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州东濠涌:从臭味扰民到小桥流水

2017-09-26麦婉华

小康 2017年26期
关键词:越秀区向阳河长

麦婉华

2012年12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了广州东濠涌,并寄语“东濠涌是建设美丽中国的一个细节”。经过5年的整治,东濠涌在景观上和管理制度上都更进一步。记者走访发现,这与河长制推动河湖管理规范化和平时的河涌维护息息相关。

2012年12月7日,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23天的习近平首次离京赴外地视察,第一站来到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广东省。12月7日至11日,习近平在时任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和时任省长朱小丹陪同下,相继到深圳、珠海、佛山、广州等地,深入农村、企业、社区、部队和科研院所进行调研。

其中,2012年12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广州市视察了一个地点——东濠涌。这条古代在广州充当护城河的河涌,在城市高速发展的背景下成为了市中心的重要河涌之一。本来东濠涌一度严重污染,但经过整治之后水质大幅改善,是广州市整治工程一个成功的例子。

经过了5年的时间,东濠涌有哪些变化?近日,《小康》记者来到广州东濠涌现场以及东濠涌博物馆进行了走访。

从护城河到臭涌再到城市风景

“东濠涌位于广州城区的中心地带,北起白云山脚下的麓湖、南至珠江,全场4.51公里。”广州市越秀区市政和水利管理所所长叶向阳向《小康》记者介绍道,东濠涌历史悠久,是起源于宋代的广州六脉渠中唯一保存下来未完全覆盖的一脉。自广州建城以来,它一直扮演着为市内提供生活用水和交通要道的双重角色。

1918年,广州开始拆除城墙和城门,使传统城市空间隔绝发生重要改变,东濠涌从原来的城市边界转变为市区内的河涌,护城的功能已不复存在,但仍保留着防洪排涝的作用。

20世纪80年代末,广州对市区内的河涌进行大规模整治,东濠涌中北段被改建成暗渠。随着城市化步伐的日渐加快,工业和生活污水大量流入,东濠涌淤积严重,污染加剧,鱼虾绝迹,成了藏污纳垢的臭水沟。

从小生活在广州东濠涌附近的居民杜国华跟《小康》记者说,当时因为东濠涌发出恶臭,他的家常年都不敢打开窗户。“一开窗,那个味道就攻进来,真的很难忍受。而且当时的东濠涌的水很脏,还很容易滋生蚊虫,住在附近真的苦不堪言。”

但是,这种境况在2008年开始发生了转变。当年,治水号角吹响,沿线居民奔走相告,“东濠涌翻身有望了!” 叶向阳告诉记者,在亚运前后,东濠涌开始整治。首先是东濠涌的一期综合整治工程,整治东风路至珠江段1.89公里的明涌。主要实施截污补漏、调水补水、水质净化、景观堤岸等工程。

“当时,东濠涌附近都是杂乱的平房,而且还有一些小工厂和菜市场,这些都对东濠涌的水质有一定的污染。为了绿化、美化当地环境,需要拆迁和整治环境。居民很配合,工作开展得很快。时任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因此作出批示,表扬东濠涌的整治情况。”叶向阳说,整治后,3.8公里堤岸实现了“绿化、美化、生态化”,10座桥“修旧如旧”,呈现小桥流水意境,新增7.6万平方米绿化,5.4公里绿道。

“东濠涌是建设美丽中国的一个细节”

在2012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之前的2011年8月,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的胡锦涛也视察过东濠涌。当时,东濠涌一期整治刚完成不久,二期整治正在推进中。胡锦涛寄语道,东濠涌二期一定要建设好,把好事办好。

时隔1年多,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东濠涌时也留下了寄语,他说:“东濠涌是我们建设美丽中国、永续发展的一个局部、一个细节,把这些局部和细节做好,我们的宏伟蓝图就能绘就。”

那么,在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时,东濠涌已经是怎样的景象?叶向阳表示,当时东濠涌正在实施二期综合整治工程,整治东风路至麓湖长2.62公里的雨污合流暗渠,至2015年6月竣工。通过征地拆迁、截污、揭盖复涌、调水补水、道路交通改造、景观建设等措施实现了东濠涌南北相通、云山珠水相连,改善沿线生态环境。

據了解,视察时习近平与随行人员一起参观了东濠涌博物馆,聆听工作人员讲解介绍,并不时向在场民众挥手致意或者停下来与民众简短交谈。

8月9日,《小康》记者一行回访了东濠涌博物馆和东濠涌。据悉,东濠涌博物馆利用涌边两栋民国时期的旧民居改建而成,它是广州市第一间以水为主题的专题博物馆,集中记录和展示了广州河涌历史文化和东濠涌综合整治成果。

“小桥流水人家”这是记者一行来到东濠涌时的第一感受。整治后的东濠涌南段,鱼翔浅底,游人穿梭。时值夏天暑热,有一些家长带着小孩子在涌内踏水、抓小鱼,有一些人则在涌旁的树荫下休息看报,呈现出一幅休闲舒适的景象。

《小康》记者观察到,河涌的水可谓清澈见底,河涌的石头上生长着田螺和青苔,河涌里的小鱼成群结队。叶向阳说,这些小鱼从珠江引流到东濠涌后,就不再愿意出去,因为涌内水质良好、又有青苔等食物。“有时候我们也头痛,怕鱼会不会太多了。但是想一下也是好事,证明河涌的水质确实好,鱼才不愿意走。”

