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数学教学走进生活
2017-09-26吴惠意
吴惠意
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往往只重视数学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数学知识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联系,从而造成了知识学习与知识应用的脱节,导致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水平低下,不能充分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和生活性,直接影响了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在课堂教学中,数学教师应着力体现课堂生活化的理念,引导学生从生活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领悟数学的魅力,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一、数学生活化知识在“盘活内化”中清晰而深入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为此,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将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引进课堂,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例如在学习概率知识时,可以让学生用准备好的小球、转盘、硬币等进行游戏,同时作好记录,然后各组进行对比,学生很快就总结出相应的概率知识。这样,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参与了数学游戏,对知识理解更透彻,掌握更牢固,学生也从探索游戏成功中感到喜悦,强化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对数学的理解,感悟数学的价值与魅力。
如在“解直角三角形应用”的教学中,以多媒体演示北京奥运会上,我国运动健儿勇夺金牌,国旗一次次升起为背景,设计操场上升旗仪式过程中,学生甲站在不同的位置,给出不同的条件求旗杆高度的一组问题。这样设计使数学与学生的社会生活相融,体现了当前数学新课改的理念,为师生互动、平等参与,学生合作交流提供了空间。
二、生活化思维在“有效实践”中流淌而增效
以生活为背景的情境,可以让学生觉得数学知识就在生活中,既有趣又有用。学生的数学学习,主要在课堂,但学生对数学的兴趣,特别是对数学的持续的兴趣,就不仅仅限于课堂。 在学了整数指数运算后,为了让学生加深认识,我针对本地经济活跃特点,要求学生到本地银行收集我市有关教育储蓄的信息,并思考以下问题。
(1)依教育储蓄的方式,每月存50元,连续存3年,到期(3年)或6年时一次可支取本息共多少元?
(2)依教育储蓄的方式,每月存50元,连续存3年,到期(3年)时一次可支取本息比同档次的“零存整取”多收益多少元?
(3)欲在3年后一次支取教育储蓄本息合计1万元,每月应存入多少元?
这是教育储蓄的收益与比较,在收集过程当中,学生充分的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与有用性。
三、运用信息技术,让数学走进生活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運用于生活,将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现在学生面前,不仅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还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隐藏着丰富的数学问题。如在教学《相遇问题》时,设计这样一个教学课件:
1. 小张和小李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向而行,未相遇。
2. 小张和小李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向而行,相遇。
3. 小张和小李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向而行,擦肩而过。
4. 小张和小李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向而行小张先行一段路程后,小李才出发,又经过一段时间两人相遇。
5. 小张和小李同时从甲、乙两地向相反的方向前进。
6. 小张和小李同时从同一地点向相反的方向前进。
在教学中,通过信息技术制作动画,在课堂上只用了短短的几分钟时间,就将现实生活中能碰到相遇问题的具体情况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了“同时”“两地”“相向”“相遇”等数学概念。这样的教学,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效果好。
四、创设游戏情境 ,让数学生活化
竞争意识是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意识,对于提高学生整体与个体的认知水平具有积极的作用。要善于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这种竞争意识,可以通过创设游戏情境的方式来让学生体验竞争,在竞争中不断提高自己。在验证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时,我选择游戏接龙的方式,由任意一位学生开始,针对方程2X+Y=40,任意给X(或Y)一个值,点班级另外一名学生,说出相应的Y(或X)的值,再由这位学生给出新的X(或Y)的值,依此重复进行,教师强调,看谁算得又快又准。
学生对这种方式都很感兴趣,都能认真思考,积极参与,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熟练掌握二元一次方程组的验证方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