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抗战时期四川张善子绘画题跋的爱国主义思想

2017-09-26田佳

祖国 2017年16期
关键词:抗战时期绘画

田佳

摘要:本文以张善子的绘画作品虎为研究核心,在对张善子的绘画作品和绘画题跋结合分析的基础上对张善子的表达思想进行研究,从张善子的人生经历、时代背景和作品三个层次展开了论述,表明了张善子爱国主义的思想,也激发了我们爱国情感。

关键词:抗战时期 张善子 绘画 爱国主义思想

张善子名泽,字善子,又作善孖,号虎公,四川内江人,是近代中国著名画家画虎大师,张大千的二哥,两人并称“蜀中双雄”。张善子通读五经百家, 对于自身带有画画天性更是能够表达他内心的情绪,尤其是他独特的绘画风格更是蕴涵一股巨大的爱国主义力量,不仅对中国美术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影响我们一个时代。

一、人生经历和时代背景

张善子1882年出生在清末年间一个日见衰落的书香之家,从小颇具有绘画的天赋,善于画工笔、人物、花鸟,特别钟情于画虎,10岁,他的绘画就闻名南北,可以是家喻户晓的神童,张善子所处的时代,正值我国最为动荡不安的时代,内是没落腐朽的清政府,外有列强环饲。志向远大的张善子,为了一展所长,实现救国救民的理想保护,于19世纪末,东渡日本留学,入明治大学专修班学习绘画。在二十世纪初,回国之后,他积极的参加了当时震惊中外的四川保路运动,在当时主要负责给革命党收集情报,而辛亥革命后,文武双全的张善子被委任为蜀军旅长。1913年,张善子参加了反袁世凯斗争,二次革命失败以后,张善子被逼迫再次逃往日本。1916年袁世凯倒台以后,张善子回到了中国。1922年,又从三台入北京,曾担任总统府咨议, 局长、 科长、 县长等职。这些官职是许多人梦寐以求的,然而,但就官场上的尔虞我诈,张善子遂辞去一切职务, 潜心画事,以绘画聊此终身。 他只想以画画宣泄他内心的爱国热情而投掷于笔端,用绘画来唤起国民的爱国之情。

二、寄情于虎,誉为“虎痴”

张善子曾自己在家圈养老虎,还把虎养的很通人性,这些虎经常会在院子里自由行走,因此,张善子日夜观察,对虎作画,非常了解虎的习性,能够深刻准确的把握虎的动态,不失俗气与匠气。张善子的画技精益求精,从虎的每个部位开始,都是神来之笔,笔下之虎都是既不失威猛,又赋予人性,且不失形体结构的表现。

尤其在抗战时期,因为大量画虎的作品而被称为“虎痴”,当时张善子的画运用于宣传抗日,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尤其是独特的创作方式的--题跋,不仅增添了绘画审美,更是淋漓尽致的表达了其思想情感和志趣。

三、题跋形式中爱国主义情感的抒发

题跋分为“题”和“跋”,“题”指在书画作品前的品评文字,“跋”指在书画作品后面的鉴赏文字,题跋首先将诗文,书法作为辅助绘画的工具和画面上融为一体,使得诗书画完美的结合使得画面更加具有形式感,不仅说明了绘画的内容,也深化了作者的主题提高了画家的意境,虽然题跋自古有之,而完整的题跋始于北宋的文人画家,如苏轼,米芾,文同等。 题跋逐渐就发展成了作品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很大程度的提高绘画艺术价值及艺术品位,更是一个时代历史的记载。

张善子创作的《双马齐驱》图,此画题为“怒吼吧,中国!”并在画的左下角题道: “雄大王风,一放怒吼;威撼河山,势吞小丑!”是一幅宣传民族精神、鼓舞抗战士气的国画作品。图上正画的是28只斑斓猛虎,奔腾跳跃,正扑向一丝落日。老虎象征着当时中国的28个行省,生气勃勃;落日代表日本,奄奄一息。充分表达了全国人民坚决打败日本帝国主义的气慨和决心。

张善子画有《金陵十二钗图》,各摘《西厢记》询句题之。如“临去波那一转”“怎不回过脸来”“終日价情思睡昏昏”等以寓美人猛虎之意。

张善子擅长以画愚情,在他的许多画作中都包含有深刻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情感,如前面所提到的《双马齐驱》,就是其中的代表,在他的画作中,之所以会有如此深刻的爱国之情,与他当时所处的时代,以及人生经历是密不可分的,时至今日,张善子的画作在书画界依然有着很高的研究价值,他的画作中所传达的爱国之情,也值得每个人去学习。

四、题跋中“文化抗战”的意义及贡献

张善子抗日救亡的国画多取材于《苏武牧羊》《精忠报国》《文天祥正气歌图》等。他创作的《双马齐驱》图,热情表现和称颂国共合作。而对当时日本飞机狂轰滥炸重庆,张善子把愤恨凝诸笔端,画了一幅“猛虎扑日”从这幅画中,我们可以遥想当年的张善子对祖国的热爱,对抗日的决心,据传这幅画在当时,极大的鼓励了国人的士气,激发了人们的爱国之情和抗日的决心,而这幅画作也是历史上最早的以宣传抗日内容为主的中国画。

张善子的画作中,“抗战的元素”十分的鲜明,无论是画作的主题,还是画中所题的诗词都具有深刻的抗日决心和意志,而这些元素归纳起来,可以分为两个大类,一是虎威类,二是正气类。所谓虎威(包括狮吼的力量与马、犬、羊等动物表现的忠孝节义所构成的“四德”),是通过虎的拟人化以虎威震天下的气势来展示中华民族同仇敌忾、“雄大王风”的力量;所谓正气,是通过对中国历代节义英杰代表人物及其人格的展示(包括崇拜)完成民族精神的构建,从而极大地倡导中华民族的浩然正气和英雄气概,激发人们的爱国主义情怀。其题材表现,既注重王者之风的威猛象征、寓意性(虎),又强调民族先贤(人物)文化自省、自觉智慧与正能量的旗帜性。

参考文献:

[1]宴伟聪,张心素.虎痴张善子画选[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

[2]汪毅.一门虎痴[M].成都四川出版社,2012.

[3]黄宗贤.抗日战争美术图史[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15.

[4]邢捷.画苑千秋正气谱艺人一代大风堂——真正爱国大画家张善子[J].新美域,2007,(06).endprint

猜你喜欢

抗战时期绘画
抗战时期湖南初级中学音乐教育初探
抗战时期的“跑警报”
抗战时期间谍剧综论
论抗战时期中美空军联合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