良好睡眠

根据飞行员的实际状况制定科学合理的工作时间,选择合理的休息方式,避免超负荷工作。飞行员的休息环境要安静、合适,保证不受喧鬧、吸烟等不良影响,同时确保睡眠温度的舒适度以确保高质量的睡眠,预防时差效应的影响。在紧张飞行阶段特别是超远航或特殊情况下的连续飞行任务应给飞行员适当安排午睡或小睡,小睡是恢复警觉度的最有效的对策之一,小睡40分钟有助于缓解疲劳和维持飞行耐力。

(二)改善工作环境、保证良好飞行

为消除或减少驾驶舱中的不良因素,给飞行员配备高质量的防噪音耳机,隔绝外部噪音的同时还可以有效抑制无线电信号中的杂音。受光照影响的环境给飞行员配备防直射、防眩光眼镜,同时为了提高工作效率,还要调节驾驶舱内的温度和湿度,确保飞行员最舒适的环境中工作。

(三)保持积极的情绪、健康交际

积极的情绪可以提高耐力,飞行员在工作生活中应保持乐观向上的情绪,出现消极情绪时要积极地进行自我调适。常用的调节方法有:情绪转移、增强意识调节、暗示法、合理宣泄、升华。同时还要做好健康的人际交往,和同事融洽相处的基础上可以走出去扩大朋友圈。

(四)注重饮食、加强锻炼

高空中氧气相对于地面减少或缺乏,直接影响消化功能,对飞行员的体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飞行员配餐必须新鲜优质,平时多吃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和新鲜果蔬,特别是高空飞行前不宜过饱、过油腻,不饮用啤酒等,减轻心里的紧张感。同时应该经常参加体育锻炼。

(五)做好心理健康的保健

航空公司应注重飞行员的职业发展和职业安全,充分利用健康疗养和心理健康辅导,给飞行员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和心理行为训练。可以采用心理放松方法和松弛技术来缓解飞行员的疲劳,促使飞行员使用积极成熟的应对方式处理问题, 增加飞行员的沟通渠道,给他们提供更多的社会支持。

四、 结语

疲劳是导致不良心理的关键因素,飞行管理部门要加强对飞行员的监测、管理工作,飞行员自身也要学会控制自己的心态,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和心理承受能力。针对飞行员心理健康问题,可以融合疲劳有关的多种特征因素,建立飞行员心理健康动态监测系统,实时掌握飞行员心理健康的动态变化,提高识别的可靠性;同时也应从不同角度探索飞行员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对于改善其心理健康状况,提高飞行员的心理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李洋.成都公交司机心理疲劳测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4.

[2]熊波,孙国栋,陈晶晶,等.海军飞行人员疲劳状况与心理健康的关系[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2,(05).

[3]宋颖.浅析护士职业性心理疲劳原因及应对措施[J].吉林医学,2013,(34).

猜你喜欢

飞行安全疲劳飞行员
很皮很皮的飞行员
2021年7月22日,演习期间,美军飞行员从F-16战隼中挥手
飞行员是一种什么样的职业
飞行员的酷装备
浅析雷暴对飞行的影响
日本人开始测量“疲劳”
日本人开始测量“疲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