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个性与公共性之博弈
2017-09-26冯丽思
摘要:当代艺术跨越了传统艺术的准入壁垒,是向生活的本体回归的艺术表现,其本身就带有对于生活和社会的提问及思考。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当代艺术与公共性有着深入的交集。与此同时,艺术家向公众的回归,也使当代艺术个性化的创作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艺术自由与认同。
关键词:艺术公共性 个人性 社会精神 文化思考
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后现代主义在西方蓬勃地发展起来,艺术不再仅是知识分子和白领阶层的消遣,它开始从精英化走向了流行化、大众化和通俗化。艺术家也逐渐从特殊技艺的专业人士回归于公众之中,艺术作品的公共性日益明显。
作为YBA(英国当代青年艺术家)的领军人物,达明安·赫斯特在个性表达的过程中无疑得到了最多的褒奖和争议。当批评家们对这位前卫艺术代表者所制造的黑色文化和震惊艺术进行一系列的质疑和批评的同时,依然承认达明安·赫斯特还是保住了自己的道德底线。艺术批评是一种自我对艺术作品的判断,它需要的是鉴赏力以及对艺术作品本身的文化背景的认识,能够具有面对作品判断其好坏的能力,而好坏涉及到艺术作品的存在价值与意义。尽管达明安·赫斯特的作品看上去冷酷而且残忍,引人争议,但是它并没有触犯法律和人伦规范。“根据艺术哲学家理查德·艾尔德瑞支的解释,艺术至少应该符合两点原则。首先,这种艺术创作必须是有意義的人类行动。其次,由于艺术家呈现的主题集中了思想和情感态度,是带有独特想象力的材料探索,艺术作品的创作作为一个明确的领域取决于交流和形式因素的综合。艺术家在形式安排上吸引人耳目的考虑,与他在情感态度和主题意图上的考虑是互相作用的。”[1]
然而赫斯特所坚持的是艺术作品改变世界的信念:如果艺术作品没有改变世界态度,创作就不足以称之为艺术。艺术创作不在于改变自己的心灵与立足之地,而在于改变世界,改变其他人,如果不能达到这样,艺术作品并没有任何意义。赫斯特对科学和艺术之间的联系一直很感兴趣,他常常往自己的作品中注入医学的元素,比如《分割开的母与子》《一千年》《赞美诗》《爱的内与外》等作品,在作品《分割开的母与子》中,达明安·赫斯特以一个从中间被劈开的怀孕的母牛躯干作为创作题材,将两半躯干分别装在两个盛满福尔马林液体的水箱中展示,人们可以透过水箱看到被剖开的母牛的身体。类似表现形式的作品还有很多。关于艺术家所创作的这一类作品,大都明确地展示他对实验性艺术的观点态度:坚持将一切的美丽、残酷、丑陋、毁灭都从里到外地展示给人们看,从而得到启示。在达明安·赫斯特的作品中,我们看到的更多是关于生命的意义、上帝的存在和死亡的极限等终极问题的探讨。作品给予我们更多的警示,生命、死亡、疾病、体制对生命的扼杀。生命不仅短暂,而且随时有致命的危险。而作品的这种观念,以及艺术家本人所处的生活时代环境和个人人生经验息息相关。这些作品更多的是反映了那个时期的一种青年文化的复兴。在这个时期,艺术家们所处的一种文化语境成了艺术创作的主题思想、情感态度,他们更多以黑色文化为模式,震惊美学为主,用讥讽、隐喻和震惊的方式批露现实生活中隐藏的丑陋和黑暗。赫斯特在形式关怀上创造了明确的个人表现语言。他以个人性的艺术语言,批露社会体制问题与社会价值观问题。在这个时期,艺术家的主体性是得到充分发挥的自由,他们可以自由地表达观念,自由地创作作品。达明安·赫斯特以他所处的文化语境作为艺术创作的主题思想,通过个人的独特艺术符号语言图式去呈现艺术作品的观念,作品体现了对于生命与死亡的探索,体制对于生命力的扼杀。他的作品虽然以自然界的动物作为媒介,但是他隐喻的手法向我们揭示,其实我们犹如水箱中的动物,我们也是大自然生物链中的一物,以资本为中心的艺术和社会体制同样扼杀我们人类的创造力和生命力。在《分割开的母与子》作品中,透过玻璃水箱,我们可以把母牛和它子宫里的胎儿内脏系统看得一清二楚。看着作品,让我们想到了一个词语——胎死腹中,仿佛告诉我们,在以资本为中心的艺术和社会体制里,人们的创造力和生命力往往因为这样的因素而被扼杀在摇篮里。
达明安·赫斯特参考了他所处的文化语境资源,再以个人观念的艺术图式语言表达了社会价值和社会精神层面的问题,所以他的艺术作品具备一定的个人性和公共性特质,反映了一定的社会性意义,在他的作品里,我们能看到其公共性的主题关怀特征。
参考文献:
[1]王林.拒绝操控——关于当代艺术的公众性[J].艺术当代,2008(10).
[2]张苏卉.艺术的“公共性”与公共艺术[J].艺术百家,2004(05).
[3]邵亦杨.后现代之后——后前卫视觉艺术[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8.
(作者简介:冯丽思,女,重庆艺术工程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现代丝网版画综合材料)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