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作文语言妙笔生花

2017-09-26郑晓敏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5年9期
关键词:修辞

郑晓敏

[摘 要]语言是作文最直露的脸面,最直观的装饰,语言是否具有魔力,取决于驾驭语言的本领与功力。本文以形象语言的运用为突破口,通过绘形,绘声,绘色,巧用动词,妙用修辞等方式,引导学生正确运用语言的形象色彩来表情达意,提高表达能力与写作水平。

[关键词]形象语言 绘声绘色 动词 修辞

【中图分类号】G633.41

一篇好的文章,不仅要有新颖的题材,巧妙的构思,深刻的主题,更要有生动传神、富有魅力的语言。因为语言是文章扎根的土壤,是文章思想内涵的表现,只有好的语言,才能把作者的写作意图和真情实感充分地表现出来。

我们的同学,在作文时,常常感到自己的语言比较枯燥,显得形同嚼蜡,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的语言鲜活起来,吸引读者呢?方法之一就是增强语言的形象色彩。

一、 推敲词句求色彩

“词的形象色彩”是指以生动、具体的形象诉诸人的视觉、听觉、嗅觉等,引起人们产生各种感官上的联想。语言中,用摹状、拟声方法构造的词语大都具有明显的形象色彩,也即可通过绘形、绘声、绘色等方式,达到语言的形象化。

(一)绘形

通过描摹事物的形状来达到语言的形象性。如看到“鹅卵石”一词,很容易使人联想到鹅蛋一样的椭圆的光滑的石头;看到“狮子狗”一词,人们脑海就会联想起外形象狮子,毛发蓬松的可爱的狗。另外像“马尾松”“席卷”“鼠窜”“鼎立”等词,都能引起人们视觉上的各种丰富的联想。美好的事物,前面迭加形容词来描述,固然可以,但终归空洞。如果选择恰当的形象来描写,会立即锦上添花。如“姑娘十六岁”,旧小说称为“二八妙龄”,现代作家说是“芳香的年龄”,后者自然韵味足多了,作家谢璞在一篇散文里写道:“姑娘到了花一般的年纪,她爱上了水生。”“花一般的年纪”,耐人寻味,读者不仅会想到“美丽”“红润”“光艳”“芬芳”这些词,而且脑海中会浮现姑娘俊俏的脸庞、羞涩的情态和婀娜的身影。

(二)绘色

通过描摹事物的色彩来达到语言的形象性。如同是描写黄色,“鹅黄”会使人联想到小鹅绒毛的颜色,“杏黄”会使人联想到杏的颜色,“橘黄“会使人联想到橘子皮的颜色,“金黄”则会使人联想到黄金的颜色,这里每个词都会使人联想到某一事物的具体形象,这种联想就是词的形象色彩。随着时代的发展,色彩词被运用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如走进手机店,你会发现一款款手机都有一个个靓丽的颜色名,如骑士灰、精灵蓝、欢乐紫等,这些手机颜色词将人们思维中的颜色概念与能代表颜色的事物联系起来,以具体可感的事物来表征抽象的颜色,如:烈焰红、秋枫红、炫枫红、激光红、雷射红、艳阳红等,分别用“火焰”“枫叶”“激光”“太阳”等具有红色这种自然属性的事物加上“红”这个基本颜色词构成。这些手机颜色词带有很强的形象色彩,极具感染力,给人愉悦的心理联想,激发了人们的购买欲望。

(三)绘声

通过描摹事物的声音即运用拟声词来达到语言的形象性。如“笑”这个词,由于“笑”的情景不同,心理状态不同,笑的声音也应有所不同,一般“笑”的形象描述是“哈哈大笑”“嘿嘿冷笑”“嘎嘎傻笑”“嘻嘻顽皮地笑”“咯咯天真地笑”“吃吃忍不住地笑”,同样是“笑”,由于摹拟定了不同的声音,笑的形象内涵则全区别开来了。

拟声词的巧妙运用,有时可收到意不到的表达效果。如作家张扬写一对意中人,相爱日久却又互相深锁心宫,忽然一天,姑娘想大胆表达,可念头刚起:“不觉砰然心动”,这个“砰”字是用得有功力的,它把爱的骚动、女性的羞怯,欲言又止的矛盾心态包孕其中了。马雅科夫斯基也是这方面的能工巧匠,他有一句著名的诗:“我们应该向明天前进,让裤子在行军中嚓嚓地响!”,“嚓嚓”一词突现了行军队伍的威武、整齐、雄壮,简直无可更替,它令一切形容词羞赧自愧,显得极为传神。

学生作文中,适当用些拟声词,能使文章显得生动活泼,而且大自然中象声词的摹拟,学生容易做到。一位学生习作,这样描写一位青年工人:“走起路来‘通通通,干起活来‘刷刷刷。”象声词用得准确,这位工人的豪迈气概,干活时麻利劲儿,呼之欲出。又如“他的脸‘刷地一下红起来”,通常情况下,脸红我们只能用视觉来感知,它是不会发出声的,用上一个象声词“刷”,使读者的视觉与听觉沟通,“脸红”变得更形象了。

给语言灌注声音,涂抹色彩,描绘形状,充分调动读者的形象思维,引起读者丰富的想象与联想,能给人一种如临其境,如见其物,如闻其声的感觉,使原本枯燥的语言充满魔力。

(四) 巧用动词

巧妙地运用动词也是达到语言形象化的重要手段。如作家杨朔在《埃及灯》中写道:“她约莫三十岁左右,高身段,戴着墨镜,耳朵上‘摇着两只金色的大耳环,怪好看的。”一个“摇”字,就把女舞蹈家婀娜多姿的体态生动地描绘出来了。“摇”在这里就被赋予特殊的形象意味,但这意味并不是词义本身所固有的,“耳朵上摇着金色的大耳环”,正是这一语句从整体上赋予“摇”特殊的形象色彩。有时,将动词与色彩词结合运用,效果更佳。

二、 巧用修辞添神韵

巧用修辞,不仅可以化抽象为形象,而且能恰到好处地“状难言之状”。如写“愁”这种抽象的心理状态,李煜写道“問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词人运用比喻,将“愁”比作一江春水,写出他眼中愁思浩瀚,东流不止。李清照写道“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王实甫写道“四围山色中,一鞭残照里,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两位词曲家都运用了对比、夸张等修辞手法,写出了愁情之重之深。若不用修辞,语言会显得乏味无趣。

平常的作文训练中,要教会学生用大自然中实实在在的事和物替代一些早被人熟知的东西,运用多种修辞方法,使语言显得生动活泼。如一篇《春暖》的学生习作,开始时,一位学生开头写道:“春天来了,姹紫嫣红,百花齐放,天渐渐地暖和起来。”写得也还可以,但从语言的形象性来说,写得还不够,经过启发,这位同学写道:“春天,它象一首欢快的歌,叮叮咚咚地淌过了冬天的河,流进了人们的心窝。”修改后,用了比喻、拟人“欢快的歌”“淌过冬天”,使人们自然而然联想到春天的温暖,为下文的发挥埋下了很好的伏笔。

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并非一蹴而就,但只要我们的学生学会使用语言文字的技巧,巧用修辞与动词,学会绘形绘声绘色,定能使语言形象生动,让文章插上绚丽的翅膀,文采飞扬。endprint

猜你喜欢

修辞
漫谈修辞研究的起源
莫言《红高梁》的语言艺术特色
浅析设计中的修辞
可口可乐广告语修辞应用及其汉译分析
浅谈语文写作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运用修辞
李白诗歌修辞与英译赏析
修辞与“高师教师口语”的研究报告
浅析在功能理论指导下的广告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