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积极心理暗示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17-09-26戴盛炳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5年11期
关键词:性格特点数学课程图形

戴盛炳

摘要:积极心理暗示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积极的教学辅助手法,甚至是正面的教学手段。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对积极心理暗示进行有效应用,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信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整个课堂教学的张力,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关键词:积极心理暗示 初中数学教学

G633.6

积极心理暗示其实是教学中较为重要的一部分,但是许多教育工作者却没能引起足够多的重视。数学课程是初中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同时也是对学生综合素质及能力进行培养的重要内容,但是从当前教学情形来看,要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似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充分利用积极心理暗示的重要作用,提升初中数学教学质量,是当下初中数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必经之路,同时也是从初中学生阶段特点出发,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的重要措施。

一、从教学现状看积极心理暗示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

(一)状态过于被动

与传统教学中“教学状态过于被动”这一情况不同,当代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性不足多数不是因为学生智力不足,而是由于积极性不足引起的。这一部分学生,他们思维较为活跃,脑筋开动得也快,但就是积极性不足,直接导致学习效率低下,出现“被动学习”的情形。针对这一现状来说,如果能对积极心理暗示进行应用的话,势必能扭转学生固有思维中對数学教学的定义,重新发掘数学课堂的魅力,从而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提升整个课堂教学的活力,最终形成良性的课程教学循环,提升数学课程教学质量。

(二)师生配合不足

新课程标准对初中数学课程灵活性及应用性日益增强的同时,却又不得不面对应试教育模式带来的压力。在这样一种“两难”处境中,教育工作者们一直在力争形成一种师生间能够进行良性互动的局面。但是在摸索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要想实现是师生间的良性互动其实很简单,只要抓准学生的心理预期点,给予学生想要的东西即可,但是教师却始终将重心放在枯燥的教学内容上,不懂从方法及策略出发,以一种更为灵活的方式处理课堂师生关系的僵局——积极心理暗示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能够从学生方法发力,在教师肯定和鼓励学生做出某些反应和举动的同时,学生也回做出相应的积极反应回馈给教师,这样一来便会自然而然的形成师生间的良性互动。

综合上文论述,我们可以看到,初中课程教学面临严峻挑战的同时,课程教学中却不断涌现新问题。基于这样一种情况,积极心理暗示的应用,不仅能从学生主观方面出发,提高学生对数学课程及教学过程的兴趣,还能极大的肯定和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索与发掘,培养学生的延伸及拓展意识,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

二、积极心理暗示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的具体措施

从前文中我们已经对积极心理暗示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和价值有了基本的认识和了解。就积极心理暗示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来说,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熟悉班级学生性格特点

积极心理暗示属于心理管理学的范畴,在什么时候使用,对什么样的学生使用都是需要讲究和权衡的。因此,要想充分发挥其在数学课程教学中的作用,教师首先需要对班级学生的心理及性格特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只有做到“了解”,才有可能“对症下药”。当然,我们这里的了解并不是指教师需要对学生一个一个的进行“座谈”,其实只要稍微在教学过程中加以用心,这个问题就能很好的得到解决:比如就《多姿多彩的图形》这一课程教学内容来说,教师可以结合“图形心理学”(指选择的图形与心理水平有着某种客观的联系)的相关知识和定理对学生的心理及性格特点进行初步归纳和总结。教师在教学的开端,让学生准备好纸笔,画出一个最喜欢的图形,这样一来,不仅能轻松的带领学生进入图形的世界,还能透过图形“窥探”到深藏在图形背后的性格秘密。当然,就这一方法来说,对心理学方面的知识有着较高的要求,如果教师无法很好的掌控这一标准,那么建议采用较为简单的测试的方式完成这一统计。

(二)见缝插针法的合理运用

积极心理暗示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看起来一定要是随机而有效的(因为作为一堂数学课程教学来说,教师不可能花费课程时间来讲授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定要学会“见缝插针”的“绝招”。在初步了解学生的性格及心理特点之后,教师便可以开始尝试使用积极心理暗示策略了。在应用中,教师应注意:这一策略的应用应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全面感受到这种积极的力量但是又不能显得刻意,“见缝插针”尤为必要:同样以《多姿多彩的图形》这一课程内容来说,教师可以让学生到黑板上画出自己能想到的图形,制定“多者胜出”这样一种竞争策略,在这样一种策略定制的同时,教师可以在心里有一个人员的安排预期,比如可以着重挑选那些平时发言较少或是参与程度较低的学生;在邀请学生上台的过程中,有的学生会比较胆怯,此时教师便可采用语言评价的策略来实施积极心理暗示,用较为侧面的方式告诉学生,他完全可以应对这样的场面。如此一来,教师不仅能收获较高的人气,同时对于良好教学氛围的营造来说,也能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见缝插针法除了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外,还应落实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教师应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绪和学习状态,帮助和引导学生回到积极的正轨上来,保护积极心理暗示策略在教学中的成果,避免前功尽弃情况。

三、总结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就积极心理暗示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来说,只有充分了解班级学生的心理及性格特点,将策略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全面感受到这种积极的力量,营造良好教学氛围,掌握科学的时机和方法,才有可能真正发挥积极心理暗示这一心理学“武器”的积极作用。作为教师来说,不仅需要随时随刻关注学生的数学成绩和课堂表现,同时还应学生的学习情绪及学习需求进行跟进,对自身的专业素质及通识素养进行提升,积极应对教学中遇到的难题,争取为初中数学课程教学改革的顺利完成做出积极努力。

参考文献:

[1]邹丽嫦. 积极心理暗示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广州大学,2013.

[2]李玉艳. 合作学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鲁东大学,2013.

[3]刘珊. ARCS动机设计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3.

[4]李铁刚. 多元智能理论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

[5]杜四珍. 积极心理暗示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 好家长,2014,38:90.endprint

猜你喜欢

性格特点数学课程图形
基于在线教育技术下的大学数学课程预习
利用绘本优化大班数学课程之浅见
大学数学课程思政教学的探索
让钟表发展史走进数学课程思政课堂
你熟悉“成长经典”吗
分图形
找图形
图形变变变
图形配对
你想认识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