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用信息化技术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效率的体会
2017-09-26汤样开
汤样开
摘 要: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已经广泛运用于各个领域中,而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也为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提供了更为丰富的空间。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活动中,对信息化技术进行有效的运用,能够将抽象的历史知识转变成学生可见、可听的图像与声音,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将历史故事进行还原,有效的加强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本文就主要针对信息化技术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运用的相关问题进行简单的探讨。
关键词:信息化技术 ;多媒体技术; 初中历史; 课堂教学有效性【中图分类号】G633.51
信息化技术也可称之为多媒体技术,是将声音、文字、图像、动画等技术进行充分整合与运用的一项计算机技术,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化技术越来越多的运用到教学领域中,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多媒体技术的有效运用,将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将历史知识现代化,从多个不同的角度向学生展示历史信息,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中,极大的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而具体到历史学科中,则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将年代久远的历史事件通过信息手段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复杂的历史事件变得更为简洁,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使历史事件变得更具趣味性。在现代教育理念指导下,多媒体技术运用到历史课堂中已经成为了一种必然的趋势。
一、初中历史课堂中运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的优势
(一).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令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生才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学习兴趣的培养,不是简单的依靠教师的传授就能够形成,而是需要在一定的情境下,为学生提供产生兴趣的平台。对于教师来说,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所具有的特殊功效,为学生创造一个有声、有形的环境,在这个环境中学生能够体会到与真实情景相似的情景,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自然就会产生继续下去的兴趣,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中。比如在讲解《鸦片战争》这一课时,教师可以播放电影《林则徐》中关于销毁鸦片的片段,同时结合历史教材中的历史背景以及林则徐的个人事迹进行讲述,学生自然能够对鸦片战争产生更为全面的认识,同时引导学生进行更为深入的思考,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不仅使课堂气氛变得活跃,而且有利于学生养成积极主动的学习习惯,极大的提高了课堂效率。
(二).利用多媒体技术有利于突破教学难点
历史课程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为历史事件无法重现,因此学生对于很多历史知识的理解难度也就较大,学生理解起来也较为困难,而仅仅依靠教师的语言表达,通常是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面对这些问题时,传统教学方法的弊端就逐渐的凸显出来,而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则能够突破这些难点问题,利用声音、图像等,将无形的知识变得具体,将无声变为有声,这样能够将历史事件进行清楚的表达,同时也能够在学生的思维中形成一个较为具体的形象,学生理解起来也就更为容易。比如在学习《新航路的开辟》这一课时,针对哥伦布、麦哲伦等航海家的航路线,仅仅依靠死记硬背,往往无法达到理想的效果,而如果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一个动态的课件,将航海家的路线进行演示,对于不同的路线和其中具有重大意义的转折时间与地点做特殊的标记,这样学生便能够有效的区分不同的航海家的不同航海路线,同时对于具有转折意义的时间和地区也有了较为深刻的记忆。
(三).有利于塑造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
初中历史的学习,是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和国情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通过历史的学习,使学生更加深刻的认识到我国历史发展的进程,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因此,历史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需要充分体现这一重要性,需要以教材为基础,并且深入挖掘教材中蕴含的思想内容,并且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与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但是,在传统的课堂教学过程中,仅仅凭教师的一张嘴,在没有情境及环境渲染的情況下,难以形象地表达出这方面的意思,同时更加缺乏可信度,不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这样,历史教学的目的就大打折扣。而在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后,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个难题。多媒体教学方式的引入,极大地方便了课堂教学情境的刨设,可以形象地再现历史场景,这样能在一定程度上强化学生的情感,使得学生融人到历史情境中去。从情感上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方面的教育。
二、多媒体技术在初中历史课堂中的运用
(一).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教学情境
众所周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必经之路,只有学生充满兴趣的参与到课堂中,才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主动地、积极的学习。兴趣是一种积极的兴趣,虽然听不到、看不到,但是其却贯穿于整个课堂活动中,只有深入的对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进行了解,才能创设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如同身临其境,激发学生进行探索的欲望,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极大的调动,便能够促进课堂效率的有效提升,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比如在学习《共产党坚持敌后抗战》这一课时,可以先播放一些关于抗战的歌曲,如《南泥湾》,学生在优美的歌声中,仿佛回到了烽火连天的时代。这时教师可以适当的引出问题,这首歌反应的是抗日战争的那一时期?在这一时期发生了什么事件?而中国共产党针对这一事件又做出了什么样的决策?通过这些问题的提问,是学生产生了探索的欲望,学生自然而然的会随着教师的思路进入到课堂中,不仅实现课堂教学的目标,同时也有效的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程度。在这种课堂教学方式下,课堂气氛变得活跃,学生自然也由以往的被动听讲而换变为主动的参与课堂,提高了课堂效率。
(二).利用多媒体技术提高学生记忆效果
