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批评与自我批评中的心理误区及其心理调适

2017-09-26周艳彬

祖国 2017年16期
关键词:心理调适批评

周艳彬

摘要:批评与自我批评是共产党员持续进步的主要途径,但是在新时期背景下,受到很多内在和外在因素的影响,产生了严重的心理误区,导致很多党员不能积极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极大影响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持续稳定的发展,在这样的基础上,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中的心理误区及其心理调适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批评 自我批评 心理误区 心理调适

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抵制和克服各种不良作风的锐利武器,是发扬我党的优良作风的重要条件和保证,对提高党组织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新时期背景下,党组织内部刮起了强烈的形式主义之风、官僚主义之风、享乐主义之风以及奢靡之风,使得从严治党面临极大挑战。因此,确实认识和认知批评和自我批评的重要性和意义,在党组织内部积极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才能解决“四风”造成的影响,使我们党的优良作风得以传承和发扬。

一、批评与自我批评中的心理误区

(一)畏惧心理误区

导致共产党员在批评与自我批评中产生畏惧心理误区的主要原因是受到历史的影响内,使得党内对批评形式的认识出现失调,比如:1966年5月至1976年10发生的文化大革命中把批评当做弹劾党员的主要途径,如果开展自我批评无疑是向对方提供自己的把柄,虽然经过40年的时间,但是仍然难以抚平文化大革命遗留的创伤,导致很多党员对批评和自我批评产生了严重的畏惧心理,也是党组织内部批评和自我批评难以顺利落实的关键所在。

(二)丢面子心理

在信息化网络时代,任何新闻都可以实现快速传递,而共产党作为我国的代名词,很多党员一味的包装自己,不愿意往脸上抹黑,把批评和自我批评当做是一件丢面子、不光彩的事情。认为只要自己不作自我批评,就没有错误,即便是开展自我批评也是避实就虚,没有发挥出自由批评正真的价值和意义。

(三)侥幸心理

侥幸心理也是很多党员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主要误区心理,此类党员一味的放纵自己,犯错误以后没有勇气分析和解剖自己的心理,虽然自己心理也清楚自己有错,但是没有勇气承认,经常抱着下不为例的心理,但并没有起到实质性的作用。或者抱着侥幸的心理独自宽恕自己,认为这个错误只有自己知道,只要自己不去主动承认就平安无事,此类党员在批评别人时却咄咄逼人,盛气凌人。

(四)自我满足心理

批评和自我批评自我满足的误区心理,主要出现在有一点政绩的党员身上,此类党员干部不能正确的认识自己,在批评别人中骄傲自满、目中无人,认为自己在工作过程中没有丝毫犯错,即便有也是功大于过。根本不懂的自我批评,即使批评也是炫耀自己的功劳和政绩。

二、批评与自我批评中的心理误区的调适

(一)正确把握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原则和方法

1.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原则

为调适批评与自我批评产生的心理误区,必须遵循以下几个原则:第一,公心原则。无论是批评别人还是自我批评都必须处于公心实事求是,严禁把个人恩怨带到批评和自我批评中来。同时本着对党和同事负责的态度,认真批评他人的缺点和错误,并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总而言之,批评要公道真派,不能碍于面子掺杂私人感情;第二,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要以客观事实为依据。对所犯错误的程度和性质进行合乎实际的分析,并进行恰到好处的批评,同时要允许被批评的人员进行解释,如果批评有错误,没有事实依据,要及时向被批评人员道歉,避免激化矛盾发生不好的事情及影响;第三,解决问题的原则,开展批评的主要目的是解决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尤其是“四风”问题,合理的使用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思想武器,对照各种表现“照镜正容,洗澡除尘,才能惩前毖后、治病救人”,达到真正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

2.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法

第一,消除私心杂念。开展批评的主要目的是“治病救人”,弄清楚是非曲直,也是基层党员和领导干部思想做法问题的关键,进而促进党建工作持续稳定的发展。所以必须从全局角度出发,积极消除私心杂念,形成“自我批评是觉悟、相互批评是帮助、下级批评是监督、领导批评是爱护的共识”的意识,才能提高党内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第二,抓住主要问题。毛泽东曾提出:“在批评和自我批评中不能只重视小方面,而忽视大方面,共产党员要明确批评的主要任务,既包括政治上的错误批评和自我批评,也包括组织上的错误批评和自我批评。”所以为调试党员干部批评与自我批评中的心理误区,必须从党员理想信念不坚定、党性修养有放松、宗旨意念不牢固、政治纪律观念不强、制度落实不到位这五个方面放手批评,才能为从严治党营造良好的环境。

(二)突出目的意识,建立良好动机

所谓突出目的意识,就是通过系统化的教学培训,加强党员对党内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的认识,其主要目的是充分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进一步增强党的战斗了。所以无论是基层党员还是党员干部,都要具有虚心接受别人批评,并勇于自我批评,突出目的意识,建立良好动机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入手:第一,确保党的纯洁性和先进性,进一步巩固党组织的团结性,提高党的战斗力;第二,建立党内批评和自我批评形式正確认识的科学态度。当然此种心理实际运行过程中,需要动机和科学的态度进行有机统一,达到保持党先进性和纯洁性的目的。

(三)消除认识失调,树立正确态度

导致部分党员在批评和自我批评中出现心理误区的主要原因是在党组织中出现了认知失调状态,从而导致党员的行为认知和个人利益认知发生冲突和矛盾,也就产生了心理误区。相关心理学家通过研究表示,要消除和减轻这种失调的状态,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入手:第一,改变某一种认知的元素,促使二者协调发展;第二,增加新元素的认知,强化协调关系认知系统;第三,侧重于某一个元素。只有每个共产党员都做到心地无私、一心为民,才能对心理误区进行科学合理的调适,也就不怕别人批评自己的缺点和错误。

三、结语

综上所述,批评和自我批评对确保党组织的纯洁性和先进性有非常重要的帮助。但受到现实和历史的影响,很多党员在批评和自我批评中产生了严重的心理误区,本文结合理论实践,对心理误区进行要浅要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调适方法,希望对落实从严治党有一定帮助。

参考文献:

[1]王向清,谢红.毛泽东的批评与自我批评理论及其现实价值[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02).

[2]杨军强,张先亮.全面从严治党:批评与自我批评新探[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05).

[3]张书林.党内批评与自我批评的理论思考[J].理论探索,2014,(01).endprint

猜你喜欢

心理调适批评
浅谈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的教学方法
谈教师对学生的“批评”与“惩罚”
高三,我这样帮学生进行心理调适
印媒:克里访印“批评”莫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