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开展有效课堂教学活动

2017-09-26杨泽帮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5年9期
关键词:中学数学教学有效课堂教学活动

杨泽帮

摘要:本文探讨了提高中学数学课堂开展有效课堂教学活动的几个方法:调动有效的学习情感、挖掘有效的数学内容、探究有效的学习过程、创设有效的生活情境。

关键词:中学数学教学 有效课堂 教学活动

【中图分类号】G633.6

新课程要求教师提高素质、更新观念、转变角色,必然也要求教师的教学行为产生相应的变化。这种变化包括对待师生关系,对待教学关系,对待自我和对待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四种变化。其中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和引导。透析近几年的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有些教师由于对生成性课堂本质把握的缺失,片面地追求动态生成的情境,试图让学生获取更多的生成性知识,无视生成的价值追求和生命发展,无意中步入了新理念的误区。再加上忽视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导致课堂产生了答非所问、重复雷同、貌合神离等现象,针对中学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的这一普遍现象,对中学教师提出一个要求:要构建“有效课堂”,立足于力图激活学生的思维,促使迅速自主参与学习活动,主动获取数学知识和提高数学能力,使课堂处于高效有序中。要提高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调动有效的学习情感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调动积极的学习情感,对于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起到很大的作用。有效的学习情感的调动,对培养学生的学习信心,激发其学习的主动性,又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调动有效的学习情感可以通过以下方式:

第一,平易近人,营造氛围。老师用平等的态度和友好善良的心来对待学生,建立融洽和谐课堂气氛,消除学生畏惧感,学生才能有效地接收新知识。

第二,关心差生,不伤自尊。对待课堂上说错话、做错题的学生,不能漠不关心、挖苦讽刺,而是以关心、诚恳、帮助的态度来对待学生,学生就会勇于纠正自己的错误,大家也会引以为戒。

第三,鼓励为主,批评为辅。课堂上多肯定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表现,尤其对那些学习有困难而自卑感较强的学生,更要多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多鼓励他们,激发他们积极的学习动机。

2.挖掘有效的数学内容

要保证课堂教学有效取决于知识的有效性。对学生而言,教学知识的有效是指接触到的新观点、新材料,由陌生到熟知,能运用的内容。教学内容是否有效要看知识的属性以及学生的状态。

第一,有效知识量能促进学生的知识增长。而教学中学生知识的增长是教学成败的关键。

第二,有效知识量能影响学生的智慧发展。教学中能被学生内化的、熟练的知识,可以被随时提取,灵活运用,这是个体知识总量中的有效知识,是智慧的象征。而发展才是教学的主要任务。

第三,有效知识量可以促进学生的思想提高。这种知识是指教学中学生获得的、融会贯通深思熟虑的、实在有益的内容,即有效知识。

第四,有效知识量会决定教学的心理效应。通过对知识的获取产生愉悦的心理效应,才能成为活动的原动力和催化剂。

3.探究有效的学习过程

课堂教学的核心是调动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使学生自主地学习、和谐地发展。学习过程是否有效,是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关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处于成长发展中的中学生,是不成熟的学习主体。由于受年龄、经验、知识、能力的限制,他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毕竟是有限的。因此,只有发挥教师作为组织者、引导者、点拔者的作用,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让学生学会学习。尤其在学生疑难处、意见分歧处,或在知识、方法归纳概括时,更要教师及时加以点拔指导。有效的学习过程还可以通过游戏实施。中学生注意的特点是无意占优势,尤其是低年级往往表现出学前儿童所具有的那种对游戏的兴趣和足劲要求,他们能一连几小时地玩,却不能长时间地一动不动地坐在一个地方。新课程要求“面向每一个学生,特别是有差异的学生”。因此针对差异性,可以实施分层教学策略,最大限度地利用学生的潜能实施教学过程分层,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展示學生个性,从而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使数学课堂教学真实有效。

4.运用有效的课堂评价

有效的评价,有助于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有助于教师改进教学。教师要正确处理学生出现的错误,不能把激励评价用到极端,对于学生的错误不能敷衍了事,要引导学生说出解题思路。对那些有错误,但又蕴涵创新思维的想法,在指出不足的同时,再给予鼓励,这样的评价既能锻炼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又能避免导致学生“表扬依赖症”的产生,让评价真正发挥激活课堂的作用。另外恰当运用数学语言评价,利用“客观评价策略”、“关注差异策略”、“多元评价策略”、 “质的评估”等记录学生的各种进步,反映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过程和他们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帮助学生认识自我。让学生学会倾听、解读、交流,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5.创设有效的生活情境

创设情境一定要考虑到情境创设的有效性。创设有效的生活情境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条件。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景,使学生从中感悟到数学的乐趣,产生学习的需要,激发探索新知识的积极性,主动有效地参与学习。在创设生活教学情境时,一要选取现实的生活情境。教师可直接选取教材中提供的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情境进行加工或自己创设学生感兴趣的现实生活素材作为课堂情境。二要构建开放的生活情境。教师要对课内知识进行延伸与拓展,将抽象知识学习过程转变为实践性、开放性的学习过程,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大胆提出猜想,不断形成、积累、拓展新的数学生活经验。三要创设多元的生活情境。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生活及兴趣的了解,对教学内容进行二次加工和整合,再次创设生活情境。真正实现课的导入“生活化”,从学生身边切实可感的事情入手,结合其关心的、感兴趣的、有一定感受的材料,让学生很快入情入境,激发起求知欲望。

参考文献:

[1] 严汉朝.中学数学课堂有效性教学之我见[J].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 .2010,09.

[2] 夏永军.提高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之我见 [J].新课程(中学) .2010,11.

[3] 谢华彬.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之我见[J].中学教学参考.2010,23.

[4] 龙燕.有效教学理念下的中学数学课堂管理策略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0,03.endprint

猜你喜欢

中学数学教学有效课堂教学活动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培优辅差小组教学活动的实践研究
基于核心素养之自主发展的教学活动设计
以数学类绘本为载体的幼儿园教学活动探究
试论中学数学教学中情感教学的应用
更新观念,创设自主灵动课堂
中学生数学教学方式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巧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提高学生数学课堂学习能力
实现初中美术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
洗去浮华,回归本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