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共谍案”外溢的乡愁

2017-09-26杨剑龙

博览群书 2017年8期
关键词:华光

杨剑龙

死亡,是必然会来的事实;厄运,是猝不及防的悲剧。

马来西亚华文作家戴小华的长篇纪实作品《忽如归》(上海三联书店2017年版),以母亲的去世遗体运回故土落葬为开端,以父亲病逝与母亲合葬为结束,中间则主要叙写大弟戴华光1977年因“人民解放阵线案”被判无期徒刑的故事,其实戴华光是因从事宣传和平统一、避免民族分裂活动而获罪,被定性为制造暴乱的“共谍案”。作品的扉页引用了曹植的诗作《白马篇》,该诗描绘了一位武艺高强富有爱国精神的青年英雄形象,“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其实是借此诗赞赏戴华光的爱国行径。这是戴小华的家庭中不忍提及的伤痛,这是戴小华含泪书写刻骨铭心的伤痛,《忽如归》在家庭故事的回眸中始终洋溢着浓浓的乡愁。

戴小华在开篇梳理了戴家族谱,祖先先由浙江绍兴迁直隶景州,后至山西洪桐县,明永乐年间迁至河北沧州青县。戴小华的爷爷曾捐地产给抗日事业、大伯参加抗日而捐躯,父亲戴克英1949年携母亲和两个女儿赴台湾,任国防部总政治部高级参谋,戴小华和弟弟戴华光、戴国光都在台湾出生。戴小华大学时曾兼职担任电视节目主持人,毕业后曾任中华航空公司空服员,后辞职出嫁马来西亚。作品将主要笔墨用在大弟戴华光的悲剧事件中:毕业于中国海专的戴华光才华横溢志向远大,他通过了留学考试赴美国研究国际政治,在美国期间阅读了大量台湾的禁书,完全颠覆了过去对于国共历史的认识。由于考虑到以现在的见识写学位论文,一定不容于台湾当时的政权,留学十个月后戴华光便退学回到台湾,目的是“设法唤醒台湾民众不再受制于处心积虑分裂中华民族的美日帝国,希望他们滚出台湾”,“追求的目标就是中国的统一”,他却于1977年11月1日因被人告发而被捕。戴小华查阅了大量资料、走访了诸多有关人员,对案件的来龙去脉作了细致梳理。“自1949年国民党退守台湾后的三十年,局势动荡,人心惶惶,台湾进入‘白色恐怖时期。”当时破获一件“匪谍案”,奖金很高,还能升官。案件经军事法庭审判,判决书指出:“被告戴华光在美居留期间受共党分子煽惑,又与匪统战刊物《七十年代》总编辑李匪怡联络,印制英文恐吓信,投寄在美台商,散发反动传单,成立‘人民解放阵线制造暴乱。”戴华光因此被判处无期徒刑,满腔热血的爱国青年被投入大牢,检举人获得台币奖励一百万。案发后,全家被迫搬家,大姐被迫离婚,小弟求职四处碰壁,戴华光准备结婚的女友另嫁他人。1987年7月台湾宣布解除戒严后,1988年4月台湾立法院通过“全面减刑”,1988年4月22日被关押11年的戴华光被提前释放,原先主持正义好打抱不平英气逼人的青年,在监狱里受尽折磨,至少被关过4次黑牢、上过1次脚镣,甚至写过绝命书,受过诈骗犯的欺诈,现在已经变得满面沧桑头发半脱,他曾经因胆囊炎发作几乎昏过去,心里却只有一个念头,“要死也死在两岸统一后”。

戴小华叙写戴华光获释后的心态与生活:他说对于国民党的判决从未接受,他反对将台湾带上台独的歧途,他认为当年“造反”的目的已经达到,“就更没有兴趣去蹚政治那池浑水了”,他将看书、研究中医、打坐看作他的正课。他先去开计程车为生,还去瑜伽馆教气功。他想找到从前的女友跟她结婚生子,女友早已经作了他人妇。黄春明评价戴华光“他是一个无可救药的、浪漫的理想主义者”。戴华光陪伴告老还乡的母亲回到故乡沧州,1993年11月在沧州市开了一家西点店,在著名作家王蒙上门题字后,西点店声名鹊起有了盈利,戴华光成立了教育基金帮助家乡贫困学生,谈婚论嫁娶妻生子。戴华光一直没有提出翻案赔偿的要求,在台湾38年的戒严时期,“台湾军事法庭受理政治案件29407件,受难者约14万人,他们都是‘白色恐怖的牺牲者”,戴华光只是这些众多受难者之一。

戴小华通过大量史料的查阅、当事者的访谈,还原了“人民解放阵线案”的来龙去脉,再现了台湾戒严时期“白色恐怖”的歷史氛围。在戴华光宣传和平统一、避免民族分裂的追求中,呈现出一位“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英雄形象。戴小华还用了一些笔墨描绘将病逝母亲的遗体从台湾运回沧州举行穆斯林葬礼的状况,描述父亲晚年独自在三亚养老病逝后在故乡与母亲合葬的境况。戴小华在前言中说:“我所以要费尽心血,查询真相,不在于批判控诉,也不在于奢求平反,而仅是想以自己的方式去接近历史,去触摸伤痛,来努力弭平伤口,以告慰父母的在天之灵。”戴小华以一种严谨的学者姿态,去寻觅、去接近、去厘清历史,在对戴华光案情的叙写中,其实也表达了戴小华对大陆与台湾两岸早日统一的渴望,对民族分裂台独分子的反对。目前海峡两岸的隔阂并未解除,和平统一的理想仍然任重道远。

作为著名海外华文作家的戴小华,1988年以电视剧《沙城》一举成名,至今已出版个人作品29部,长篇纪实作品《忽如归》以朴实流畅的语言、严谨求真的姿态、痛定思痛的真情,叙写了“历史激流中一个家庭的真实故事”,在作家数次返乡历程的描述、戴家族谱的梳理、父母灵柩归乡的叙写、戴华光返乡开店的的描述中,都溢出浓浓的乡愁。

(作者系上海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endprint

猜你喜欢

华光
王天云
御日华光
华光楼
夹肉
蝶恋花
新准则下控制概念解析
临江仙·长征风云
聚仙台
华光RIP系统输出文件顺利进入方正畅流
免费打工者