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客家童谣在幼儿园教学中的实践和探索
2017-09-26吴小苑
吴小苑
重视本土传统文化的挖掘和教育,已成为当前幼儿园课程建设的一大发展趋势。国内外对民间童谣教学研究颇多,浙江、上海、广州等地一直把民间童谣纳入语言教学课程中,许多地区都编写了各具特色的乡土教材。广大幼儿教育工作者、学者也根据自己丰富的教学经验、科研成果发表了很多有血有肉的乡土教学论文。但纵观我市,能够因地制宜地开展民间童谣教学的园所不多,民间文化资源的挖掘与传承重视不够。这对客家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是不利的,也与我市正在倡导的幼教科研兴教是不协调的。
客家童谣是客家传统文化的一棵瑰丽的明珠,其构思巧妙、意境优美,语言生动浅显、顺口,节奏感强,富有儿童情趣,深受儿童的喜爱。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的文化和生活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如今孩子的腦海里已经很少留有客家童谣的踪影,这确实是一种教育的缺憾。顺应着这个主题,也为了不使孩子的童年留下这种缺憾,我们试图在语言教学中,增加客家童谣教学的内容,以让孩子从本乡、本土的语言文化中获得对本土语言的亲切感,体验乡音乡韵。
一、精心挖掘、撷取客家童谣素材
客家民系文化底蕴深厚,独具特色,尤其是客家童谣,它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丰富多彩,它的特点是音韵和谐,诵之琅琅上口;形象生动,语句简练,难以忘怀。但客家童谣创作的年代较久远,又主要以传唱的形式流传下来,免不了会有所流失,因此,实施客家童谣教学的第一步就是要对散见于民间或其它地方的客家童谣开展收集工作。收集的途径主要有:一是广泛发动家长帮忙收集。我们通过各种宣传途径,让家长了解我们正在开展的课题研究工作,使家长明确童谣教学的重要意义,请家长把看到的、听到的童谣记录下来。二是向本地老一辈收集他们小时候经常传诵的童谣。三是教师到书店、图书馆购买、查阅。四是到文化馆、电视台、广播站收集。
二、用心设计、生成童谣活动计划
客家童谣内容要转化为孩子学习的内容,设计童谣教学计划是一个关键环节,教学计划设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童谣教学质量的高低。因此,我们加大力度,努力设计好每一个活动计划。首先由承担教学任务的教师设计出活动计划,然后由课题组成员提出修改意见进行修改,再把修改好的活动计划返回给课题组修改。接着承担教学任务的教师根据计划开展教学活动,幼儿园邀请专家并组织骨干教师听课。最后大家围绕活动计划集体讨论,形成较为完善的活动计划。
三、有效组织、研讨童谣教学方法
1. 直观法
幼儿的思维是以直观形象为主,直观的实物、图片和动作等对于他们来说是容易理解的,而抽象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则是他们难以理解和接受的。童谣内容隶属于语言范畴,属于抽象的学习对象,对于幼儿来说较难理解。因此,只有采用直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化抽象的内容为直观的学习对象,才能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才能被幼儿所理解和接受。在童谣教学中,我们根据童谣的具体内容,采用动作、实物、多媒体和图片等直观的手段和方法,使抽象的童谣内容直观地呈现在幼儿的面前,以帮助幼儿理解童谣的内容,激发幼儿学习童谣的积极性。动作直观法就是在学习朗诵童谣的同时以动作来表现童谣中的某些内容,通过动静结合的形式,来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幼儿理解童谣的内容。
2. 情境法
童谣内容总是反映一定的生活情景,创设生活情景能使幼儿较快理解童谣、感受童谣、体验童谣,从而提高幼儿学习掌握客家童谣的能力。幼儿的学习也具有情景性的特点。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幼儿会被情景中的人、事和物所吸引,产生学习童谣的兴趣,提高学习童谣的效果。
3. 游戏法
游戏是一种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要求的快乐而自主的实践活动,是幼儿的基本活动,也是对幼儿的成长最具价值的活动,更是幼儿最愿意从事的活动。儿童的游戏和童谣是密不可分的,客家童谣极具童趣,本身具有非常生动的游戏性,许多童谣是在儿童的游戏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因此,在童谣的教学中,我们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巧妙地将游戏贯穿融入于童谣内容中,让幼儿边诵读童谣边进行游戏,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童谣的积极性,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