历史知识具有一定的过去性和具体性,因此想要对其进行有效的记忆,对学生来说,是具有一定难度的,尤其是历史事件的时间与先后顺序,是学生记忆的一大难点。利用多媒体技术,能够将抽象的知识通过声音、色彩和图形等信息进行有效的结合,通过多样化的方式刺激学生的大脑皮层,从而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记忆程度,增强学生的记忆能力。比如在学习《甲午战争》时,我们可以利用电影《甲午风云》中的几个经典的镜头,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为什么北洋水师只在极短的时间内就毁灭在日本军队的手中,这与李鸿章退缩避战、慈禧太后铺张浪费等镜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从根源上说,是清政府的腐败造成了这些局面。这对于学生认识甲午战争以及其产生的原因等,都能够产生更为具体的意识,这样学生在记忆时就更为深刻,而且记忆的时间会较长,学生的思维能力也能够获得较大的提升。
(三).将历史知识系统化,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通过对历史的学习,能够使学生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方面形成更为全面的历史思维,从而促进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激发。当学生具备了这种历史思维能力,便能够在日后的学习与工作中,科学的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而且在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方面也具有很强的推动作用。从这方面来说,历史教学的根本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将文字、声音、图像进行有机的整合,以此来反应历史事件发展的过程,使学生从整体上对历史事件进行把握,并且对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以及结果有科学的认识,从而掌握历史的发展规律,促进学生历史思维的养成。比如讲美国霸权政策时。为了说明二战后国际关系中心的变化,利用维也纳会议、巴黎和会、雅尔塔会议三张图片及一定的背景音乐.创设了19世纪以来洲际关系中心的发展变化的历史背景。学生通过对比得到结论:国际关系中心从传统的欧洲为中心转到以苏美为中心。为了让学生理解当今世界政治发展趋势,教师设计了一组图片,有美国出兵海湾、前南斯扣夫地区战争、伊拉克侵略科威特、华约解散、巴以和解、克林顿访华、江泽民访美等等,将这些照片配上背景音乐播放出来,学生更容易就归纳出当今世界和平与动荡并、总体趋势走向缓和的政治特点。
(四).拓宽学生的视野
计算机具有较大的信息容量,而且其执行的速度也较快,能够在短时间内呈现出大量的声像資料,以此来为学生提供更多教材中无法体现的知识。因此,利用多媒体技术,能够扩展课堂的信息容量,拓宽学生的事业。比如在讲解 “一战”西线三大战役时,如按传统教学模式逐个讲述略显繁杂,择一而讲学生又感不足,我就采用多媒体技术播放了二次战役的精彩片断,再配以简短的解说,既节省了时间,又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对于第一次出现在战场上的飞机、坦克等新武器,学生是有兴趣的。要一一讲述这些武器的来历,从时间上来说显然是不允许的。在这里我就得益于多媒体技术提供的短短一组镜头:“飞翔于天空的鹰”、“人类模仿鹰的飞翔”、“莱特兄弟试制的飞机”、“一战时出现在战场的实习机”。仅仅几秒钟的时间就交待了来龙去脉。另外,应用多媒体技术自动展现所需图像,更无需教师详细板书,这样就加大了课堂教学密度,增加了课堂教学内容。
三、利用多媒体技术需要注意的问题
虽然多媒体技术在现代教学课堂中的运用有着较多的优势,但也并不是越多越好,而是应当建立在有效的课堂设计的基础之上,因此我们应当对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有一个科学的认识,对其运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客观的分析,才能够促进多媒体技术更为合理的运用,发挥其在现代教学活动中的作用。
(一).切忌喧宾夺主。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固然具有着种种优势,但是我们也应当认识到,多媒体只是课堂教学的一个辅助工具,不能完全代替教师的讲解,如果在教学活动中过于频繁的使用,则不仅会使得教师在课堂中的作用受到影响,同时也会由于频繁的切换内容而使学生眼花缭乱,因此,对于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要有一个客观把握,切忌喧宾夺主。
(二).切勿忽略语言的表达作用。在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过程中,课件的演示往往是图文并茂的,对于学生会产生强烈的感官刺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交流自然就会受到影响,如果教师不能有效的把握适当的语言交流,就会导致课堂内容被媒体课件占用,学生的语言归纳能力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所以说,在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过程中,应当注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语言沟通,切勿忽略语言的表达作用。
(三).避免出现内容空洞的现象。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一般是用来展现一些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视频等,其主要的目的在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将教材中的内容进行充分的表达。同时教师应当注意到的是,不能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忽略了对内容的把握,避免学生上课之后却不知道要学习的主题,因此,要避免出现内容空洞的现象。
结束语:
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实施与深化,对现代教育目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此同时也促进了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不断改进。现代科学的技术的发展,为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更为丰富的方式。而在初中历史教学中,信息化技术的有效运用,不仅能够将死板的书本知识变得形象和生动,同时也能够通过不同的角度对事物的内在规律进行描述,使学生能够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充分感受和体会历史,并且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不断的拓宽自己的视野,也为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产生了有效促进作用。当然,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我们在充分运用现代信息化技术的同时,也应当对其存在着弊端有客观的认识,才能够做到扬长避短,实现信息技术的合理利用。
参考文献:
[1]龚云端.初中历史课程与现代信息技术整合探微[J].新一代(下半月),2010(01)
[2]王会英.谈初中历史与信息技术的整合[J].学周刊:B,2011(12)
[3]赖萍.浅谈如何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率[J].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2(15)
[4]胡继志.浅析现代多媒体技术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文教资料,2009(02)
[5]罗金良.初中历史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探究[J].科海故事博览·科教创新,2011(01)
[6]陈海红.试谈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优势[J].学周刊B版,2010(06)
[7]李宝胜.让初中历史课堂更精彩——浅谈多媒体技术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生政史地(教学指导版),2010(01)
[8]魏九玉.多媒体技术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利弊及对策[J].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2012(08)
[9]孙若雪.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以多媒体技术与历史教学整合为例[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