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小学生语文阅读审美能力的思考

2017-09-26杨旭辉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5年11期
关键词:小学阅读教学审美探究

杨旭辉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一直占有重要地位,因为在小学这一整个教育过程的起步阶段,听、说、读、写这些语文基本功都能够在阅读教学中得到切实锻炼,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是近几年课程改革和新课标在小学阅读教学中提出的新的要求。本文将会对审美视域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审美;小学阅读教学;探究

中图分类号:G623.23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阅读能开阔人的视野,在书中也能够学到新知识。对小学生来说同样是这个道理,小学生在阅读中可以提高知识储备量,对开发他们的智力有一定帮助。小学语文教师在授课中要善于引导学生阅读并教会他们正确的读书方法。明朝李诩曾经说过"人可一日无食,但不可一日无书。~日无书,百事荒芜。"由此可见,从古自今,阅读在生活中所占的地位有多重要。但是就目前阅读状况来说,存在的问题非常多。学生在课堂串摄取的知识量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唯一衡量标准就是考试,导致学生不能真正理解文章的深意。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对于文中的生字生词等也不会花费时间去讲矮,通常只是走过场,这也使得学生在日常生活

和学习中缺乏阅读的习惯。

二、在小学阅读教学中审美教育的作用和意义

美育,又称为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情感教育,相对于当下的语文阅读教学美育的特点相当明显。因为在当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阅读文本更多的被当做引导小学生识字、学习语法和培养语感的一个工具,而阅读教学本身就是对阅读文本中有益学生语言能力的部分的深入挖掘。将阅读文本中能够提高学生理解能力、写作能力和文本分析能力的价值都发掘出来加以利用,不可否认的是这些过程都是正确的,是对孩子有益的,也体现了新课標和课程改革对小学阅读教学的要求,这一过程虽然本身没有错误,但是在这样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明显地过于深究阅读文本的文化意义,而忽略了对阅读文本本身的审美教育。

对于审美教育,18 世纪德国启蒙运动中曾有一句著名的总结:"从美的事物中找到美,这就是审美教育的任务",审美教育的重要性就在于审美教育通过阅读文本,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传递给学生这样一个信息,即"什么是美",什么是美丽的高尚的,什么是丑恶的卑鄙的。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通过阅读文本中的矛盾冲突顺势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

极为重要,对学生的影响常常伴随孩子一生。

三、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构建审美教学的策略

(1) 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

对小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并不是一朝一夕的工作,这要求教育者在教育的过程中要注意对教学方式的选取,不能将学生的思维习惯固定在课堂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让学生对书中的故事有兴趣,让学生在书海中自由自在地寻找乐趣。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要注意将学生的兴趣爱好与课堂内容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小学生特有的活泼性和好奇心。小学语文课本中所选取的内容,尽管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能够让学生学到知识,但是与大量的课外书籍相比,语文课本中的知识实在是九牛一毛。所以,教师在授课中一定要鼓励学生去进行课外阅读,培养学生对课外读物的兴趣。

(2) 熏陶感染,体悟情感美

语文美育也要靠感情的"渗透"及审美实践的感染和陶冶来实现。体味感悟是关键、是核心。体验是主客体的沟通。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实践、体验,通过教学艺术启发学生进入体验状态。大凡名篇佳作,无不包含着作者浓烈的情感。有的托物言志,有的借景抒情;因事缘情者有之,直抒胸臆者有之。因此,在教学中要力求准确理解作品的内涵,把握住作者情感跳动的脉搏,并把作者创作时那种激奋的情感表现出来,让学生感受到课文中表现出的丰富优美的情感,激起学生心中美好的情感,从而产生思想感情上的共鸣,使学生在强烈的情感体验中,理解课文的美,获得启迪和教益。采用多种方法启发体味,引导学生感情体验,并进一步扩展情思,是培养审美理解力的好方法。成功的情感体验,可以高质量地完成知识的传递和情感的发展。

(3) 引导诵读,鉴赏整体美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凝练生动的优美词句,有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有引人入胜的深邃意境,有强烈感人的抒情色彩。大自然雄奇的山峰、广袤的原野、欢快的溪流、宽广的海洋、寒来暑往、鸟语虫鸣,都能在作家的生花妙笔下多姿多彩地呈现于学生的面前,使学生体验到一种身临其境的美感。但任何一篇关于自然美的描绘,都不是单纯的自然美的复现,而是作者意象的凝聚,是作者主观思想感情和客观事物结合而形成的一种意境,一幅情景交融、形神结合的有立体感的艺术图画。如何引导学生鉴赏这整体美?诵读课文就是一个有效的方法。通过诵读感受和欣赏课文中的语言美和意境美,是审美教育的关键。叶圣陶称有感

情的朗读为"美读",他说:"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情感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出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相通了,无论兴趣方面或受用方面都有莫大的收获。"可见,有感情的朗读,是感知美、欣赏美的重要途径。

(4) 拓展延伸,学习创造美

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把所学的知识转化为能力。审美教育的归宿就是提高学生的审美创造力。创造美食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和宝贵的心理特征。在教学中,教师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他们发展美、创造美的能力。当学生在语文课堂上体会到美时,就会产生跃跃欲试的创作冲动和灵感,这时教师就应趁热打铁、因势利导,引导学生把整个审美过程进一步提升。语文教师可根据学生的特点,结合课文的学习,诱导他们开展一些行之有效的创作美的活动,比如表演,既是一种欣赏,又是一种再创造;进行写作训练,也是一种创造美的活动。可采用续写式、仿写式进行表达美和创作美的训练。

总结:

语文阅读教学作为语文教学中的关键所在,推行审美化阅读教育势在必行。因为只有基于审美视域下,小学语文阅读教育才能促进小学生智商与情商的共同发展;也只有基于审美视域下,小学语文阅读教育才能实现语文学科"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参考文献

【1】杨家荣. 如何提高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的思考[J]. 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 2013,(25).

【2】孙颖香. 提高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策略探讨[J]. 新课程:小学, 2013, (12).endprint

猜你喜欢

小学阅读教学审美探究
设问引导探究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小学阅读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小学阅读教学提问存在问题及策略研究
试论在小学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能力
发扬艺术之光,让美术涤荡灵魂
职业中学美术鉴赏课教学探微
现代陶艺教学特点研究
相似图形中的探究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