据了解,河涌内不仅水生植物久生不衰,鱼群品种也逐渐增多,同时也出现了虾的踪迹,“记得有一次一只鸟飞到我们办公室前门撞到了玻璃,保安还好心救助了它,看到它的颜色、尾巴都很特别,后来查了才知道是对栖息地水质要求很高的红尾水鸲。”叶向阳说。

杜国华说,现在作为住在东濠涌附近的居民感到很自豪,不时就可以到河涌附近走走。“我们还会组织志愿者队伍,周六周日的时候出队帮助游览东濠涌的旅客,向他们介绍。同时,志愿者们也会做一些劝导工作,尽量杜绝不文明行为的发生。”endprint

河长制推动河湖管理规范化

在东濠涌两岸,沿线有篮球场、羽毛球场、绿道、景观小品、栖息凉亭和健身设施,这些都免费供市民使用。但是,人们也许想不到在篮球场、羽毛球场的地下有东濠涌涌水净化的“心脏”——污水净化厂。每天6点30分,污水净化厂就开始启动,一直到晚上10点,污水净化厂才不再运作。

在非汛期净化厂采用内循环模式对涌水进行反复净化,提升河涌水质。净化过后,东濠涌水质基本达到四类以上标准,2017年4月东濠涌水质为Ⅱ类,也就是说水质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稀水生生物栖息地、鱼虾类产场、仔稚幼鱼的索饵场等,位居广州市重点整治河涌水质的首位。

除了硬件上的设备,要保护、维护东濠涌还需要建立健全的制度和措施。叶向阳介绍,2016年6月广州市全面推行河长制,同年8月越秀区实施河长制。“我们充分利用全面推行河长制这个契机,结合我区实际情况,建立一套完善的河涌巡查机制来保持、维护东濠涌优美环境。”记者看到,在东濠涌两岸有公示牌标注河长以及河涌本段负责人的姓名、电话。

据了解,广州市越秀区总河长是区委书记王焕清担任。副总河长越秀区区长苏佩担任。河涌由北至南共流经7个街道,分别为登峰、建设、洪桥、大塘、大东、珠江、白云,各街道书记担任街级河长。各街、居级河长按照职责分工,定期对东濠涌进行巡查,发现问题后通过微信群联系相关责任部门进行处理,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处理,落实街道属地管理责任,切实履行工作职责。

另一方面,他们建立以越秀区建设和水务局水务科指导、越秀市政管理所监督、维护所实施的日常巡查三级管理制度。维护所设立专职巡查队,在日常巡查中重点针对河涌水质、堤岸及堤防设施、涌面保洁、沿线绿化和各雨水污水出水口等6个方面。巡查发现问题后,能解决的马上现场处理,不能马上解决的,通过巡查微信群,及时向市政所汇报进行协调,超出市政所管理职责范围的,由越秀市政管理所向局水务科或局级领导汇报,领导在线作出指示,缩短处理问题时间,避免以往信息反馈慢处理不及时被群众投诉的弊端,形成逐级协调解決,层层上报的高效工作联动体系。

叶向阳介绍说,各项工作的推进还要确保属地街道与各相关职能部门沟通顺畅,形成“两条腿走路”的优势互补,就能营造出“齐抓共管”的良好治理态势。

防洪排涝是更重要的功能

当看到清澈的涌水、舒适的环境时,人们只想到东濠涌充当景观的功能。然而,其功能远不止如此。叶向阳表示,东濠涌还要承担保障水安全的泄洪功能,是越秀区防洪排涝的主要河道。

“一旦遇上大雨、台风等天气状况,上游的白云山麓湖需要泄洪。东濠涌从‘清溪川立马变成‘金沙江,涌水水质立刻下降。开闸后河涌水位上升可达到2米多,为了保障市民人身安全,沿线亲水平台就要提前关闭,因此清场工作必须做得很仔细。”

下大雨泄洪期间,为了保证低洼地区和市政道路不受“水浸”之苦,保障市民出行安全,沿线各拍门将陆续开启动作,渠箱中的水汇流入东濠涌,此时调水补水工作是暂时停止,所以水看上去会变黄。“有一些市民不理解,觉得水质是不是又变坏了。其实不是,这是因为要泄洪,所以没有办法及时净化排污。”叶向阳说。

记者观察到,河涌两堤坝砌筑梯级形环保砖做成规则的凸起状。叶向阳说,如果真的有人掉进正在泄洪的东濠涌里也可以沿着墙上的环保砖爬上岸自救。

不过,更多的工作是在泄洪过后。由于泄洪会带来的大量泥沙和垃圾,广州市政管理所马上组织城管环卫保洁工人对河道进行清洗,江湾泵站和东濠涌净水厂积极投入生产运行,不停通过水质净化和河道冲刷,两小时内恢复东濠涌带状公园开放。

“每次泄洪过后,环卫工人、城管部门的工作人员都很辛苦地清理、整治。因此,我觉得除了看到东濠涌优美的环境外,还不能忘记这些为东濠涌在背后付出的人们。”叶向阳说。endprint

猜你喜欢

越秀区向阳河长
我们都是追梦人
盘活越秀区存量老旧物业的对策研究
致敬抗疫情英雄
新年话“福”
字海拾“贝”
河长制推行中法律问题探讨
山西省省内主要河流河长调整公示
从法律视角看“河长制”对水污染防治的作用
图说河长制
广州市越秀区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经验对江苏盐城大市区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